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TCJA)是川普政府於2017年12月22日簽署成為法律的一項稅改法案,這是自1986年以來美國最大的稅改措施之一。該法案旨在降低稅率、簡化稅制、吸引投資,並促進經濟增長。以下是對其主要內容及影響的詳細分析:
1. 法案的核心內容
(1) 企業稅
- 企業所得稅率下降:
- 將企業稅率從 35% 降至 21%,這是法案的核心內容之一。
- 將美國企業稅率降至發達國家中的較低水準,旨在提高國際競爭力。
- 轉為領土稅制:
- 將企業海外利潤的稅制從全球稅制轉向領土稅制,減少對企業全球利潤的稅收征收。
- 一次性遣返稅:
- 對企業滯留海外的現金資金,按 15.5% 的稅率徵稅;對非現金資產徵收 8%,以鼓勵企業將資金帶回美國。
(2) 個人所得稅
- 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
- 七檔稅率從 10%、15%、25%、28%、33%、35%、39.6% 降至 10%、12%、22%、24%、32%、35%、37%。
- 標準扣除額提高:
- 單身納稅人的標準扣除額從 6,350美元 提高到 12,000美元。
- 已婚納稅人從 12,700美元 提高到 24,000美元。
- 取消部分扣除項目:
- 取消許多個人扣除(例如搬遷費用扣除),但保留醫療支出扣除。
- 提高遺產稅門檻:
- 遺產稅免稅額翻倍,從約 550萬美元 提高到 1,100萬美元。
(3) 小企業稅
- 通過實體的扣除:
- 小型企業主和合夥制企業(通過實體)可享受 20% 的合格業務收入扣除,降低其有效稅率。
(4) 增速折舊
- 全額折舊扣除:
- 允許企業將新購置資產的成本在購置當年全額扣除,而非分攤到多個會計年度。
(5) 對外稅改
- 最低稅收制度:
- 引入全球無形低稅收入(Global Intangible Low-Taxed Income, GILTI)制度,對跨國公司從低稅國家獲取的無形資產利潤徵稅,避免企業轉移利潤至避稅天堂。
2. 法案的目標
- 刺激經濟增長:
- 通過降低企業稅負吸引更多投資,促進就業和薪資增長。
- 簡化稅制:
- 提高標準扣除額、減少個人所得稅的扣除項目,使稅制更簡單。
- 吸引海外資金回流:
- 設置遣返稅和領土稅制,激勵美國企業將數萬億美元的海外利潤帶回美國。
3. 法案的影響
(1) 經濟影響
- 短期刺激效應:
-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計,法案在短期內刺激了經濟增長,2018年的GDP增長達到 2.9%,部分歸因於減稅政策。
- 長期影響有限:
- 儘管投資和消費在短期內有所上升,但由於法案增加了聯邦赤字,長期的經濟效益可能被削弱。
(2) 財政影響
- 赤字增加:
- 法案預計在10年內增加 1.5萬億美元 的聯邦赤字,因稅收減少超過了經濟增長帶來的稅基擴大。
- 分配效應:
- 減稅的主要受益者是高收入家庭和企業,批評者認為其加劇了收入不平等。
(3) 個人納稅人的影響
- 短期受益:
- 長期挑戰:
- 個人所得稅的減稅條款將於2025年到期,如果不延長,普通家庭的稅負可能上升。
(4) 企業的影響
- 盈利能力提高:
- 減稅使企業稅後利潤顯著增加,特別是科技、金融和製造業等行業。
- 股票回購增長:
- 減稅釋放的資金主要用於股票回購和分紅,而非新增投資或提高工資。
4. 爭議與批評
(1) 赤字問題
- 批評者認為法案增加了國債負擔,未能有效促進長期經濟增長。
- 支持者則認為減稅將通過刺激經濟產生足夠的增長來抵消赤字的影響,但實際效果有限。
(2) 收益分配不平等
- 法案的主要收益集中在高收入人群和企業,低收入家庭獲益較少,引發了對公平性的質疑。
(3) 長期政策不確定性
- 許多條款是暫時性的,特別是個人所得稅的減免,這導致納稅人在2025年後面臨不確定的稅收環境。
5. 結論
《減稅與就業法案》是川普政府推動的核心經濟政策之一,其短期內通過降低稅負促進了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但也導致聯邦赤字增加和收入不平等問題的加劇。未來政策走向將取決於國會是否延長相關減稅條款,以及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財政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