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民法刪除家長懲戒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民法親屬編是在民國(下同)19年12月26日公布的,從20年5月5日開始施行。其中第1084條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第1085條緊接規定:「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連結這兩個條文可知,父母保護及教養其未成年子女,既是法定的權利,同時也是法定的義務,並且在管教的必要範圍內,可以適度行使懲戒權。上述第1084條曾經在74年6月3日修正,增加了第1項「子女應孝敬父母」的規定,原來的內容照舊,移列成為第2項。至於第1085條,從20年5月施行以來,未有修正。

上星期四的行政院院會通過了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準備把原來規定的父母懲戒權刪除,條文內容改成:「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應考量子女年齡及發展程度,尊重子女人格,不得對子女為身心暴力行為。」其修法的主要理由,一是「懲戒」二字常遭父母濫用成為對子女實施身心暴力行為的藉口,二是要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9條第1項關於兒童受父母照顧時「不受任何形式之身心暴力」的規定相符。

昨天的中國時報A5版,有一則以「防親子互告30民團反刪懲戒權」作標題的新聞報導,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國教行動聯盟及全台17縣市30個家長團體,對於上述刪除家長懲戒權的修正草案,一致表示反對,而學生團體Edyouth則引用修法理由表示支持。

針對此一修法議題,作者表達個人觀點如下:(一)「懲戒」,是懲罰過錯、警戒未來的意思,民法第1085條的用詞,並無不妥。(二)父母懲戒權具有匡正子女觀念及行為的功能,貿然刪除,將使家長失去合理管教權的基礎。現行條文施行九十多年,並無窒礙難行之處,沒有修改的必要。(三)少數家長濫用懲戒權,屬於個案缺失,不應因噎廢食。如有涉及刑責,自當依法究辦。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19號刑事判決情節,被告黃某徒手毆打其未滿12歲女兒臉部成傷,對之為精神及身體之暴力行為;113年度台上字第457號刑事判決情節,某甲拔走其7歲女兒手上的手錶型手機防阻女兒和母親(即某甲前妻)聯繫。黃某及某甲均經適用相關法條判處罪刑。便是例證。(四)國內法與國際公約接軌,與家長懲戒權並無衝突,無需將其刪除。因此,本文建議現行第1085條如需修正,其內容不妨修正成為兩項:「(第1項)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應考量子女年齡及發展程度,尊重子女人格。(第2項)父母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時,不得對其為身心暴力行為。」如此即可將家長懲戒權與公約意旨兩者兼顧。


avatar-img
15會員
46內容數
配合法律時事新聞,提供簡要解說,普及法律常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度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媒體經常出現各地傷亡車禍的新聞報導,令人遺憾。究竟肇事者是否都有刑事責任?作者援用「信賴原則」提出解説,盼能普及法律常識。
作者要在此介紹刑事訴訟法於四年前引進刑事政策上一項名為「修復式司法」的措施。
所謂死刑「有條件合憲」,這是模糊焦點的講法,死刑合憲就是合憲,違憲就是違憲,沒有所謂「有條件」合憲的空間。本文提出分析說明。
7月17日的聯合報A14版有一則新聞報導,標題是「GPS、M化車可用來追犯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作者在此提供解說。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修正相關條文,增訂了藐視國會及其處罰的規定,已於昨天公布施行,刊登在第7728號總統府公報。本篇文章提供簡略解說,盼能普及法律常識。
使用AI所產出的資訊,必須審慎判讀取捨,不宜照單全收。
媒體經常出現各地傷亡車禍的新聞報導,令人遺憾。究竟肇事者是否都有刑事責任?作者援用「信賴原則」提出解説,盼能普及法律常識。
作者要在此介紹刑事訴訟法於四年前引進刑事政策上一項名為「修復式司法」的措施。
所謂死刑「有條件合憲」,這是模糊焦點的講法,死刑合憲就是合憲,違憲就是違憲,沒有所謂「有條件」合憲的空間。本文提出分析說明。
7月17日的聯合報A14版有一則新聞報導,標題是「GPS、M化車可用來追犯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作者在此提供解說。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修正相關條文,增訂了藐視國會及其處罰的規定,已於昨天公布施行,刊登在第7728號總統府公報。本篇文章提供簡略解說,盼能普及法律常識。
使用AI所產出的資訊,必須審慎判讀取捨,不宜照單全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進入了訴訟階段後 我在網路上看了非常多的案例 我也在現實的法院課程中遇到比我處境更艱難的同學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 我想可以代表我們這群 「在法院與家庭之間奔波的爸爸們」 真心想要對抗的就是: 《不合理的》最小變動原則與《不合理的》幼兒從母原則
中華民國刑法增訂第五章之一章名及第一百四十一條之一條文,咨請公布。 發文日期:113年06月05日( 台立院議字第1130702164號 )   中華民國 113 年 5 月 28 日 立法院第11 屆第1會期第15次會議通過   第五章之一 藐視國會罪 第一百四十一條之一 公務員於立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認定現行民法第限制唯一有責配偶不得請求裁判離婚,原則上並不違反憲法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同時翻轉了法院長期以來的見解。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法務部於民國113年5月15日,預告民法親屬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根據草案內容,未來於「五年內累計分居期間已達三年」,可望訴請離婚,來瞭解本次修法的緣由。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今天要來向大家分享,關於刑事訴訟法「交付審判」一詞修法為「准許提起自訴」之新修法議題。 一、修法目的: (一) 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民國112年6月21日經總統公布之刑事訴訟法第258-1條、第258-2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進入了訴訟階段後 我在網路上看了非常多的案例 我也在現實的法院課程中遇到比我處境更艱難的同學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 我想可以代表我們這群 「在法院與家庭之間奔波的爸爸們」 真心想要對抗的就是: 《不合理的》最小變動原則與《不合理的》幼兒從母原則
中華民國刑法增訂第五章之一章名及第一百四十一條之一條文,咨請公布。 發文日期:113年06月05日( 台立院議字第1130702164號 )   中華民國 113 年 5 月 28 日 立法院第11 屆第1會期第15次會議通過   第五章之一 藐視國會罪 第一百四十一條之一 公務員於立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認定現行民法第限制唯一有責配偶不得請求裁判離婚,原則上並不違反憲法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同時翻轉了法院長期以來的見解。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法務部於民國113年5月15日,預告民法親屬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根據草案內容,未來於「五年內累計分居期間已達三年」,可望訴請離婚,來瞭解本次修法的緣由。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今天要來向大家分享,關於刑事訴訟法「交付審判」一詞修法為「准許提起自訴」之新修法議題。 一、修法目的: (一) 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民國112年6月21日經總統公布之刑事訴訟法第258-1條、第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