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創新人才的五項策略:啟發自《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

培養創新人才的五項策略:啟發自《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利用通勤時間讀完了《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這本書,書中深入探討了賈伯斯、馬斯克和愛因斯坦等創新奇才的成長歷程,以及他們獨特的特質如何使他們在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展現出非凡的創造力。

這本書特別強調,雖然資金在創新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它僅僅是工具,而真正能夠點燃創新火花的,卻是那些具備獨特才能、持續學習和勇於挑戰極限的人才。

這使我思考,作為HR,我們該如何在企業內部培養一個能夠激發創意的環境,讓這些潛力的創新人才茁壯成長,從而幫助企業形成突破性的競爭優勢?

基於這本書的啟發,我整理出培育創新人才的五項策略:


一、 尊重「疏離感」,給予創新人才自由探索的空間

許多創新者天生具有「疏離感」,他們不喜歡社交、不盲從規則、喜歡挑戰傳統。 這並非缺點,而是他們跳脫框架、追求原創想法的方式。 正因為他們不被傳統認知所限,才能提出突破性的創新想法。HR可以參考皮克斯的做法,讓員工自行決定工作時間、辦公室擺設、專案管理流程和會議結構, 並透過以下方式打造安全自由的探索空間:

● 建立「心理安全感」:

讓員工可以安心表達想法,不怕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

● 賦予自主權和彈性:

讓員工自主安排工作時間和方式,參與決策過程,提升工作自主性。

● 鼓勵「深度思考」:

倡導深度思考的文化,鼓勵員工留出時間進行獨立思考,並提供專屬的思考空間。在進行腦力激盪會議前,應鼓勵員工先獨立思考,並寫下自己的想法,避免受到他人意見的干擾。

二、 培養「自我效能感」,激勵人才挑戰極限,堅持到底

「自我效能感」是創新者的重要特質。他們堅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實現目標,並勇於挑戰極限。 就像馬斯克,即使面對巨大壓力,仍能憑藉著強大的自信做出明確且長遠的決定。HR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員工建立自信:

● 設定階段性目標:

將長期目標分解成階段性目標,讓員工在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 提供個人化指導:

針對不同員工的優勢和發展需求,提供客製化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挑戰,提升技能。

● 建立正面回饋機制:

及時給予員工正面的回饋和鼓勵,肯定他們的努力和成就,強化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 分享成功案例:

讓員工看到他人如何克服困難並獲得成功,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三、 燃起「理想主義」,賦予工作意義和使命

理想主義是驅動創新者的重要力量。他們懷抱著改變世界的夢想,並願意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就像賈伯斯,他的目標從來都不是打敗競爭對手或賺錢,而是完成一件最偉大的事情。HR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員工找到工作的意義和使命:

● 清晰傳達企業願景:

讓員工了解企業的目標和價值觀,以及他們的工作如何contribute to the bigger picture。

● 賦予工作挑戰性:

為員工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激發他們的潛能,並讓他們在過程中獲得成長。

● 鼓勵員工參與社會公益:

讓員工將理想主義付諸行動,為社會做出貢獻,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和使命感。

四、 打造多元學習環境,持續拓展知識和技能

創新者擁有廣泛的興趣和求知慾,他們不斷學習新知,拓展視野。就像賈伯斯和馬斯克,他們雖然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但仍然持續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HR需要打造一個多元的學習環境,讓員工可以持續學習和成長:

● 提供多元學習資源:

建立線上學習平台,提供多元的課程、書籍和期刊,並鼓勵員工參與外部研討會和工作坊。

● 鼓勵跨領域交流:

舉辦跨部門的專案合作、工作坊和分享會,促進不同領域的員工交流,激發創新思維。

● 建立導師制度:

讓資深員工擔任導師,指導和支持新進員工,傳承經驗和知識,幫助他們更快融入企業文化並找到發展方向。

五、 建立鼓勵創新和包容失敗的文化

創新需要不斷嘗試和突破,而失敗是創新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HR需要建立一個鼓勵創新和包容失敗的文化,讓員工可以放膽嘗試,從失敗中學習:

● 調整績效評估指標:

將「創新思維」和「嘗試新事物」納入評估標準,鼓勵員工勇於創新。

● 建立容錯機制:

讓員工在嘗試新事物時不用擔心失敗的後果,並能從失敗中學習,持續精進。

● 獎勵創新行為:

設立獎項,表揚具有創新精神和貢獻的員工和團隊,並提供相應的獎勵。

總而言之,打造一個尊重「疏離感」、培養「自我效能感」、燃起「理想主義」、提供多元學習機會、並鼓勵創新和包容失敗的環境,將使每位員工都有奇才的DNA,成為推動企業創新的關鍵力量。透過這些策略,我們不僅能夠孕育出創新人才,還能促進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領先。


avatar-img
衛斯理 Wesley的沙龍
129會員
143內容數
HR La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鮮人進入職場常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三句職場咒語:「你沒這麼重要」、「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能力」、「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幫助新鮮人放下壓力,提升自信,快速適應職場文化。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如何解釋AI技術的發展,並將AI的演進過程與擬像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第一階段(真實的反映)、第二階段(虛構的掩飾)、第三階段(真實的喪失)以及第四階段(超真實)。文章分析不同階段的技術案例,並探討AI對人類現實與認知的影響,最終呼籲在技術創新與倫理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新鮮人進入職場常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三句職場咒語:「你沒這麼重要」、「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能力」、「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幫助新鮮人放下壓力,提升自信,快速適應職場文化。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如何解釋AI技術的發展,並將AI的演進過程與擬像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第一階段(真實的反映)、第二階段(虛構的掩飾)、第三階段(真實的喪失)以及第四階段(超真實)。文章分析不同階段的技術案例,並探討AI對人類現實與認知的影響,最終呼籲在技術創新與倫理監管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