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山海經】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四個凶神 - 混沌

混沌

混沌


混沌或作渾沌,是中國傳說生物,四凶之一。 《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狗頭的「饕餮」、似熊但無頭無尾有翅膀的「混沌」、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同樣有提到一個名為混沌的生物,但沒有證據指出中央之帝的混沌與四凶的混沌為同物,且莊子中的混沌只是沒有七竅,並沒有提到其他特徵。莊子敘「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為: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儵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儵和忽想報答渾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渾沌沒有七竅,就為他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出,而渾沌則死了。


漢代地理書《神異經》西荒經記載:「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意指混沌體型似犬,長毛,四隻腳,長相像熊但沒有爪子,有眼睛但無法視物,無法行走,有耳但無法聽聞,有人性,有腹但無五臟,有直通不彎曲的腸子,吃東西不消化。抵觸有德性的人,並親近有兇德之人。


《山海經》中較早記述了混沌神話,《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顯然,這裡「渾敦」指太陽,帝江即帝鴻,古音「江」與「鴻」通。而帝鴻即黃帝,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


帝江和混沌

帝江是中國古代天山的山神,也是原始先民的歌舞之神帝江,形狀像黃口袋,顏色像紅火,六隻腳四個翅膀,沒有面目,懂得歌舞。古書中江字讀作「鴻」,即帝鴻。黃帝的稱號之一為帝鴻氏,被認為與帝江有關。

《莊子》中所記載的沒有眼耳口鼻的混沌,形象頗像《山海經》中的帝江,因此也有人認為帝江就是混沌,但其實沒有任何證據。



解釋

混沌神話有著複雜的歷史,「原始混沌」主題有許多變化,並與其他傳說有聯繫。 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沃爾弗拉姆·艾伯哈德分析了各種混沌神話的範圍。他將其視為來自南遼文化的世界蛋神話「鏈」,起源於川鄂地區。 混沌創世神話涉及人類從「雷蛋」或肉塊中誕生,是皇帝的兒子,雷神表現為一隻長著蝙蝠翅膀的狗,起源於苗族和傣族。

  • 一種生物 – 『雷是一種動物,像一個腫塊,無頭、無眼、無手、無足。半夜發出雷聲。
  • 混沌,在字源上與「圓」、「無組織;混亂」有關,或許也與「圓山」崑崙有關。
  • 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渾天世界體系,將宇宙視為一個圓形的雞蛋,將地球視為在其中游動的蛋黃。

麻袋與神射聯繫在一起的是對混沌麻袋的描述,或許“麻袋”指的是“睾丸”,傳說是商代王武夷與天神下棋輸了,懸著一個裝滿血的麻袋的傳說。

盤古,是神話中宇宙的創造者,據說形狀也像麻袋,與狗神話有關,他成長為一個巨人,以分開天地。 天地為天下姻緣-蛋指的是天父地母女神的主題。

  • 鍾離,重黎/融黎與祝融 「火神」一致,這是南國楚國的神話,有變體出現為鍾離二神。
  • 鍾離,重黎氏族有不同的文字,起源於巴州(今安徽附近)。

兄妹婚姻是一個複雜的神話,解釋了人類(或某些家庭)的起源,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通常是一塊肉,它會分解成碎片並遍布世界。在後來的神話中,崑崙山上的伏羲兄妹和女媧姐弟就是這種婚姻的典範。

諾曼·J·吉拉爾多 (Norman J. Girardot) 是裡哈伊大學 (Lehigh University)中國宗教學教授,他撰寫了有關混沌的文章並出版了一本權威著作。他將這個神話總結如下。

  • 早期道教中的混沌主題代表了來自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神話元素的集合。
  • 道教文本中混沌主題的象徵連貫性基本上反映了對一組有限的相互關聯的神話類型的創造性改造:特別是宇宙蛋、動物祖先、宇宙巨人和原始夫婦神話。這些類型中的最後兩種與主要在南方當地文化中發現的神話的洪水週期尤其相關,儘管不是排他性的。
  • 雖然南方洪水週期和宇宙蛋的宇宙起源場景之間也可能存在文化聯繫,即透過「雷蛋」、「祖先(文化英雄)來自雞蛋」和「宇宙起源」。所有這些類型的基本聯繫是早期道家對共同象徵意圖的創新感知,這種象徵意圖解釋並支持了一種特定的宇宙起源、形而上學和神秘的創造和生命願景。

對渾濁的解釋已經從「混沌」擴展到了其他領域。例如,它是內丹《中國內丹術》中的一個關鍵字。解釋說:「煉金術士從「開啟」或「虛無」混沌開始他們的工作;換句話說,他們從源頭開始,將其超然的前宇宙之光元素注入宇宙中,以重塑宇宙。




混沌對華夏文化的影響

古代傳說中央之帝混沌,又稱渾沌,生無七竅,日鑿一竅,七日鑿成而死,比喻自然淳樸的狀態。 《史記·五帝本紀》:「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 唐·劉知幾《史通·言語》:「用使周秦言辭見於魏晉之代,楚漢應對,行乎宋齊之日,而偽修混沌,失彼天然。」 《南史·齊江王鋒傳》:「鋒聞嘆曰:『江祏遂復為混沌畫眉,欲益反弊耳。』」 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篇章以含蓄天成為上,破碎雕鎪為下。如楊大年西崑體,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謂七日而混沌死也。」

現代認知


如今大多數文學創作已經將混沌結合在帝江的形象上,混沌和帝江外型都差不多,但古籍史書並沒有詳實的描述帝江和混沌,帝江的意涵是未知的領域和神秘力量的表示,它的歌舞能力或許暗示著某種與歡樂、慶祝相關的寓意,混沌則是一種原始的、未分化的狀態,是宇宙初始的一種象徵,常被用來象徵混沌未開的世界,以及無序、未成形的狀態,而混沌在莊子的故事中,被描繪為善良、友好,但也正因它的混沌狀態,顯得懵懂得無知。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喜愛奇幻文學,也喜愛閱讀各類書籍,喜愛收藏模型,也喜愛看動漫畫,不喜歡被拘束,因此自己出來創業,參加台中市摘星計畫獲選成為第一屆摘星青年,也當過台中第一屆青年諮詢委員,閒暇時是創業顧問,雖然平常工作忙碌,但也會抽空看看書籍和寫作,隨著年紀增長,更希望自己能夠在紙筆間留下些什麼。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