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彌賽亞情結一一優越情結救世主型態

    文章26_2024/06/29 文/王文廷 彌賽亞情結一一優越情結救世主型態    被討厭的勇氣第一部,主張所謂的自由,就是會被人討厭,因為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過日子的標記。記得謝文憲 老師說過一段話:「這個世界只有 1/3 的人會喜歡你、1/3 的人會討厭你、1/3 的人隨便你,只要全心經營喜歡你的人就好,想讓全部人喜歡你,不僅是不可能,而且還會是一條注定失敗的道路。」所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被討厭,看起來就沒什麼大不了了,不是嗎?     第二部完結篇一一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主張“勇敢去愛”,唯有藉著去愛,才能擺脫自我為中心;唯有透過去愛,才能自立;也因著去愛,才能夠得到幸福。     第一部主角因職業和家庭關係,而討厭自己也沒有自信。某天,他聽聞有某位哲學家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覺得非常地荒謬,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多次與哲學家辯論「阿德勒心理學」,無意間自己也受到教導與啟發,他開始思考目前遭遇的困難,問問自己:「今後可以做些什麼?」換句話說,只要「我」改變了,「世界」也就會變得更好。     第二部主角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來找哲學家,告訴他自己想要宣揚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來幫助學子,自己卻遭受學子們的脫序行為,像是上課喧嘩吵鬧、捉弄老師、粗口謾罵等,嚴重打擊到他對阿德勒的信心。     哲學家告訴他教育工作者就像是諮商師,而阿德勒心理學不認為諮商是在做「治療」,而是在做「再教育」,況且教育的目標是「自立」。所以,教育並不是要「介入」干預他人的決定,而是朝向自立發展的「協助」。     教育工作者如果是以「我是為學生好」為出發點。事實上,像是試圖藉著拯救學生,讓自己在教學上獲得肯定,經由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企圖讓自己的價值有真切的感受。這是帶有自卑感的人經常會落入的一種優越情結型態,稱為「彌賽亞情結」,但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想拯救學生,而是想透過教育讓陷於不幸的自己得到救贖罷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