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進步帶來了變遷,到了17世紀時,在文藝復興之後一連串的改革風潮下,歐洲文明快速的推進。資本商人階級的崛起帶來了更多的投資,城市的建設規模大幅度的上升,在幾個世紀的瘟疫慢慢緩解後,在人口恢復下,城市中再度住滿了人群。
然而,城市中居住的人一多,社會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此時,瘋人院存在的必要性,開始在社會中凸顯出來。
在整個歐洲社會中,瘋人院漸漸的變成社會中重要的機構,其主要的功能就是「監禁」一些「在社會上惹人厭的人士」,其實反而不是專門針對精神病患。
在17世紀的歐洲有一種現象,當時的人們傾向把各種麻煩人物丟到瘋人院或著矯正機關裡面去眼不見為淨,而瘋人院裡面關的,不只是那些具有攻擊性的精神病患,也包括了許多領主或著當地顯耀人士的政敵、窮人、殘障人士與孤兒。
簡單來說,最能代表17世紀精神病學歷史的,就是「監禁觀念」的發展。
而這樣的影響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後面的大航海時代後期與帝國主義殖民時代,都可以見得監禁思想的深遠影子。而監禁的鐵幕一旦拉下,等到禁閉時代正式宣告結束之後,已經是20世紀的事情了。
經歷文藝復興,歐洲世界迎向了17世紀的到來,在各種貿易與社會狀況越趨改善的情況下,隨著都市人口的增多,免不了的,在社會上會出現一些被視為「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對社會安定造成疑慮的閒置人口。
而說的更直白一點,當時的歐洲社會,把部份的人當作是應該趕出城市的底端人口,最好不要出現在世人的眼中。
當時的社會風氣,對於所謂的窮人、無業遊民等,都採取一種更為世俗化且懷疑的態度,而出於一些社會性的理由(有點類似現代對於社會弱勢者的替代方案,但當時可沒有像現代社會這麼重視人權),世俗上通常會希望把這些人「集中」起來,把他們送去拘留所或著美其名的「矯正機構」、「教育機構」裡面,以解決日益增多的社會問題。
在這個時期,精神病患往往被視為社會問題而非醫學問題。
事實上,由於社會風氣對於造成社會麻煩的人物,採取的往往是基於隔離主義的作法,實際上的作為,便是把所有當政者認為有問題的人物給「隔離」起來。
而就當年的醫學水準和社會水平看來,基本上他們會認為,不只是那些明顯有精神異常問題的人,包含道德有問題者、或與當政者思想相違背者,都是社會的問題人物,而這些人都是一群需要被禁閉的瘋子。
更極端的說,當時的社會普遍認為,只要是不能容於當時社會主流想法的人,最好通通都抓去關。
有鑑於此,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廣發的逮捕令與隨之而來的汙名化,使的瘋子變成了政敵和異己者的代表。在這個時期,實際上大部分被當成瘋子拘禁的人,都不是真正的精神病患。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這時的社會風氣,傾向於將瘋癲與精神異常當作是一種「社會問題」而不是「醫學問題」,也因此,為了順應當時的社會風氣,大量的瘋人院開始開設,甚至有專門為了資本家「解決家庭問題」的瘋人院。
而被人用瘋子這樣的汙名給監禁起來,是非常令人恐懼的事情。
對於當代的人來說,這樣的畏怖感和緊張感,象徵著對權力與專制的屈服。而對一個於當年聲名顯赫的家族來說,家族裡面出了一個瘋子,肯定不是一件對家族聲譽有正面影響的事情。
而為了避免世俗異樣的眼光與批評,這些有錢的富人們,傾向於把自己發瘋的家人給「軟性拘留」在豪華的瘋人院裡面。
對他們來說,與其放著這些不好控制的家族成員在外面到處闖盪惹事,不如把他關起來,這樣總是來的省事許多。畢竟,也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處理這些瘋子。
在商業和文創高速發展的17世紀歐洲社會之中,除了識字率與教育的提升,導致藝術創作普及,而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之外,其他的基礎金屬加工、商業與服務業也開始蓬勃發展。
曾幾何時,幫人處理瘋子,也變成了一種有利可圖的新興產業,而且還能賺不少錢。
對當時的人來說,瘋子的存在,可以算是一種遊走社會邊緣的活死人,他們擁有強大的破壞力,足以讓一個家族與其親友的私生活灰飛煙滅。對當事人來說,只有你擁有一個瘋子親友,你的人際關係與居家安寧肯定會遭受到大小不一的傷害。
由於精神疾病本身強大的不確定性,在當時醫術不發達的年代,你很難去規避掉這些精神病患對你帶來的種種困擾,而他們的存在,本身對病患的家屬來說,就是一種衝擊現實生活的問題。
除了他本身的存在會對你帶來社交上的困窘以外,這些難以控制的傢伙還有可能做出衝動行為,不只造成社會人士的困擾,造成的糾紛還有可能散盡你的家財(特別是那些有強烈躁症和幻覺嚴重的人)。
然而,很遺憾的是,到了現代社會,這種狀況仍屢見不鮮。事實上,這種「精神與社會問題」從第一篇的上古文明時代至今,就沒有一個年代真正解決過這些問題。
而瘋子家人的種種行為,都會對當事人的家庭帶來強大的壓力,而為了免掉這些麻煩,社會上開始出現一種行業,專門替那些有頭有臉、又不想丟臉的權勢人家處理這些問題。
到了18世紀初,這種專門針對瘋子的生意,變成了一種新的事業。
隨著越來越多人「願意付錢讓自己的瘋子家人遠離自己的社交圈」,這種瘋子生意也越做越大。進行這檔生意的人專門提供這些大家族一個私人禁閉的空間,讓他們發瘋的親人從自己的生活中徹底消失。
也因此,最適合設立瘋人院的場所,最好是遠離近郊、蓋在那種與世隔絕的三不管地帶最好。最好偏遠到這些瘋子不幸逃出瘋人院之後,會自動消失在荒野之中。
而負責管理這些不受歡迎人士的人,則來自三教九流、素質不一。
雖然在當時有不少的教會人士,對於照護精神異常的人士很感興趣(此時的宗教,仍對於精神疾病的照護帶來了正面的幫助),但卻也彌補不了這些瘋人院始終缺乏專業醫療資源照護的問題。
而隨著社會風氣漸漸地變成市場導向的商業機制之後,越來越精於算計的商業風氣,讓親屬與家庭的支撐力變得薄弱,這也讓越來越多的精神病患被送往這種瘋人院。
而隨著瘋人院的爆滿,原先就很差勁的照護環境變得更加糟糕,而為了解決這種需求越來越大的「商業問題」,各式各樣的瘋人院逐一開始興建,最終導致了歐洲的瘋人院潮,此舉也正式宣告了歐洲禁閉時代的到來。
至今為止的歐洲人,任誰也沒有想到,處理那些自古以來就被討厭的棘手精神病患,如今居然是一種能賺大錢的生意。而這種生意,在未來的幾百年內、特別是帝國主義廣泛殖民美洲各地之後,仍是超有賺頭的明星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