2024-10-22|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23-4.寫作提醒敘述篇之四

  本次提及:
  十、開場時(開頭或一個全新的段落),確認「人事時地物」
  十一、注意邏輯問題、敘述的合理性
  十二、適當使用修辭技巧
  十三、查證任何作者自己在現實口語中不會用到的字詞
  十四、創造新詞時要注意字義是否符合

  十、開場時(開頭或一個全新的段落),確認「人事時地物」

  並非五項都要有,而是提供必要的資訊,不要一開始只提到了A角色,後面突然又說還有個B角色在旁邊。物件與環境亦然,撰寫介紹時就該知道後續會用上什麼,先提出該人物的存在,而非後面想到寫什麼。

  這就像是玩一個遊戲,開始只說了兩條規則,中途又新增一條,誰知道後面還會不會又新增,讓人不想玩下去,同樣的,這只會打破讀者一開始對全局的構想,讓人不想看下去。除非有特殊設定,但必須明確區分。

  一部作品的開頭,更應提供世界觀的必要資訊。

  十一、注意邏輯問題、敘述的合理性

  除非是以角色視角進行敘述,或為世界觀設定,否則應避免作者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偏激),謹記旁白敘述的公平公正,記住任何的「可能性」,避免導致讀者誤解,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前面說A後面說B的情況更是老生常談要避免,就是所謂的BUG。

  因此為了避免此等情況,會建議每一次碼字前,都回頭看看上次的自己寫了什麼,因為很少會能完全、只照著既定的大綱(縱然是細綱)去創作,要以實際創作去適當做調整。

  也建議在「臨時新增或刪減」內容或物件時,另外開一個檔案做紀錄,人最不可靠的就是記憶,尤其是相信自己不會忘記的。

  還有,不要等到作品全部撰寫完成後才進行校稿,建議要適時進行階段性校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BUG的問題可大可小,小至修改一句話即可,大至整部作品都打翻。

  十二、適當使用修辭技巧

  長期缺乏修辭技巧,也會顯得枯燥與文筆差,但大量的修辭技巧會顯得賣弄與冗長。建議不須特別營造氛圍時、快節奏時,可減少修辭,反之。

  各種修辭技巧的使用,可參考【主題08.淺談修辭】共七篇。

  第七點有提到「當下節奏」,詞藻的堆砌或精簡,修辭技巧是重中之重,有些修辭可以讓複雜的敘述變得簡單,有些則相反,針對當下節奏與當下氛圍,去決定可以使用的修辭技巧,已達成符合該段落的美感。

  不過,我並不建議「特地」去使用修辭技巧,順其自然即可,否則可能誤用或一眼可見的刻意,甚至都不必在乎使用了哪個修辭技巧(但要在意是否使用過量或完全不使用),反正統稱就是修辭。

  通常來說,如果一部作品或很長的段落都沒有出現修辭技巧,很可能是因為旁白敘述過於簡略,沒有文字就無法使用修辭,好比沒有蘋果樹就不會長蘋果。

  至少最常見也最簡單的「譬喻法」,老實說,要不去使用反而更困難,但同樣的,要注意其合理性

  十三、查證任何作者自己在現實口語中不會用到的字詞

  與冗詞贅字不同的是,這邊說的字詞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現實中可能鮮少使用,甚至意思上有疑慮,因此需要確定該字詞的正確意思再去使用。

  任何現實口語中不會用到的字詞(除非口語時本身就用錯了,這點要注意),使用時應當進行查證,並且不只進行一次,也須多方查證,避免使用錯誤鬧笑話。有些字詞的意思在不同年代會有增減,亦須符合作品設定。

  若作品有特定時代(尤其於古代),則要避免現代用語、網路用語等問題;若有特定地區,也要避免地區性的用語(如方言)。

  要注意的是,有些詞彙是後來「因為太多人誤解/亂用而產生了新的意思」,並非過去擁有的意義,也並非所有人都接受與知曉。通常來說,除非年代已久,否則較少會被官方承認、收錄該新意,除非作者所在的地區有所認同,否則這類詞彙應盡量避免。(當然也有許多詞意是因此產生的,但需要很長的時間被認可)

  十四、創造新詞時要注意字義是否符合

  首先要告知讀者(尤其是同為作者的讀者),不要見到什麼作者用了什麼字詞或是文法,就認為是正確的,甚至跟著使用,自己要去判斷、查證,免得成了小丑。

  ※若一味模仿他人,也會失去個人風格,若模仿的對象很有個人特色,也給人觀感不佳。

  當然也不要見到什麼作者用了新創的詞就進行抨擊,而要去判斷該自創詞彙的意思是否符合,只要能夠符合就沒問題。

  更重要的是,請作者們盡量避免「將A字很冷門的字義/讀音配上B字很冷門的字義/讀音」結合成一個新詞(反正其中一個冷門就避免),要去考慮「一般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盡可能使用最直接、最常用的字義與讀音去創造新詞彙,還要考慮整體的通順流暢,降低新創詞彙的特殊感。

↓下一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