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近期用的創作小技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邊會分享幾個我近期寫文/創作用的技巧

1 before after

google的時候,找資料如果有特定時間範圍,可以用before after,例如想找2012年以前的資料,輸入關鍵字後面加上before:2012,可見2012之前(不含2012)的資料,然後找某時間點後,就用after,也可以依照個人情況看要細到什麼程度

raw-image


2.書籤保存

遇到常用的網站的時候,可以把這個網站把存起來,這樣以後打開的時候把比較方便,就不用再次去查一次

可以依照自己習慣方式來開資料夾分類,例如繪圖的工具網站就可以保存起來,常用網站取名子,比較方便典籍的時候知道是什麼

先歸類大類,到多個時候可考細分,例如我以前ACG都是歸類同一類,現在賽爾和卡比有特別分出

另外,我在課業上也是會用這技巧,我會將每課程都開一個資料夾,然後把跟課程相關網站歸類,例如A課程如果有雲端共編簡報、雲端Word檔案、課程指定資料庫等等,就都收在同個資料夾

raw-image
raw-image


3.影片倍速播放

用電腦看影片,想要看快點,2倍速度還不夠快,想開更快?

https://chromewebstore.google.com/detail/video-speed-controller/nffaoalbilbmmfgbnbgppjihopabppdk?pli=1

raw-image


包含youtube B站等等很多影片幾乎都可以調整倍速到更快(如果要更慢也可)


阿如果想文字檔案,有提供字幕的YT影片可採用此下載字幕

https://downsub.com/

4 紀錄流程筆記

把一些過程中經驗紀錄起來,因為過一段時間可能忘記,這些過程如果很常用就可以記錄,把大腦一部份知識外包出去,可以有個人筆記參考


例如我有用過Medibang畫畫,但過程中會遇到些問題,這時可能會去網路上搜尋資料,解決了當下問題,但畫畫是我有時候會做的事情,可能幾個月會一次,但下次忘記怎麼辦?

raw-image


所以就是紀錄過程下來,主要是寫給自己讓自己看得懂的筆記,這樣我下次就不用再去查一次了,而是直接打開這份筆記

其他工具或生活情境也可以此類推

5 googlekeep

好用靈感紀錄工具,手機電腦設定同步,創作靈感到成品都會需要一段時間,有時候可能蹦出一些創作靈感,就先記錄避免忘記,之後再來評估這個想法要不要創作出來

然後如果是一些覺得特別的想法,或者一些寫一半文章想加些東西進去,也都可記錄下來,之後把googlekeep筆記再轉移到筆記軟體裡面,善用搜尋功能

raw-image


捕捉靈感的時候如果有明確使用情境,可以加上關鍵字

例如我有些想法出現了,有關於多元能力發展,我覺得這想法跟暗殺教室第二把刀有關,紀錄的靈感靈活應對和培養能力等等,然後記得加上 暗殺教室 這幾個字,之後用搜尋去找到,或者安排固定時間去處理靈感區,然後之後寫成完整文章

之前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6905946fd8978000166c59a

或者說如果寫一些懷舊歌曲清單(目前在寫的文章),短時間內完全想到幾個,但有可能後來有蹦出來,就把懷舊的歌曲名稱先記錄,打上懷舊歌曲,之後再統整為文章,等到收集差不多時候發出

上面就先分享五個,之後可能還有更多,就會再繼續寫

avatar-img
128會員
371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我自己是滿喜歡在網路上創作的,為什麼我會喜歡寫東西呢? 有個原因而且可以保存和累積,自己可能會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寫文章,但是在現在的網路時代,寫出的東西可以保留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被依些人記住,這是以前的人無法擁有的機會
其實作為創作者,對於AI創作,有時會思考會不會被AI取代之類的,那要怎麼增加不可取代性,我自己目前是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當個紀錄一下,也歡迎大家提出看法 那常常會說增加獨特性,那要怎麼達成,我自己目前有想到幾點方法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隨著最近AI的興起,會思考人類創作,是否會被AI取代呢? 有許多面向可以切入,這次我想先從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係來切入,接著談及AI和人類創作關係
我認為文字是現代的公共財,使用文字的四個功能,以及未來輸入文字機的想像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我自己是滿喜歡在網路上創作的,為什麼我會喜歡寫東西呢? 有個原因而且可以保存和累積,自己可能會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寫文章,但是在現在的網路時代,寫出的東西可以保留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被依些人記住,這是以前的人無法擁有的機會
其實作為創作者,對於AI創作,有時會思考會不會被AI取代之類的,那要怎麼增加不可取代性,我自己目前是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當個紀錄一下,也歡迎大家提出看法 那常常會說增加獨特性,那要怎麼達成,我自己目前有想到幾點方法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隨著最近AI的興起,會思考人類創作,是否會被AI取代呢? 有許多面向可以切入,這次我想先從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係來切入,接著談及AI和人類創作關係
我認為文字是現代的公共財,使用文字的四個功能,以及未來輸入文字機的想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設計創作」和「AI」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作與個人成長之間的相關性,並提出了在工作日和假日不同的主題選定和準備方式。文章中還提到了創作對於個人成長的幫助,包括進入心流、監督習慣、時間管理等方面。
Thumbnail
繼上次的國寫寫作,這次我想來分享英文作文。不過,有把題目和文章保存下來的就只有接下來這篇,所以英文寫作可能就不會像國寫一樣寫那麼多篇。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對應的是「寫作課」裡面各種協助寫作的技巧、方法等實用手段,我目前也是使用了部分的方法在協助寫作,因此覺得非常有用。 我將作者列舉的方法歸類成兩種:只需要自己一人的向內探索方式,以及尋求他人支援的向外探索方式。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設計創作」和「AI」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作與個人成長之間的相關性,並提出了在工作日和假日不同的主題選定和準備方式。文章中還提到了創作對於個人成長的幫助,包括進入心流、監督習慣、時間管理等方面。
Thumbnail
繼上次的國寫寫作,這次我想來分享英文作文。不過,有把題目和文章保存下來的就只有接下來這篇,所以英文寫作可能就不會像國寫一樣寫那麼多篇。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對應的是「寫作課」裡面各種協助寫作的技巧、方法等實用手段,我目前也是使用了部分的方法在協助寫作,因此覺得非常有用。 我將作者列舉的方法歸類成兩種:只需要自己一人的向內探索方式,以及尋求他人支援的向外探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