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由島至島》:戰爭是什麼?台灣人的戰爭責任又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我出生於八〇年代,是一個祖先早在 1949 年前,便已居於澎湖的台灣人。

當我說出這句話時,意味著我的祖父母這一輩人,是出生於日治時代晚期,青少年時經歷過太平洋戰爭,於戰後度過餘生時光,如今漸漸走入歷史的一群人。

小時候,不知聽了誰說「阿公在日本時代曾經報名去從軍」;又據說,後來沒有成功上戰場的原因,是因為他體檢未過被「退貨」。軍隊不願意收這營養不良的澎湖人擔任天皇的士兵,這才有了後來的家族與我。

我問過他,阿公,這是真的嗎?你曾經在日本時代報名從軍?

可惜,他當時已經有初期的阿茲海默症狀,只答非所問地回我道,「戰爭很可怕,我們不要再戰爭,我希望永遠都保持和平。」

如果我阿公順利從軍,應當也有很高的機率被派往南洋戰場。命運會送他去參與日軍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大屠殺嗎?他也會以母語與當地的華人攀談、取得情報,好讓日軍順利屠村嗎?

他會犯下那些,如今我甚至不願意以文字再次複述──那怕只是假設──也極其不願他的名字與之連動的罪行嗎?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我必須承認,在看《由島至島》(From Island to Island,2024)之前,我與片中許許多多的受訪者一樣,不知道日軍曾經在馬來半島(今分屬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施行大規模、無差別的平民屠殺。

就像片中平實卻堅定的追問:為什麼廣島人對原爆的記憶知之甚詳,廣島地區甚至有多座尤太人遭納粹屠殺的紀念館,卻沒有任何一座博物館,告訴他們廣島子弟所組成的軍隊,曾經在馬來西亞雙溪鐳(Sungai Rail)施行屠村行為,造成 368 名男女老少平民死亡?

看完《由島至島》後,我回想起這段對話,腦中不可抑制地浮起一個念頭:我彷彿意外地走進了亞洲版的安妮之家,但發現自己(祖先)所站的位置,竟是如此地接近劊子手。

導演廖克發以宏大卻節理分明的敘事結構,為我們說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台灣二戰故事。關於台籍日本兵的身影,我們自《綠的海平線》(Shonenko,2006)等作品中,曾經窺見一二;關於台籍日本兵在南洋戰俘營的角色,今年在《聽海湧》(Three Tears in Borneo,2024)上映後,許多觀眾也已有基本輪廓概念。

然而,由不同視角全面切入,跨越台星馬日多國的紮實訪談、拍攝所構成的《由島至島》,毫無疑問地將這份關於戰爭的考卷做得更加完整。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堅信自己在戰爭時身不由己的台籍日本兵、自歷史中現身控訴的屠殺倖存者、與日軍合作而被視為「漢奸」的馬來西亞華人後代、因馬來人身分而不被波及的屠殺目擊者、領導屠村任務的少尉後代、年年帶著學生返回村子掃墓致意的日本教授,甚至還有廣島當地尤太人屠殺紀念館的館長⋯⋯。

甚至,在台灣人心目中,以特別優秀的成績擔任帝國大學醫學教授的杜聰明,也被平實地問了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對於日軍 731 部隊在新加坡設立實驗室,培養跳蚤作為黑死病生化武器,作為全台頂尖醫學菁英的杜聰明知情嗎?

片中,杜醫師的兒子給出了快速而篤定的回答。然而,在其他的故事線中,我們也可以看見,許多父祖輩經歷了戰爭的後代,對於先人當年的角色,並不完全了解。

他們或許會看見祖父缺席、死亡造成祖母痛苦,也願意在日常生活中捐血行善,盼能贖愆祖先的罪孽。然而,當史料揭示更多祖父當年在戰爭中的選擇與行動時,他們依舊短暫沉默了數秒。先人的血脈無可切割,他或將以更多的捐血行動來撫平心中的不安與罪惡感,這以文明的方式「血償」歷史債務的故事,令人十足震撼。

若當年尚未出生的孩子,都會為了祖父的罪而思索、行動,那麼,近年來致力尋找自身歷史、建立新主體的台灣人,毫無疑問地,也該坦然地接受自身在二戰期間的角色,是複雜而多面向的。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如果說《聽海湧》的史觀像基礎版的少年小說,讓我們初步認識歷史、看見台灣人角色的微妙與無奈;《由島至島》對台灣人而言,就近似於一部冷冽而不留情面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在罪與罰之間,人可以有千般無奈與身不由己的因果,然而人在其中做出每一個決定時,又確實存在著選擇空間,並不完全是無路可退,因此總是存在著道德評判,與期待人們做出更好決定的可能性。戰場上的人如是,和平時期的人更如是。

正如片中對廣島人的提醒:或許想像自己是受害者,會是比較容易的狀態,但人們在戰爭中的角色,往往同時有受害者與加害者兩種面向。如何在這兩種狀態中取得平衡,才是面對戰爭的唯一方法。無論那是一場已經過去的、現正發生的,或者未來可能會來臨的戰爭。

但,正是在這部對台灣人的二戰責任「不留情面」(卻也始終保持正色,而沒有絲毫揶揄嘲諷)的作品裡,我感受到了導演對台灣厚實的勇氣與深刻的愛意。畢竟,全片的開端,安排了導演兒子對他的提問:

「有一天,我兒子問我,臺灣士兵被派到了東南亞戰場,東南亞,那不就是我們來自的地方嗎?臺灣士兵,是在那裡看見了什麼?或做了什麼嗎?讓他們今天變成了沉默的人?」

來自馬來西亞的男子,與台灣女性結為夫婦,以父親的身分,在台灣接受兒子的提問,展開了這卷由島至島的繁複航行。來回往返各個不同的島嶼之間,決意「以思考創造新的記憶」,是《由島至島》為台灣歷史,乃至於人類戰爭史記創造的新地平線。毫無疑問,如果有人問我,則《由島至島》是我心目中、台灣人必看的紀錄片之一。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由島至島》電影劇照/廖克發 提供

劇照提供/廖克發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電影是劃開時間與時空,熠熠發光的魔幻之光,再度迎來第 61 屆金馬獎,《釀電影》依然準備了極豐富的專題,與大家一起迎接金馬盛會 ✨

「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閱讀專題請由此!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羅茲低聲訴說自己的破舊與疲憊,長脖子告訴他:「在我眼裡,你完整如新。」以機器人為載體,《荒野機器人》中的英雄之旅,有了高科技時代獨有的浪漫情長。直到最後一刻,觀者才驚覺,英雄最偉大之處,並非旅途中的艱辛與犧牲,而是歷經千錘百鍊、看遍潮起潮落後,仍保有自我。
至少在華語或亞洲同志電影裡,極少看到耿軍導演這個角度的前衛觀察,直接躍過同志困境,進入同志世界去討論差異性。 即使要大陣容演繹男同志,耿軍依然延用他的班底,張志勇、徐剛、薛寶鶴一批非大眾審美標準的男演員...
5/5漂亮朋友
香港導演任俠這一次把鏡頭移到久違的老家廣東,拍攝他的祖母慧童。鏡頭凝視著慧童,不只疼惜她身上因早年意外斷了的一隻手臂,更殘忍揭開她因歷經文革而留下詛咒般的創傷。屋子裡還有任俠10年沒有往來的父親,任俠走入鏡頭,開啟了三代對話。本片不只深遠於歷史與土地,更私密於他的親情與血脈。質問過去,終得審視自己。
5/5慧童
《破・地獄》以志斌的小男人對比文哥的父權,再用志斌太太對丈夫的操控(每次志斌與文哥的衝突都是由她煽動)、文玥對情人的冷漠(堅持不做朋友不拍拖),嘲笑大男人的外強中乾;又以道生女友曾美玉懷孕道出輪迴人生的想法,無疑是陳腔濫調,是示範低手建造時間迴路和情動共震。然而,瑕不掩瑜;此片值得一看。
有趣的是,不同於《穆荷蘭大道》、《藍色恐懼》等讓觀眾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電影,片山慎三在《雨中的慾情》裡有意識地區分夢境與現實,沒有周公夢蝶,只有主角春夢。唯有在夢中,可以盡情地做愛甚至是橫刀奪愛,然而,即使想藉由做夢逃避現實,《雨中的慾情》的夢境卻宛如一個又一個噩夢。
《餘燼》著實不乏動人的橋段,但在背後存在著一種巨大且危險的幻想:當所有的角色、創作者、觀看者,都是溫良恭儉讓,成為了更大一團無思考性的團塊,通通服膺於導演自身對於進步價值的淺薄想像,彷彿在溫暖的原諒之後,導演、電影、社會也都真正地前往生命的下一步——而我們真的需要這樣虛浮的電影嗎?
當羅茲低聲訴說自己的破舊與疲憊,長脖子告訴他:「在我眼裡,你完整如新。」以機器人為載體,《荒野機器人》中的英雄之旅,有了高科技時代獨有的浪漫情長。直到最後一刻,觀者才驚覺,英雄最偉大之處,並非旅途中的艱辛與犧牲,而是歷經千錘百鍊、看遍潮起潮落後,仍保有自我。
至少在華語或亞洲同志電影裡,極少看到耿軍導演這個角度的前衛觀察,直接躍過同志困境,進入同志世界去討論差異性。 即使要大陣容演繹男同志,耿軍依然延用他的班底,張志勇、徐剛、薛寶鶴一批非大眾審美標準的男演員...
5/5漂亮朋友
香港導演任俠這一次把鏡頭移到久違的老家廣東,拍攝他的祖母慧童。鏡頭凝視著慧童,不只疼惜她身上因早年意外斷了的一隻手臂,更殘忍揭開她因歷經文革而留下詛咒般的創傷。屋子裡還有任俠10年沒有往來的父親,任俠走入鏡頭,開啟了三代對話。本片不只深遠於歷史與土地,更私密於他的親情與血脈。質問過去,終得審視自己。
5/5慧童
《破・地獄》以志斌的小男人對比文哥的父權,再用志斌太太對丈夫的操控(每次志斌與文哥的衝突都是由她煽動)、文玥對情人的冷漠(堅持不做朋友不拍拖),嘲笑大男人的外強中乾;又以道生女友曾美玉懷孕道出輪迴人生的想法,無疑是陳腔濫調,是示範低手建造時間迴路和情動共震。然而,瑕不掩瑜;此片值得一看。
有趣的是,不同於《穆荷蘭大道》、《藍色恐懼》等讓觀眾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電影,片山慎三在《雨中的慾情》裡有意識地區分夢境與現實,沒有周公夢蝶,只有主角春夢。唯有在夢中,可以盡情地做愛甚至是橫刀奪愛,然而,即使想藉由做夢逃避現實,《雨中的慾情》的夢境卻宛如一個又一個噩夢。
《餘燼》著實不乏動人的橋段,但在背後存在著一種巨大且危險的幻想:當所有的角色、創作者、觀看者,都是溫良恭儉讓,成為了更大一團無思考性的團塊,通通服膺於導演自身對於進步價值的淺薄想像,彷彿在溫暖的原諒之後,導演、電影、社會也都真正地前往生命的下一步——而我們真的需要這樣虛浮的電影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的敵人呢?還在睡嗎?」『不、他的敵人醒了。早安!』削弱國仇家恨的尖銳稜角,長出帶著幽默的嘲諷,在老爺爺的勇敢與堅持下,屋內的煙硝成了幼稚的鬥嘴。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無論是誰,目的是什麼,戰爭下都成妄想。只是麻木的眼,看無可挽回的風暴。戰爭支配的一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浪子娇娘作孽缘,枭雄受辱怒冲冠。 陈兵百万危城下,不报家仇誓不还。
Thumbnail
憑藉匈牙利電影《解釋的總和》中之政治景況,對比台灣政治情境,並為導演之點題釋義
Thumbnail
「我們都會死,但不會是今天。」 這是參與烏克蘭國際兵團的台灣人陳晞在《我不做英雄》這本書中提到戰友蒂莫西生前極為熱血的鼓勵話語。 過去都在新聞上看到俄烏戰爭的種種,難得有身在前線作戰的台灣人可以帶領我們深入戰場,讓我在收到這本書的當下便迫不及待打開閱讀,期望能更深入了解這些英雄們的理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的敵人呢?還在睡嗎?」『不、他的敵人醒了。早安!』削弱國仇家恨的尖銳稜角,長出帶著幽默的嘲諷,在老爺爺的勇敢與堅持下,屋內的煙硝成了幼稚的鬥嘴。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無論是誰,目的是什麼,戰爭下都成妄想。只是麻木的眼,看無可挽回的風暴。戰爭支配的一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浪子娇娘作孽缘,枭雄受辱怒冲冠。 陈兵百万危城下,不报家仇誓不还。
Thumbnail
憑藉匈牙利電影《解釋的總和》中之政治景況,對比台灣政治情境,並為導演之點題釋義
Thumbnail
「我們都會死,但不會是今天。」 這是參與烏克蘭國際兵團的台灣人陳晞在《我不做英雄》這本書中提到戰友蒂莫西生前極為熱血的鼓勵話語。 過去都在新聞上看到俄烏戰爭的種種,難得有身在前線作戰的台灣人可以帶領我們深入戰場,讓我在收到這本書的當下便迫不及待打開閱讀,期望能更深入了解這些英雄們的理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