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國富論》Ch.3-1~3-4

    亞當斯密《國富論》Ch.3-1~3-4

    <論各國財富增長的不同途徑>

    論財富的自然發展、論羅馬帝國崩潰後農業在歐洲舊狀態下的阻抑、論羅馬帝國崩潰後都市的勃興與進步、都市商業對農村改良的貢獻

    2024.11.13

    所見:

    1. 按照事物的自然發展規律,資本首先投資在農業、工業,其次是對外貿易。
    2. 交通的改良和資產階級的興起,消減了地主貴族的權力。城市為農村的產物提供廣闊的市場,促進土地改良和農業技術發展。
    3. 城鄉之間的商業行為具有互補性,農業用生活資料及製造材料給都市,都市則用一部分製造品供給農村。
    4. 生活資料的改良,會優先於便利品與奢侈品。農村產物的剩餘才會轉而維持都市。
    5. 鄉村的耕種優先於城市的發展,人們首選投資在土地改良和開墾土地上,因相對工業和貿易,農業的收益穩定、風險較小。
    6. 都市財富的增長即規模擴大,都是鄉村耕作即改良事業發展的結果。
    7. 同樣的,製造業和國外貿易業相比,其資本較為穩當。
    8. 通常發展自然順序是農業、工業、貿易,但由於有些國家的風俗習慣導致,他們打破了這種順序,例如英國因內地狹小,在十九世紀時在全世界拓展了殖民地,海運促進該國的對外貿易。
    9. 羅馬帝國衰落後,野蠻民族對原居民掠奪和迫害,土地大部分被佔領。
    10. 長男繼承制阻止了土地的分隔,旨在維護直系繼承,防止不幸遺產落入他人手中的危險。
    11. 大地主通常因為沒有心力,少會對土地進行改良。尤其若以奴隸耕作,他們的勞動積極性低落,就更不可能進行改良。
    12. 以栽種穀物的英國殖民地為例,栽種蔗糖比菸草收益更高。
    13. 在法蘭西開始出現分益佃農,其傭農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並享有一定比例的土地生產物。可因為剩餘支配的部分很少,多數並不會將資本用於改良土地。
    14. 再之後,真正的農民繼分益佃農後產生,他們耕田的資本是自己的,需要對地主繳納地租。這種租田有一定期限,所以農民會投入一部分資本改良土地,對自己有利益。
    15. 但古代,農民除了納租給地主,還需要服勞役,舉凡公路修補、王官過境提供車馬等義務。
    16. 貴族為了讓君主少收稅,多半支持對佃農盤剝,譬如在法國仍有貢稅,便是假定農民有利潤可以投資在土地上,迫使農民只得裝窮,土地改良也被阻止。
    17. 此外,對農民的歧視和不公平對待,同樣阻礙了土地改良。
    18. 儘管農民受到法律保障,有自由與安全,但在改良土地上卻處於不利位置。
    19. 此外,無法自由輸出穀物及限制農產物的內地貿易等政令,都導致集市市場的特權,而延緩了土地改良。
    20. 羅馬帝國崩潰後,都市人的處境比鄉下人更糟。地主居住在領地的城寨內,而其地技工、商人則近似奴隸。譬如在設攤販賣時,除了稅負有時還需繳交保護費、人頭稅。
    21. 都市居民較早取得自由與獨立,並且可以承包收稅權。
    22. 市民包辦租稅等同于農民包辦莊園的稅,原本是有年限的,後來隨著時代演進變成永久。
    23. 與之交換,市稅由市民包辦,則給予了人民某種裁判權,由於國王與市民有共同敵人領主,所以市民的自由同盟能提供國王援助。但前提是要有正常的政府組織,和強制居民服從的權威。
    24. 在鄉村,因為擁有更多財富會招惹壓迫者的虐待,所以在都市,生產生活必需品以外的東西為目的的產業,早一步先開始發展。
    25. 臨海臨河的城市可以不依賴鄉村的物資,透過貿易來交換。
    26. 大部分歐洲商業,都是用本國天然產物換取富裕國家的製成品和奢侈品。
    27. 對國外製成品的大量需求,促成各國城市建立起自己的製造業。
    28. 通常情況有兩種:一是國內商人和企業家,為了仿效外國某種製造業,投入資本來經營,但材料還是得用外國的。二是遠地銷售的製造業,有時候是由家用品和粗物製造改良來的,材料是本國的。
    29. 精製造品在運輸過程中,相比粗製造品更能節省費用,因為小容積內已包含大量原生產物的價格。
    30. 工商業都市的富裕,對所屬農村的改良與開發有三個貢獻:
    31. 一、都市為鄉村產品提供了有利的市場,從而鼓勵農村開發與改良,也減少了過剩產物的浪費。
    32. 二、促使商人購買土地並進行改良。
    33. 三、工商業發達促進了個人自由和安全。
    34. 原本在沒有貿易和精製造業的農村,剩餘的、無法交換的多餘錢財拿來豢養奴婢和門客。
    35. 佃農通常也是由大地主管理和豢養,且地主在境內成了治安維持人,享有極大的權威與權力。
    36. 封建法律原先是用以加強國王的權力,削弱大領主,可這種限制影響有限。
    37. 國外商業和製造業的興盛,卻打破了這個平衡。貴族寧願購買奢侈品自我享受,也不願意再豢養大批的人。
    38. 大地主的個人消費增加,其所供養的佃農和門客也就自然地減少。冗員裁減後,佃農必須獨立自主起來,其與地主在金錢上的利益是相互的。
    39. 失去了高大的權力,地主也逐漸變得和普通市民一樣,沒有人能夠干涉法律,擾亂鄉村的政治。
    40. 在歐洲,長男承繼法阻擾了土地的開發,使得土地無法被分割和利用,也導致農地發展緩慢。以英國為例,由於地理位置關係,工商業先一步發展起來,但農村的進步卻較緩。
    41. 商業和製造業所獲得的資本,在實現土地改良前,是不確定的財產,可能由於戰爭的破壞導致工廠被摧毀,或是人們需求減少而破產,或是政治變革而遭到破壞。
    42. 在資本還沒有在地面上形成永久改良物,成為建築物前,無法判定這個資本是屬於哪一個國家。

    所感:

    1. 有趣:提到貴族的權力興起和國外貿易有相關,這之中的理論和演變很酷。

    辨析與觀點:

    先前讀中國東晉陶淵明戰亂,就說到稅負徭役的重擔使得人民困苦,課徵稅負達年收六分之五以上;現回看歐洲,只能說古代的稅負制度多半是大同小異。

    另外就是,為了節省那個運輸費,選擇在本國自己建立製造業,促使手工業和精製造業的興起。總之,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就會促進某個產業的興盛。

    關鍵字:

    自然發展順序、貿易、農業抑制、工業發展、農村改良、城市發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