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Lin說如何挑選及分析一家公司的知識樹體系,覺得非常受用,於是我把這個知識架構整理出來給大家分享,大家也可以試著挑自己感興趣的公司去自己分析看看,然後就能對一家公司有一個全面的感受。
技術分析在這裡不談,因為作為個人投資者,技術分析對於我們來說太困難了,本人也不做短線投資操作,以下主要是分析公司基本面:
1.1 國內生產毛額GDP: 看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量,以及經濟成長情況。
1.2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通貨膨脹的情況。
1.3 非農就業人數/ 失業率: 失業就業人數,理論上失業人數越少,代表該國的公司雇用更多勞工,經濟處於上行階段。
1.4 央行(美聯儲)的態度: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政策,升息或降息的情況對於行業影響很大,例如升息的話有利於內需產業,因為貨幣升值有利於用便宜價格進口貨物,降息有利於外銷產業,台灣以半導體及科技產業為主,所以台灣央行長期處於低利情況,但這個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因為會導致內需產業萎縮,也會導致房地產資產價個大漲。大多數勞工仍然是靠內需產業,這也是導致台灣低薪高房價的原因。
以上是先從宏觀角度來看目前整個市場上所處的經濟情況,為什麼要分析宏觀經濟呢?因為單一股票很容易受到整體市場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了解現在所處的環境。
2.1 行業所處週期(朝陽/夕陽產業): 例如曾經是台灣支柱產業的台塑四寶,這幾年受到中國大陸石化業擴產的影響,已經被打得不成人形了。但晶片產業由於半導體需求日漸增長,正處於朝陽週期。
2.2 行業格局(有沒有牌照,進入門檻?): 例如金融業或是電業需要有政府牌照,進入門檻高,因此可以穩定獲利。
2.3政府政策影響:這個尤其重要,如果有政府長期支持的話,那就像有媽媽照顧的孩子。
2.4 行研報告: 很多券商會推出每個行業的研究報告,也有許多免費的資源,可以去看看。
3.1定性分析
聽故事(看新聞),想故事,講故事,簡單來說就是不能用數字量化呈現的指標。
是否有護城河:
*品牌(例如蘋果,例如很多台灣人手機非APPLE不用)
*網路效應(通訊軟體LINE 微信等等,大家都在用,你不用的話無法跟其他人聯絡,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平台類的公司剛推出時都用很多看似賠錢的優惠讓你來用,例如蝦皮剛推出時所有東西都是免運的,買賣也不收手續費,等到你習慣之後就開始收手續費,然後賣東西收個2%手續費。)
*轉換成本(用久了懶得換,例如你中華電信用久了,要換到台灣大哥大或台灣之星就很麻煩,這就是轉換成本)。
營利模式:
*例如Sony其實大部分營利是靠PlayStation賣遊戲軟體及每月訂閱服務,而非賣硬體。
*例如Spotify或Netflix靠用戶每月訂閱服務產生現金流。
未來是否有成長點:
*麥當勞打算開始24小時營利。
*小米決定從手機跨足電動車領域。
3.2定量分析
3.2.1 盈利能力(薄利多銷/暴利)
淨利潤率(Net Profit Margin): 美股大多公司在5%-20%,但某些行業,如金融,晶片,軟體,菸草,醫藥行業因為行業特殊或需要牌照,利潤可以30%-50%,小Lin舉例中國茅台(賣酒的那家)可以到50%。
毛利潤率(Gross Profit Margin): 公司快速擴張情況下,因為需要買設備擴充廠房等等,淨利潤率可能為負,所以可以看毛利潤率。
成本收益表(Income Statement):銷售商品扣除合理成本後的收益情況。
3.2.2財務健康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主要是完整紀載企業所有的「資產」與「負債」,最終計算、揭露出企業「當期的財務狀況」,並可以反映出企業擁有的資源之分布狀況。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好公司建議大於1.5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 現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展示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特別是繳付帳單的能力。如支付利息,稅務....等等。
3.2.3判斷股價是否過高
市盈率(P/E Ratio)=股價/價值 (這很看行業,例如科技行業市盈率普遍偏高,而金融股市盈率普遍偏低,因此在比較時建議跟同行業其他公司比較)。
以上就是大概就是如何分析一家公司的大框架,是不是有點複雜呢?但如果深入研究後會發現相當有趣,也許我們也可以產出我們自己的投資分析報告以及個人見解喔。
Dcard : https://dcard.me/@eric4917
Podcast: https://reurl.cc/DKo81j
狐狸的財經觀察: https://reurl.cc/XZm38D
<免責聲明>
本文章僅為分享個人心得,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