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文章,當然,凡是能夠持續獲利投資方式都是好方法,不過前者的方式帶給月光的啟發是,因為怕看錯,所以分散佈局也未必就是不好的。以月光目前的佈局策略,的確是看到便宜的標的就想買,但又擔心過於分散,到時要轉換投資標的時會有困難。人家持有同一檔標的幾十或數百張的投資人,要賣出換成現金就是賣個幾張就有了。但如果持有過於分散,那可得要東湊西湊才能出清換取相當的現金準備再投入。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有時想要買入的標的不停往上漲時,那得要有其他標的可以讓資金可以持續投入。固然,耐心等待已持有的標的修正,或者是無腦定期定額買進都是不錯的好方法,但也不能排除擴大持有標的數量這樣的作法。
到底怎麼做才能持續獲利?其實適合每位投資人的方法不盡相同。接收了投資達人一路跌跌撞撞後所獲得的投資心得,也不能完全照搬照用。就像巴菲特的投資心法,先前集中在傳產股也不能完全拷貝模仿,必須因地制宜,發展出本地的方法,這也是投資的樂趣所在。回到文章主題,當市場上的資金大量流進高股息ETF時,想要吃豆腐的,想要上車被抬轎的投資人也會隨之而來。而當資金有集中的地方時,其他的投資標的就成為冷門,因為資金都被吸走了,自然就無暇兼顧,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現象。因此,反過來思考,這時是否正是買進冷門標的的時候呢?
因為主動式基金就是挑選那些殖利率不高,但有成長性而能做價差的中小型股作為標的,而可以成為操作的標的。月光並不是說,要跟這些主動式選股挑選一樣的標的,而是說要去選擇這些標的的人相對的少,而存有獲利空間。換言之,即使是高股息ETF,也無法一網打盡所有能夠有上漲空間的投資標的。
更何況,即使是主動式選股,也不代表是要去做短線,而是想要把值得長期投資的標的納入投資組合中,是自組ETF的概念。也找個十到二十檔的標的,組成屬於自己的ETF,然後自己去調節。而且在分散的前提之下,不會因為單獨幾檔下跌而造成過大的損失。因為每檔投資標的的比例佔的不多,所以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這也是參考了ETF的特長。自己主動投資的好處是,可以充分享受到自己操盤的樂趣,縱然會看錯會買賣錯,但因為是自己主動去挑選的投資標的,也都能有基本的瞭解,這樣才會有一定的參與感。
ETF亮出所持有的成分股,雖然說是要公開透明,但也給了有心人吃豆腐的機會,這也可能導致成分股的股價不升反跌,這是有人在對做的結果。因此,與其完全倚仗ETF,倒不如自己也要持續學習才是。完全的依靠ETF,也是在聽信一種明牌,而逐漸喪失了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
月光覺得,當事情過度發展時,就要預期到有被修正調整的可能性。縱使在2024年4月仍未達到景氣燈號的高峰,也要先做好股市達到相對高點的心理準備,不過早出脫手上持股,但也不能完全都沒做準備就要來迎接這一波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