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些投資達人表示,長期定期定額0050或0056兩者報酬差異不大,0056年化報酬率只輸給0050一點點,兩個可以一起投資。
大錯特錯!
這樣的說法非常具有誤導性。
因為這種定額定額的計算方式非常受投資後期短時間的大幅影響(報酬順序風險),這部分也可參考《持續買進》的第15章"為什麼投資靠運氣"。
像是如果我把2023年去掉,只看2008-2022年,你會發現長期定期定額0056的總報酬只有69%,大幅落後0050的120%。
在資金投入階段、資產累積期間,如果要比較兩種投資策略的勝負或ETF標的上的優劣,上述這樣比實在有失公允。
真正要比的是在某一段期間ETF的績效創造能力才對。
當然,任何人都可以找出某一段期間證明A贏過B,當然也可以找出另一段期間證明B贏過A。
這點我認同。
但如果我們有辦法把過去歷史所有期間都攤開來看呢?
不要只看頭和看尾、忽略了中間的過程。
如果我們能不漏掉中間任何一段期間,通通都列出來、逐一比對。
比比看誰贏得多。
我相信這樣做才是最公平公正的比較。
「清流君,不要屁話這麼多,告訴我該要怎麼做到!?」
很簡單,我們只要算出「滾動報酬」就能馬上血流成河!
在《持續買進》作者正是利用滾動報酬來比較定期定額和逢低買進的優劣。
美股回測網站「Portfolio Visualizer」當中也有內建標的滾動報酬的比較功能。
----------------
滾動報酬:指的是選取一段固定的投資期間,可以是3年、5年或10年等等...,然後再用這段固定期間去涵蓋過去歷史中所有的時間點,隨時間往後連續不斷重新計算報酬率。畫成圖表後,滾動報酬呈現的就是標的在連續時間段創造出的投資報酬率分布情形。
像是如果我們有2008年1月到2023年9月這段期間0050和0056的每月數據,除了可以直接算出兩者這15多年的年化報酬率外,我們還可以用每三年或每五年作為固定期間,算出在每個不同時間點的年化報酬率。把歷史上所有的三年和五年通通抓出來進行比較,沒有漏掉中間任何一段期間,絕對沒有選擇性偏誤的問題。
從2008年1月-2023年9月,以選取三年為例,2008年1月-2011年1月是第一個三年滾動期間,2008年2月-2011年2月是第二個三年滾動期間,以此類推一直到最後一期,也就是2020年9月-2023年9月,這樣總共會有153個連續滾動的三年期間,這153個三年期間就是台股過去15多年中間的所有過程,我們把它通通攤開來看,這樣比對就能一覽無遺、直接看光,有點害羞我知道。
「清流君,你在公三小?」
存股族可以把滾動報酬想成「我每月投入的每一筆資金存3年的報酬率。」
這樣想保證各位直接秒懂!
----------------
----------------
如果看滾動五年呢?
最近我看到有一些人說:「看這麼長的歷史回測有屁用,根本就沒有人會從2008年1月一路抱到2023年。」
現在我們就只看三年或五年的持有期間,你會發現0050在短時間的投資勝率還是照樣輕鬆輾壓0056。
但是最近0056搭上AI概念股的行情,因為「近因偏誤」和一堆北七達人的鼓吹,大家會產生一種0056很猛、0050很弱的錯覺。事實上,完整回看過去,0056的勝率根本就慘不忍睹,千萬不要被近期歷史所蒙騙,進而忽略了事情的全貌。
----------------
最後我們來看長期存十年的結果,也就是十年滾動報酬。
你沒看錯!
0056長期存10年以上,是沒有勝率的!
如果有場賭局的勝率低於50%、期望值為負,你一定會嫌不公平不肯玩,但為什麼到了高股息,勝率0%卻一堆人爭先恐後地參加呢?
----------------
我們檢視了0050和0056過去三年、五年和十年的滾動報酬。
你會發現兩者的勝率差異竟如此巨大,0056完全慘敗!
他奶奶的到底是怎麼得出:
0050和0056兩者長期投資差異不大的這種狗屁結論?
第一、要嘛這位投資達人本身就是個沒料菜雞、沒有資料分析能力。
第二、不然就是想利用數據操弄觀眾,好方便割韭菜、收割粉絲。
若投資人沒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看了最上面定期定額的數據,就很容易傻傻地相信,被資料操弄、淪為睡公園的韭菜。
當你選擇了高股息,背後犧牲的代價非常大,這是你想像不到的,代價就是你的長期投資勝率趨近於零,注定落後市場平均。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說服誰,而是希望大家在看到投資達人呈現給你看的東西時,你要有自己獨立思辨的能力,而不是他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當然,我說的任何東西你都可以懷疑到底是對是錯,有什麼想要討論的都可以留言,我非常樂意和各位交流。
----------------
我知道看到這邊一定有人會想說:「看過去歷史回測根本就沒意義,投資看的是未來。」
在我「00900高股息ETF」影片中有強調,業者可以透過運用電腦的強大計算能力進行「資料探勘」,來挖出在歷史中相當有效的神奇投資策略,但這只是一種隨機性的產物,並帶有很嚴重的選擇性偏誤,這種過去的成功很難複製到未來,更慘的是,你還會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和管理費在這不確定的垃圾方法論中。
的確,過去有效的策略在未來不一定有效。
但反過來想,也不衝突。
一個策略如果連過去歷史的驗證都沒辦法過關了,再加上「直覺性」不通過,那還憑什麼讓投資人有信心在未來持續堅持投資下去呢?
在如今投資達人胡亂橫行的時代,投資人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獨立思考和資料識別能力才行,才不會淪為任何宰割的韭菜。
記得!當以後有人跟你說0050、0056兩個差不多、都可以買的時候,
你首先該獨立思考的是:
我該不該把這位投資達人打到漏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