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動盪證明投資者對『韓國折價』看法是正確的。」路透對近來韓國戒嚴風波如此評論。隨著政治不穩定,外資持續流出,韓國資本市場短期內暫難翻身,台股可能因此受惠。
韓國股市近來表現低迷,二○二四年以來下跌逾一○%,不如中、日、台等地。這次戒嚴風波,除了韓股大跌,龍頭三星電子股價盤中更重挫三%,韓元也一度貶到兩年來最低點。韓國資本市場失色由來已久,這次戒嚴風波,更加劇了投資者「韓國折價」的看法。
(See:2024/12/12,《商業周刊》第 1935 期,戒嚴、財閥成經濟絆腳石,韓國折價加劇,台股有望成贏家)
先前就傳出排名全國第6大財團、擁有零售、地產、石化帝國的樂天財團「快要倒了」。
樂天集團的財務危機不是個案,韓國在石化、鋼鐵、水泥、電子、汽車、成衣,甚至娛樂等領域,都遭到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的攻擊,即使是最先進的三星集團,也深陷泥沼。台灣媒體大量報導德國被中國經濟衰退拖累的慘狀,但是,與中國地理更接近、產業結構幾乎相同的韓國,才是中國「紅色狂潮」海嘯第一排的最大受害者。
(See:2024/12/12,鏡週刊,【鏡評】韓國經濟仆街)
南韓《朝鮮日報》2日報導,過去10年,韓國在半導體、造船、鋼鐵等8個關鍵產業上,有7個已被中國超越,中國競爭力的快速崛起使南韓經濟面臨強大壓力,預計韓國將進入「低成長」時代,GDP年增率將降至1%區間。這項數據分析,揭示了問題的嚴重性。
其他過去支撐南韓經濟的產業,比如造船、鋼鐵、汽車製造與石化等,也面臨中國崛起的壓力。南韓一名產業官員說,「即使面臨與美國衝突而導致的嚴重貿易制裁,中國仍持續領先(南韓),而韓國的主要產業,不敵中國競爭,一個接一個落後」。
(See:2024/12/03,自由時報,韓國關鍵產業幾乎全被中國超越 將進入低成長時代)
尹錫悅戒嚴令,韓國民怨徹底爆發,病根竟是中國!細究之下,韓國面對的困境,其實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深思之處。
去年,韓國對中國貿易出現180億美元逆差,這是中韓自1992年建交以來,韓國首度在對中貿易上「虧錢」,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對此評論道:「韓國『過於安逸』地仰賴中國市場。」
在經貿政策上如何不短視近利、不過度依賴特定市場;在內政上不採取極端政策,永遠保持彈性,將是韓國這場戒嚴風暴,帶給台灣最大的啟示。
南韓股市的衰退不僅僅是源於此次的短期事件,而是更深地體現了其經濟結構性問題。與此同時,與南韓股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台股所維持的強勁表現。
(See:2024/12/11,今周刊,尹錫悅戒嚴令,韓國民怨徹底爆發,病根竟是中國!財閥壟斷、青年低薪...韓國病,台灣能學到什麼?、先探投資週刊,台灣加速 韓國失速 股市賽道上的贏家與輸家)
根據政大國發所所訊報導,國發所林義鈞老師邀請中華經濟研究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於12月10日進行專題演講,探討中國經濟與金融風險議題。
王國臣助研究員強調,中國正推動脫虛向實的產業戰略,專注於製造業經濟發展,減緩服務業發展。這雖有助於提升製造業競爭力,但也帶來經濟增速放緩與產能過剩等挑戰。此外,中國政府在債務與財政赤字高臺的情況下,採取控制貨幣供應的措施,試圖穩定經濟結構,同時也對社會穩定與環境議題構成一大壓力。
(See:2024/12/12,政大國發所訊,國發所核心通識講座 王國臣談中國經濟與金融風險)
根據王國臣的分析,因為習近平對於過往中國經濟「脫實向虛」—包括第三產業在內的「虛擬經濟」深感厭惡與警惕(習認為「金融業本身是一種炒作,乃貨幣幻覺,並非靠實力賺錢」)。因此,習近平強調「脫虛向實」,比較在乎「實體製造業」的實體經濟,對於金融服務業乃採取消極保守的態度(習認為「金融業做好貸款工作就好」)。然而,中國經濟空轉,許多製造業本應該倒閉,卻因國家資金挹注而撐住。同時,銀行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資金便易出現流動性的枯竭。
(See:2024/07/11,自由時報,新聞360》中國街景驚呆網友!大裁員時代爆發?經濟空轉淪殭屍化!專家曝問題比想像嚴重!)
正因習近平篤信實體經濟,因此,採取加大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甚至為此提供龐大的新補貼和信貸的措施,導致產能過剩。這正是習近平受林毅夫影響,堅持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政府可以撬動的資源有限,所以應該把有限資源配置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種行為就是產業政策」。才導致造就今日內需不足、消費不振的後果。
誠如二位經濟學家所言,謝田:「林毅夫把中國政府與市場結合的優勢說法,也是一種迎合中共胃口而提出的口號。」更如程曉農:「中國產業政策如果正確的話,中國經濟何至於現在這樣悲慘?」均是一語中的(See:2024/08/03,自由時報,中國經濟今日慘狀 學者:習「國師」林毅夫須負一定責任)。
因為中國的經濟問題主要關鍵既然是內需不足、消費不振,所需要的乃是「需求面」的政策措施,但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則卻是「供給面」的政策措施,因此,其政策舉措可謂根本搞錯方向。可以說,林毅夫的「產業政策」只會讓中國資源更加枯竭!讓中國的經濟更加難以回復元氣!
中國大力補貼當地製造業,導致產能過剩,在國內無法消化的情況下,以低於市場水平的價格出口,嚴重衝擊他國產業、勞動市場和經濟安全。為抵擋中國廉價品傾銷,多國已經祭出貿易保護措施。當產能增加速度快過市場合理需求時,出現更多虧損和低效率企業,除非政府不斷地給予補助,否則,這類企業將難以續命。目前中國的虧損企業占比,已達1990年代以來高點,汽車產業尤其明顯,其中有虧損現象的上市公司,占28%左右,高於2022年的20%(See:2024/08/14,財訊,賣不掉就往別的國家倒!3個警示訊號看懂中國產能過剩如何危害自己和他國經濟)。
例如,百度、吉利汽車共組的造車新勢力-極越汽車執行長夏一平承認遇到困難,需要立即調整。已傳出極越多個省份銷售團隊已就地解散,夏一平還遭到員工圍堵。中媒則是踢爆,極越閃崩主因是百度撤資,因為極越被發現有高達70億人民幣(約台幣315億)財務窟窿,決定不再繼續投入(See:2024/12/12,自由時報,百度造車踢鐵板 極越汽車315億財務黑洞炸開、員工圍堵CEO)。
媒體分析指出,中國造車新勢力近年蜂擁而至,自2014年中國各個地方政府補貼下快速增長,2019年有超過60家新車企,然而,過去幾年多數已破產倒閉,只剩下8家,留下千萬輛已規劃的過剩產能,與超過人民幣千億元(約新台幣4,500億元)的爛尾融資(See:2024/12/04,中央社,中國地方補貼造車新勢力 留下過剩產能與千億爛尾、2024/12/08,自由時報,地方政府巨額補貼造電動車 中國10年千億投資化為泡影、2024/12/10,經濟日報,大陸造車新勢力 爆產能過剩、世界日報,產能過剩 中國造車爆留千億爛尾融資 多家業者破產倒閉、2024/12/11,旺報,過剩產能、千億融資 陸造車神話破滅)。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北京應該增加需求(demand)而不是增加產量。」(See:Bloomberg News,June 2, 2024,Krugman Says China Is 'Bizarrely Unwilling' to Boost Demand)、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See:2023/06/30,中央社,辜朝明:中國陷資產負債表衰退 應速祭財政刺激措施)。這些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上述諸多經濟學家從總體經濟學所提出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正是正確的解方。但是,拒絕此等正確解方,正顯示出對於總體經濟學的無知,更將極可能就是推促中國經濟從瀕臨崩潰走上正式崩潰的推手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