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注意到蘋果的表面微微透著一些紫色嗎?」我揉揉雙眼,以為自己的判斷有問題,這是我在第一次水彩課上的主題:如何將蘋果描繪出清晰的層次感,並且讓它看起來堅硬、脆甜。這也是許多設計師在手繪訓練時的初階挑戰。
過去,已有許多人提到具備觀察力與洞察力可以帶來的廣大優勢,諸如有更好的溝通能力、更客觀推論、增強應變能力等,在 AI 驅動的世界中似乎也成為標配。AI通過「識別與查察」可以輕鬆模仿創作,甚至能擁有「洞察」的能力,那麼,我們的觀察力訓練還有什麼意義?
回到水彩課的挑戰,觀察力的核心並非只在視其所以,表面捕捉形態,而是「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此時的觀察,便上升到:知道底色能提高基調、活力的底色與中性的底色誰可以增加空間暗色的深度,以及更上一個級別的修復,大膽的深色如何加強蘋果的優雅質感甚或香氣、畫面如何符合炎夏午後的空氣擾動?這些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了解甚麼需要放棄、留白、重複,尤其混亂的訊息不是這麼具體時,需要時間慢慢建立判斷的水平與自信,通過細節曲線確保遵循目標。
這正是創造力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原因——它源於人類的情感、直覺和對周遭細節的敏銳感知,而非僅僅是數據模式的識別或概率的運算。AI 優勢在於從數據中萃取規律,但在策略性思維和對人性複雜需求的回應上,無法提出真正突破性、超越數據驅動的創新解決方案。相較之下,人類有能力從不完整的信息中做出假設,並在探索可能性時以情感為指引。我們可以利用 AI 的快速參考來開啟視角,觀察的時候要慢,仔細捕捉其中的細微變化與機會,並快速精準對應設計中的各種複雜需求。
當前的新一代設計師擁有大量的外部資源,儘管不一定需要傳統的手繪訓練,仍能通過坊間一百種的設計研究方法進行觀察。使觀察能力同步提升,讓每一個小步伐的成功堆疊出效益,成為關鍵所在。畢竟人們所說的、所做的,和他們說他們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事,許多設計師以經驗或常規來判斷的方式,AI 很快便能取代。
除此之外,如何從合規的關係尋求新的可能呢?Google 早期曾有一項實驗性舉措,旨在探索不同文化行為來增強產品用戶體驗:形容「牛–草–人」的畫面。西方人聯想到乳製品,眼前浮現牧人與乳牛悠閒於綠地間的景象;而東方人則聯想到米食文化,腦海中出現農夫與牛協力耕作的情景。伴隨著個人體驗的不同,這些畫面充滿變化與多樣性,AI 可以提供大量的參考情境。然而,當 AI 開始參與行為的詮釋時,設計師如何找到東西方文化的最大公因數?也許是超越生產意涵的聯結,如「牛–草–人」的畫面成為:土地、生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便是一項永續性的視角。
科技發展快速,不代表要快速培育“一次性文化”,而犧牲永續實踐的重要性。這類的疑惑也曾在研發過程中被討論過,過去的產品可以做到 10 年不壞、永恆經典的記憶,反觀現代產品則少見的因素是甚麼?因為消費主義當道,汰換與報廢觀念凌駕於環境之上。未來的設計師應聚焦於「體驗&實驗」,強化觀察力的長期價值,即「超越數據的假設驗證」。
例如,設計師認為某一設計可以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或舒適度,可以透過驗證這一假設是否成立,從而進一步優化設計。在當前 AI 的輔助下,體驗實驗不僅可以針對線下實驗,如材料觸覺,還可以利用 VR、AR 等技術創造出更多虛擬情境,使得設計師能夠低成本地快速測試和收集反饋,進一步豐富設計過程中的用戶洞見。
然而,願景成為現實對我們來說還有很大的差距,就像知道蘋果暗面有紫色一樣,你還得去實現整體畫面的真實性,先思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設計元素,產品設計師可以而且應該要能夠幫助使事物變得更加明顯。善於從細節中洞察真實需求,才能產生超越表面數據的洞見,並推動真正具備人性價值的創意解決方案,帶來更深層的產品價值與使用者共鳴。
2024年11月11日 Laina 小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