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世界-扶風竇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突然想起忘記這個隱藏在武德貞觀背後的重要力量,應該在竇皇后篇之後就要走的才對。

基本上,竇皇后在李淵起義前就過世。然而,李淵卻從娘家這邊得到許許多多的支持,想想都覺得有鬼。就算李淵有鮮卑血統,扶風竇氏可是大漢族。

脈絡我也不先整理了,把他們抓在一起看就好。

《舊唐書》以竇威為傳主,下附……那個很多,演義基本上只提過竇軌跟竇抗。

竇威是誰?是竇皇后的堂兄,你看甚至不是親兄弟。

自然,唐朝以前,竇威的父親「竇熾」要比竇皇后的父親要來得高貴許多。

雖然說是扶風竇氏,但他們其實是匈奴紇豆陵部落出身。

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是東漢末年黨錮之禍,士人三君之一的竇武因為被抄家滅門,所以逃去匈奴,後來跟著北魏鮮卑人一起下來的。

同樣在北魏期間,河西四郡也有紇豆陵氏,東漢的扶風竇氏,也曾經是河西一霸。

總之大家就認了親戚,不必再追。

竇熾少年崛起時,便是六鎮之亂。說實話,六鎮亂起到隋朝建立,也沒超過六十年,竇熾活了一整個世代,也不是特別稀奇的事。而他當年就已經是宇文泰親信,五十年的位高權重下來,那是連隋文帝也開罪不起的大長老。

即使竇熾根本不支持楊堅「篡位」,楊堅還是得把他高高捧起。

憑的是啥?憑的就是竇熾在軍派的威望。若是獨孤信也這樣老而不死,隋朝皇帝怕都得姓獨孤了。

這條線真的藏太深,換句話說,唐朝有意消滅竇氏系統的影響力。

嚴格說來,李淵等於是獨孤系統(隴西)跟竇氏系統(關中)兩大的交集點,所以說他受到關隴集團支持,那是半點也沒錯的。

都說竇氏是軍派大老,子弟也多為武官,偏偏竇威這個人就好文史,常被兄長們嘲笑,說他是「書痴」。不過,射箭的基本功夫,竇威也沒落下。當他被舉「秀異」科應考時,在射箭考試中就得了第一名。

秀異查起來不是一個正式的科,只出現在曹丕的詔令裡,屬於不限管你大郡小縣都可以推的「特別舉薦」。

嗯,應該就是走後門啦,所以竇威考過了,也不過就是去當個秘書郎。

沒事兒,咱竇氏子弟蹲低點,跳得也高。哪裡想到,竇威進了秘書省,那是瞌睡碰上了枕頭,不走了。

隋朝正是四百年來,首度收集東南西北各地文書的王朝,開玩笑,是我也不走了。

就這樣,竇威每天上班啃書,下班讀書。當哥哥們紛紛軍功卓越,交結豪貴,賓客盈門的時候,就只有竇威一個人仍然是家族的汙點。

哥哥們跟他說:「孔子當年也是讀很多書,但周遊列國窮困潦倒,你該不會是想效法他吧?」

竇威只是笑笑,啥也沒說。

可竇威不願調職,那是家裡沒他辦法。後來碰上了天子聖諭,那就由不得他。

隋文帝跟袁紹一樣,想讓自己的孩子出掌四方,看看誰更好。就讓皇子們去挑選幕僚。很不幸的,竇威被蜀王楊秀挑中。(不是楊廣挑中都算不幸啦)

還好竇威書讀得多,有歷史之眼,一看這楊秀就是「了尾仔囝」,馬上施展司馬懿之策:裝病。

雖然成功脫離了蜀王府,但這還能不被精得跟鬼一樣的楊廣等人注意到?

即使竇威沒什麼名氣,楊廣還是在稱帝後,把他調到自己身邊,來做個史官。

竇威還以為遇上了名主,動不動就給楊廣「以古為鏡」一下,於是都還沒遠征遼東,就被楊廣免官了。

免了官,不用再跟隋煬帝東奔西跑(楊廣在跑什麼歡迎參照《隋唐天下群英傳》),竇威就回家去待著。待著待著,堂妹婿就成了反賊,打進了長安,又一轉身成了丞相。

而這個丞相府徵召令,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竇威頭上。

哪裡自然?怪得很!

竇威沒有名氣沒有當過大官,整個竇氏裡頭也只是三流孩子,更別說李淵的老婆早過世……他們家有十四個兄弟,很多可能也已經往生,以李淵當時的需求,理當去找十二衛大將軍級別的竇恭攀關係才是?

抱歉我故意賣關子,其實《隋唐天下群英傳》就有提到,在李淵起義分派時,有竇琮這號人物。

竇琮是竇恭的兒子,跟長孫順德他們一樣,都是犯法流亡太原的一份子。那也要記得的是,這些流亡貴冑子弟,都是劉文靜收養的。在義軍入長安之前,竇琮最大的功勳正是跟劉文靜、段志玄擊破屈突通更加以擒獲。

這是檯面上的說法,檯面下來說,竇琮的最大功,其實遭到了李淵的懲罰。

當李淵這支要進入關中跟李世民會合時,獨孤家的子弟阿武,派人來跟李淵說他要帶兵投靠。

李淵就讓竇琮帶了一萬兵去接應……接你老師,這不用往下看你都可以猜到八成。

竇琮當場就殺掉了獨孤武。

李淵當下演得一個很生氣,廢了竇琮。而戲肉就在這了,靠猜。竇琮接下來就回歸老家,去跟族中兄弟聯絡。首先,便是他的親哥哥,竇軌,就聚集了竇氏,帶著千多個人去迎接李淵,並協助掃蕩關中。

沒錯,竇軌才是扶風竇氏加入大唐的核心人物,竇威身為他們的叔叔,不過是沾光罷了。

但王朝初建,很多地方讀書人比武將更有用。

正所謂先安內後攘外,制禮定律組織朝廷,跟帶兵打仗完全是不同的學問。而出身秘書省的竇威,正是文官中對這些事務最有整體了解的人。

某方面來說,貞觀的魏徵,在做的工作就與武德的竇威相同。嘿,聰明如你一定也注意到了,如果竇威做得好,魏徵何須再來一次?

這就是李淵跟李世民決定性的不同了。

李淵並不是真的要竇威來幫助他定下國之準繩,其實就只是想要討好竇氏耆老。類似的行徑,我們在各個李淵時期重臣都看到過。另一個更重要的,就是竇威在李淵稱帝後幾個月就過世了,老實說他主要就是準備那些禪讓登基的東西,還來不及對國家社稷有所貢獻。

竇威作為大老兼長輩,被列為扶風竇氏傳主。但真正協助李淵,產生極大影響的,當屬竇軌與竇抗。

人名很多對吧?還會更多。

竇威跟竇軌竇琮是一家人,基本上算是主家。竇抗則是分家出身。

隋書竇氏有三家,一是竇威的父親竇熾,官拜太傅。第二是竇皇后的父親,定州總管竇毅。第三則是大將軍竇榮。竇榮是隋文帝相當親信的武將,六衛大將軍他當過三衛,不但跟竇毅一樣出掌過總管,更是大破突厥跟吐谷渾的功臣。

最重要的是,楊堅更把萬安公主嫁給了竇榮。這不是女兒,是姊妹,唐書因為改朝換代所以這樣寫,隋書本身是要稱「安成長公主」的。

就像竇榮在隋書主要也稱為「竇榮定」。

竇榮跟安成長公主,就是竇抗的父母了。

跟竇熾系犯法的犯法,被廢的被廢,逐漸泡沫化不同,竇榮系在隋朝是一個蒸蒸日上。當然,一看就知道是隋文帝楊堅刻意操弄的結果。畢竟楊堅跟竇榮定也是小時候玩在一起的,而竇熾那老頭……前面提過了。

只是凡楊堅所愛,楊廣不修理一下那就奇怪。

竇抗自幼貴不可言,但在父母過世後,就給發配北疆做了幽州總管。這什麼事?楊堅給各個兒子建彼維城嘛,竇抗是去幫漢王楊諒抬轎的。

北疆這兒,可說是除了太子之外最大的勢力。基本上半套隋史就是看楊廣跟楊諒的糾葛,楊勇真的不重要。

那就像我們所熟知的,楊堅不久便死,阿諒跟阿廣就開戰啦。

竇抗並未表態,楊廣就叫了李子雄去把竇抗換掉(李子雄後來也不得信任,跟楊玄感一同起義)。

李子雄也是個心機仔,去到幽州馬上一口咬定竇抗通敵,害竇抗連爵位也丟了。不過這反而讓竇抗避過最危險的時機。

皇帝初登基,剷除異己的情況最嚴重。就好像李靖兄弟早年也被楊素陷害,但後來李靖仍能復職一樣,隋煬帝逐漸安心後,竇抗又再次被啟用鎮邊。

只是這次鎮的是西邊。

也正因如此,竇抗才能在李淵起義時,帶領正規軍前來合流。那跟竇軌的族人,是不同等級的財富。

竇抗原本就跟李淵頗有交情,抵達後也直接被奉為上賓,只要在朝廷內當大老爺就可以。相反的,如前所述,竇軌跟竇琮就必須出外拋頭顱,灑熱血,爭取戰功。

而竇軌的轉捩點,就在李唐與西秦霸王薛舉的衝突中出現了。

當時李世民跟劉文靜帶兵迎戰,李世民起不來,劉文靜打了個大敗仗。

眼看李唐就要翻車,薛舉本人卻去世了。後方不由自主就混亂起來。李淵掌握了一些消息,就要派個人深入敵後。不用說,當然是選竇軌。

這邊的線索真的少到哭,為什麼選竇軌?基本上可以看到,竇軌在「李丞相」時期立下不少戰功,繼而在武德元年,出任太子詹事。

回想一下,李世民先入關中,處事井井有條。外敵來犯,也是以李世民為先鋒迎戰。反觀起義時與李世民並列的李建成,就這樣摸摸鼻子進東宮當太子。我想兩兄弟之間的消長,是極為明顯的。

藉由一連串的名臣傳,我們也逐漸發現,當時真正挺起李世民的,就是以蕭瑀為首的獨孤派系。

換句話說,李淵意在建成,要讓李建成能跟獨孤派系分庭抗禮……竇威之子看上去確實是一個上好的選擇。

前面也說了,竇氏是關中強勢,除了竇軌,關中大老李綱也是被分來給李建成的。

更進一步,你是否看見了,李淵希望擊退西秦的首功,並非李世民?

不過,竇軌真正影響大唐氣運的地方,其實不在於「太子之爭」。

下一回,就讓我們跟隨竇軌的腳步,進入蜀地一探究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0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竇軌,李淵娘家扶風竇氏的一員。他不是家主等級的,當時的大老是竇威;也不是跟李淵最親近的:最親近的是竇抗。但竇軌絕對是李淵稱帝前,扶風竇氏中立下最多功勞的那一位。 以竇軌傳為始,我們將更明顯看出,唐初四川地區的「不配合」。
Thumbnail
竇軌,李淵娘家扶風竇氏的一員。他不是家主等級的,當時的大老是竇威;也不是跟李淵最親近的:最親近的是竇抗。但竇軌絕對是李淵稱帝前,扶風竇氏中立下最多功勞的那一位。 以竇軌傳為始,我們將更明顯看出,唐初四川地區的「不配合」。
Thumbnail
獨孤派系掌隴西,扶風竇氏鎮關中。 這兩支自北周以來,最強大的軍派系統,其交會點就是李淵:問題是,獨孤系統以蕭瑀為尊。 李淵,更需要娘家的支持,才能坐穩關隴集團霸主之位!
Thumbnail
獨孤派系掌隴西,扶風竇氏鎮關中。 這兩支自北周以來,最強大的軍派系統,其交會點就是李淵:問題是,獨孤系統以蕭瑀為尊。 李淵,更需要娘家的支持,才能坐穩關隴集團霸主之位!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面對劉黑闥的叛亂,李淵展開了動作。 山東諸將多為李世民所署,李世民自願前往,再好不過。 第一時間要打的,並不是真刀真槍的戰役。只要能穩住場子,李淵便可釜底抽薪。連證實都不需要,李淵就能肯定,劉黑闥叛亂的最大本錢,肯定是突厥在後方的支援。 劉武周,竇建德,不外如是。
Thumbnail
面對劉黑闥的叛亂,李淵展開了動作。 山東諸將多為李世民所署,李世民自願前往,再好不過。 第一時間要打的,並不是真刀真槍的戰役。只要能穩住場子,李淵便可釜底抽薪。連證實都不需要,李淵就能肯定,劉黑闥叛亂的最大本錢,肯定是突厥在後方的支援。 劉武周,竇建德,不外如是。
Thumbnail
獨孤。 在鮮卑諸部中,最帥到掉渣的部族名。 平平都是音譯,獨孤憑什麼?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獨跟孤都不是好意思。但總比什麼叱羅部,出連部更像漢人的名字。 在北魏漢化時,獨孤更改成了「劉姓」。劉姓可是過去的「天下皇族」。北魏初年也是南朝國姓。 除了北魏八大人,獨孤劉氏可是名列北朝前四的大部族。
Thumbnail
獨孤。 在鮮卑諸部中,最帥到掉渣的部族名。 平平都是音譯,獨孤憑什麼?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獨跟孤都不是好意思。但總比什麼叱羅部,出連部更像漢人的名字。 在北魏漢化時,獨孤更改成了「劉姓」。劉姓可是過去的「天下皇族」。北魏初年也是南朝國姓。 除了北魏八大人,獨孤劉氏可是名列北朝前四的大部族。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