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個別化管理的時代來臨:從《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看世代管理變革

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正在改變

上週與朋友碰面,我們分別聊到未來主管需要採取更細緻化的管理方式。過去,藉由公司的願景、使命與價值觀,或許就能夠凝聚團隊向心力,滿足員工對於意義與價值的期待。然而,現今職場正在迅速變遷,主管需更加注重「個人化」與「個別化」管理,深入了解員工的心理與需求

周末我閱讀了一本書《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是由日本金澤大學跨領域科學系金間大介教授撰寫。這本書強調「一對一面談」的重要性,並深入探討了日本年輕世代的職場文化與心理狀態。尤其是書中第二部分,對於理解當今年輕世代的職場變化尤為重要。

這一現象,雖然台灣也有類似的報導與比較,但作者的觀察角度卻特別深入,以年輕人的內心探索為出發點。


五個引人深思的年輕世代現象:

一、離職代理服務的興起

在日本,離職代理服務日漸普及,年輕人選擇透過第三方來通知公司離職的決定。金間教授認為,這反映了年輕人對避免情感波動的需求。他們害怕被強烈挽留的人情壓力,因此選擇以付費服務保持情感的平靜與自由,並讓離職程序更加順利圓滿。

對於管理者而言,這提示了年輕員工在與公司溝通時的壓力感,導致「1對1面談」不會說出真實的想法。「1對1面談」的意義不在於「要求」留下,而在於真正理解員工的狀態,減少對話中的情感壓迫感

二、年輕人也拒絕不會成長的幸福企業

佛心職場就留得住年輕人嗎?書中提到,過於「幸福」的職場環境有時會讓年輕人感到缺乏成長空間,反而導致離職。一篇日經商業的報導〈雖然不用加班卻也不會成長,年輕人也拒絕溫吞黑心企業〉指出,因為歷經新冠疫情,大學畢業的求職者對於未來有很強危機感,對於職涯也有更明確的自覺。

年輕人不僅需要被關懷,還需要挑戰與發展機會企業應設計更具成長性的工作內容與發展計畫,才能留住這一世代的高潛力人才。

三、好孩子症候群沉默卻矛盾的內在世界

依據作者的觀察,日本年輕人普遍有著「好孩子症候群」(Silent Majority)的特徵,平常工作相當認真勤奮,但遇到不利自己的就會離開。

許多年輕人表面積極,但害怕比較、不想輸給同儕而努力。他們一方面追求自我肯定,卻又不願冒險,希望透過有正確答案的路徑快速成長。因此,他們認為公司應該是「能讓自己有所成長」、「發展職業生涯」的地方。

主管需要認識到這種矛盾心理,為員工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設計明確的成長路徑,並創造安全的成長環境。

四、技能的快速化與正確答案的追求

為了不要輸給身邊的同儕,年輕人希望以最短的時間獲得專業技能,並避免投入長期的、不確定的努力。這也是為什麼「XX分鐘就可以了解XX」、「了解XXX的X個方法」之類標題的懶人包獲得流行。

這種對效率的成長需求體現了年輕人拒絕現代職場的高壓與政治鬥爭,認為這對於生涯成長並沒有幫助。年輕人的工作價值是以獨立性的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而不是以企業的價值觀為目標。

企業應透過系統性的培訓和即時回饋,滿足年輕人對「線性成長效率」的期待,但同時也要鼓勵他們擁抱成長的非線性過程。

五、實習的集章活動化

日本的求職實習已經成為年輕人了解職場的途徑之一,依據日本針對大學生的調查,日本大學生有87.6%參加過求職實習,而每個人平均參加5.7次實習。

然而,作者發現求職實習越來越形式化,許多學生參加實習的原因並非了解職業發展,而是因為周遭的人都這麼做。參加實習的主要目的也只是想知道職場氛圍,非進一步的探索。同時,企業也盡可能的「創造能夠放鬆的氛圍」來迎合學生,使得短期、娛樂化的實習變得流行。

這樣的趨勢,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因此,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實習計畫的設計,除了體驗公司文化外,還需要將焦點放在提供實際專案與挑戰,才有助於人力資源品質的提升。


總結:企業如何迎接年輕世代的職場挑戰

本書雖是日本職場文化的觀察,但對台灣職場文化同樣有深遠啟發。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正快速轉變,從追求個性化職涯發展、重視心理需求到厭惡情感壓力與渴望快速成長。

這樣的矛盾心理不僅是個人的職涯追求,更是時代變遷中的一種集體回應。這些矛盾反映出他們對傳統工作模式的深刻反思與對未來的不安。同時,這股變化為企業管理帶來挑戰,提供了重新思考管理方式的契機。

未來的管理者需要在支持員工成長與實現企業目標之間找到平衡。打造一個「有意義且促進成長」的職場環境。這需要心理學與溝通技巧的協助,引導主管從一對一的對話中理解員工需求。

「帶心」的管理議題比以往迫切,企業唯有真正理解年輕世代的心理與需求,才能吸引並留住人才,在缺工浪潮中保持競爭力與創造力,迎接未來挑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