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A創始人 費奧多爾·英格瓦·坎普拉(Feodor Ingvar Kamprad):浪費就是犯罪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英格瓦·坎普拉曾一度成為全球第四富有的人,根據《福布斯》統計,其個人財富淨值達 280 億美元。《紐約時報》訃文稱其生活儉樸,這一價值觀也深刻影響了 IKEA 的企業文化。坎普拉德曾表示:“從小事做起,浪費就是犯罪。”他17歲時創立 IKEA,75 年後,這個品牌在全球擁有 412 家門市,遍布 49 個國家,平均門市面積超過 3.7 萬平方米。截至 2017 年底,IKEA 的總銷售額達 383 億歐元,每年吸引逾 9.3 億人次到訪,印刷成 32 種語言的產品目錄受眾達 2.1 億人次。

坎普拉既勤奮又耐心,能察覺自己對他人的影響,並據此決策。他經常放手讓團隊討論,但在關鍵時刻親自介入。例如,公司花了 30 年時間探討“多功能家具系統”(Multi-purpose system,簡稱 MPS),這便是其特點的典型表現。

然而,坎普拉的管理風格也被批評為專制。2011 年,一名前 IKEA 高層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表示,儘管他對公司仍充滿敬意,但在 IKEA 的環境中有窒息感。根據斯坦納柏的說法,公司內部常說:“英瓦爾的話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話中的意涵。”員工往往需要在坎普拉德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中體會他的意圖。坎普拉德的決策力在晚年受到質疑。2008 年,他因擔心網路銷售會分散門市人流而否決了這項投資,這在後來被視為一大錯失。2013 年退休後,外界對坎普拉德的三個兒子的接班能力所知不多,也有人對他們的管理能力表示懷疑。

儘管如此,坎普拉德仍是全球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之一。IKEA 的“民主設計”理念受到瑞典傳統文化的啟發。早在19世紀,瑞典藝術家卡爾·拉森便用水彩畫描繪理想的家庭生活場景,這些畫作中常有金髮的孩子、金色家具、茶壺和棉質條紋靠枕。20世紀 30 年代,社會民主運動進一步普及了“folkhemmet”理念,即“民眾之家”,象徵著一個無階級分化、和諧的瑞典。二戰後,這一概念融入了北歐設計運動中,並在瑞典的福利國家政策支持下推動了室內設計和衛生標準的提升。斯德哥爾摩國家美術館策展人 Cilla Robach 認為,“IKEA 將這一理念商業化。坎普拉德早早便明白如何將社會民主的概念轉化為商機,並藉此開創了一個全新行業。”某種程度上,IKEA 就像“成人版的樂高”,滿足了戰後人們對民主、平等和和諧的嚮往。

IKEA 成立於 1940 年代,並迅速成為改變全球家居市場的重要力量。如今,隨著全球中產階級崛起和極簡風格的流行,IKEA 也面臨新的機遇。然而,要在未來保持競爭力,IKEA 必須創新產品,革新零售方式。IKEA 設計的特色之一是“以價格為起點”的設計流程,全產業鏈模式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 Lack 邊桌為例,這款邊桌的設計源於 IKEA 木材供應的一部分,而非單一商品。IKEA 是全球第三大木材消耗零售商,僅次於 Home Depot Lowe。木材首先用於最高端系列,邊角廢料則製成碎料板,切割成 20 x 20 英吋的方形,作為 Lack 邊桌的桌面。桌體內部則為降低成本,採用“板框式”技術(board-on-frame),外部是實木,內部填充硬紙板。其平板裝配流程可直接交給買家並節省部分成本,傢俱的售價可以壓得更低; IKEA 門市的庫存容量也因此擴大,因為只有展間的傢俱需要裝配陳列:最後,平裝傢俱也倒推 IKEA 的設計師們追求更清爽、簡潔的審美,充分發揮瑞典設計的優勢。

總而言之,坎普拉和他創立的 IKEA 將簡約、平價與民主設計推向全球,影響了數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他的務實與創新精神使 IKEA 從瑞典鄉村的小企業成長為國際家居巨頭,成為大眾設計的代名詞。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與簡約生活的回潮,IKEA 面臨著繼續創新、適應數位化轉型的挑戰,但這也正是其再創高峰的新機遇。



資料參考 : Forbes、Stockfeel

    avatar-img
    0會員
    104內容數
    成功並非一蹴可及,分享名人背後的故事 :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跟著我一起剖析那些成功的軌跡,踏上屬於自己的成功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路的成功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樣的萬聖節讓我們覺得年輕人裡還有希望」 今年的萬聖節還是如此嗎?什麼變了?什麼保留了下來?萬聖節作為舶來文化節日在中國意味著什麼?多位身在上海的市民講述了過去這個週末的經歷以及他們眼中的萬聖節。
    在創立 Gogoro 之前,我清楚地看到全球大城市正面臨人口密度過高、污染嚴重和基礎設施停滯等挑戰,隨著城市加速擴張,這些問題日益迫切。全球超過半數的人口生活在高密度城市中,聯合國預測這一比例到2030年將達到三分之二。
    唯有瘋狂到自以為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了世界。 陸學森在40歲時,因為目睹全球各大城市的高密度人口、空氣污染等問題,萌生了改變城市能源使用方式的念頭。他毅然決然在事業高峰期辭去宏達電創意長的職位,於2011年創立Gogoro,致力於將台灣1,400萬輛燃油機車轉換為電動機車。
    一個人,一生中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但一次成功就夠了。 A person may experience countless failures in a lifetime, but one success is enough.
    企業的長久發展究竟取決於什麼?有些人認為關鍵在於領導者的動機。失敗的領導者往往將「賺錢」當作首要目標,而成功者則懷抱著「改變世界」的志向。然而,這種觀點似乎過於簡單。像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最初也以「成為有錢人」為目標,松下電器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創業時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卻依然成就非凡。
    「勇往直前:世上沒有任何事能取代堅持這兩個字。才華不能取代,懷才不遇的人比比皆是;天才不能取代,沒被發掘的天才等於是廢話;教育不能取代,世上充滿受過教育的傻子,唯有堅持跟決心能讓你無往不利。」
    「這樣的萬聖節讓我們覺得年輕人裡還有希望」 今年的萬聖節還是如此嗎?什麼變了?什麼保留了下來?萬聖節作為舶來文化節日在中國意味著什麼?多位身在上海的市民講述了過去這個週末的經歷以及他們眼中的萬聖節。
    在創立 Gogoro 之前,我清楚地看到全球大城市正面臨人口密度過高、污染嚴重和基礎設施停滯等挑戰,隨著城市加速擴張,這些問題日益迫切。全球超過半數的人口生活在高密度城市中,聯合國預測這一比例到2030年將達到三分之二。
    唯有瘋狂到自以為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了世界。 陸學森在40歲時,因為目睹全球各大城市的高密度人口、空氣污染等問題,萌生了改變城市能源使用方式的念頭。他毅然決然在事業高峰期辭去宏達電創意長的職位,於2011年創立Gogoro,致力於將台灣1,400萬輛燃油機車轉換為電動機車。
    一個人,一生中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但一次成功就夠了。 A person may experience countless failures in a lifetime, but one success is enough.
    企業的長久發展究竟取決於什麼?有些人認為關鍵在於領導者的動機。失敗的領導者往往將「賺錢」當作首要目標,而成功者則懷抱著「改變世界」的志向。然而,這種觀點似乎過於簡單。像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最初也以「成為有錢人」為目標,松下電器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創業時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卻依然成就非凡。
    「勇往直前:世上沒有任何事能取代堅持這兩個字。才華不能取代,懷才不遇的人比比皆是;天才不能取代,沒被發掘的天才等於是廢話;教育不能取代,世上充滿受過教育的傻子,唯有堅持跟決心能讓你無往不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生活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消費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如何在享受消費的同時,避免過度消費和陷入負債的困境,卻是一門值得深思的學問。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一起來找到平衡點,讓生活既充實又不失理性。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貧困走到富有,觀察身邊的人脈與自身經驗,總結出致富的關鍵就是「微習慣」。
    Thumbnail
    隨著一些很厲害的人發明出一些造福人類的東西後,我就在懶惰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究竟是他們別有心機,還是純粹就是我自己惰性深根?我自首:我有罪...
    Thumbnail
    過去常常以為,財富可以讓人擁有更多奢侈品,其實財富最高級的形式是,賦予人們掌控生活的能力,進而感到幸福。
    Thumbnail
    貧富難道真是命運主宰? 富人這一句暴富關鍵,您必須要知道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在富足裡,人類的自滿 增加了。人類的放縱 增加了。人類的沉溺 增加了。人類的病態 增加了。心理疾病增加了——這非常奇怪。因此,富人可能比窮人更可悲。富裕國家可能會揮霍他們的自由、他們的自然遺產、他們的環境、他們的資源、他們的時間、他們的精力、他們的創造力遺失了、逝去了、不明智地浪費掉了。
    Thumbnail
    生活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消費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如何在享受消費的同時,避免過度消費和陷入負債的困境,卻是一門值得深思的學問。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一起來找到平衡點,讓生活既充實又不失理性。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貧困走到富有,觀察身邊的人脈與自身經驗,總結出致富的關鍵就是「微習慣」。
    Thumbnail
    隨著一些很厲害的人發明出一些造福人類的東西後,我就在懶惰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究竟是他們別有心機,還是純粹就是我自己惰性深根?我自首:我有罪...
    Thumbnail
    過去常常以為,財富可以讓人擁有更多奢侈品,其實財富最高級的形式是,賦予人們掌控生活的能力,進而感到幸福。
    Thumbnail
    貧富難道真是命運主宰? 富人這一句暴富關鍵,您必須要知道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在富足裡,人類的自滿 增加了。人類的放縱 增加了。人類的沉溺 增加了。人類的病態 增加了。心理疾病增加了——這非常奇怪。因此,富人可能比窮人更可悲。富裕國家可能會揮霍他們的自由、他們的自然遺產、他們的環境、他們的資源、他們的時間、他們的精力、他們的創造力遺失了、逝去了、不明智地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