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Podcast-24.12.2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筆記-財經皓角-Podcast-24.12.27

**台灣房市的兩極化,房價漲幅:

台北市+17%、新北市+11%、桃園市+12%。

*特定地區 如台積電場區附近,漲幅超過100%。

*房貸負擔率,全台平均46%,台北市高達70%,新北市59%。

負擔合理(低於30%)的僅剩基隆市。

*租屋市場的困境,缺乏制度保障,租客易遭不合理漲租或不公條款影響。

台灣社會住宅比例僅0.08%,遠低於荷蘭(30%)及香港(29%)。

*新世代的購房現象,年輕人因父母資助進入房市,24年20-25歲大學生買房達1821間,創5年新高。

*房市繁榮的背後,是高房貸壓力與代代不平等的擴大。


**台灣股市的分化現象,2024年台股漲幅29%,在新興市場中排名第一。

與此相比,韓國指數收跌,馬來西亞漲幅僅10%,香港恆生指數表現疲弱。

*傳產與科技的對比,傳統產業方面,塑膠類指數跌46%,台塑、南亞等市值大幅縮水。

科技產業方面,電子及資通訊產品出口年增19%,AI伺服器成長迅速,為股市主要推動力。

*傳產地獄 與 AI天堂 形成強烈對比,體現產業結構的斷層。


**產業結構與薪資差距,經濟重心的轉變

台灣逐漸由服務業經濟轉型為工業經濟,

工業占比從20年前的30%提升至目前的40%。

*工業主導的發展導致產業薪資差距拉大。

*高薪產業 例如ICT產業如聯發科、聯詠等薪資領先。

*低薪產業:餐飲業平均薪資僅3.7萬,住宿業低薪比例達50%。


**購買力侵蝕,雖然名義薪資逐年上漲,實質薪資因通膨影響呈現下滑,導致多數人生活壓力增加。

*電子業高速成長,而非電出口快速衰退,造成經濟溫度的兩極化。

*低薪族群需工作更長時間才能維持基本生活。

*AI生產力週期的機遇,預估2023-2028年,台灣百萬美元富翁增速全球第一,年增率47%。

*科技新貴崛起,但僅惠及少數30萬至40萬ICT從業者,無法覆蓋大部分低薪勞動人口。


**台灣高工時的社會特性,台灣每年平均工時為 2008小時,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屬於相對高工時環境,僅次於哥倫比亞、墨西哥、新加坡、哥斯大黎加和智利。

*高工時成因為,台灣全職工作比例較高,拉長工時。

*高人均GDP的經濟體中,台灣仍面臨相對較高工時壓力。


**勞動市場與缺工問題,失業率僅 3.36%,創24年次低。

缺工現象: 2022年缺99萬工位,2023年缺107萬工位,2024年缺114萬工位。

*各產業嚴重缺工,包括公務部門,考試人數驟降,錄取率從1%提升至10%。

台電,工作量壓力大,提出引進移工的需求。

公車司機,疫情後駕駛短缺,相關事故人數攀升。

*移工需求與影響,目前台灣共有75萬移工,其中7-8萬屬非法移工。

*僑委會自2020年後大幅放寬東南亞僑生來台,至2024年達6500人,成長三倍。

*企業偏好便宜工,薪資漲幅有限。

低薪產業持續吸引移工,導致本地勞工更難加薪。

*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顯示,18.6%工作者曾遭職場霸凌,主要為言語與同儕騷擾。


**大賣場與購物中心,零售業績連年創高,購物中心更受消費者青睞。

*傳統商圈衰退,忠孝商圈店面控制率高居不下。

*西門站旅客進出人次仍未回到疫情前高點。

商圈租金價格自2021年後未能突破高位,顯示部分商圈正在快速沒落。

*購物中心的崛起,遠東SOGO營收從2021年的400多億快速躍升至接近500億。

新光三越營收從2014年的800億穩步增長至2024年的989億,創下歷史新高。

*商圈板塊移轉,百貨公司營收創高,街邊攤販則快速衰退。

攤販從業人數從5年前的47萬驟降至35萬,12萬人退出市場。

*影響原因為消費習慣改變,更多人偏好購物中心內的舒適環境(避雨避曬、空氣品質佳)。

-成本壓力: 購物中心通過規模經濟壓低成本,而街邊攤販營收下降3.64%,獲利下降7.3%。

-攤販行業壓力: 服飾業營收衰退兩成以上,五分埔已不再吸引消費者。


**觀光與旅遊市場的分化,台灣出國旅客人次(2024年1-10月)為1416萬,遠高於來台旅客620萬。

台灣旅客在日本消費達7835億日元,為日本旅客消費國中排名第一。

*國內旅遊疲軟,政府補貼旅遊(如花蓮自由行),但效果有限。

觀光旅館平均房價年年走高,但國內旅遊人數與消費金額卻持續創低。

*東南亞旅客增加,2020年以後,占比最高曾達50%。

東南亞旅客消費力不及日韓旅客,甚至部分旅客拿旅遊簽證後失聯,目前約有10萬名失聯移工。


**台灣社會與經濟的現狀與挑戰,多方面的分化問題:

-股市兩極化,科技與非科技股表現差距明顯。

-房市失衡,高價區與低價區差距擴大。

-薪資不均,部分產業缺工但薪資漲幅有限。

-勞資對立,工時壓力與加薪需求難以協調。

-消費落差,購物中心繁榮,攤販逐漸凋零。

*2024年的台灣經濟強勁,台股大漲、房市熱絡、出口創高,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

*隱藏問題為貧富差距擴大、高通膨侵蝕購買力、傳產衰退壓力,顯示經濟數據亮眼但分配不均。


**參與生產力週期的建議,關注AI與科技產業:

半導體被譽為新黃金,投資科技股、科學園區不動產或選擇相關職業(如工程師)是參與機會的方式。

*利用AI技術轉型,自媒體應學習GBT與AI系統,提高工作效率並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建議積極參與高生產力產業,無論是買股票、買房還是提升個人技能,都有機會抓住未來的財富增長。


**詐騙產業積極利用AI技術讓產業轉型,詐騙產業從勞力密集型轉為資本密集型。

*台灣詐騙數據(2024年11月),總財損達126億,其中新竹市和新竹縣受害最嚴重。

詐騙目標瞄準高收入族群,甚至參與半導體行情。


avatar-img
23會員
57內容數
股市與投資來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口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筆記-財經皓角-25.01.13 **美國去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意外強勁,進一步鞏固聯準會放緩降息步調的預期,從四碼降至一碼。 *股票市場的影響未明顯界定,雖然股債雙殺,但原因來自基本面強勁,新增非農就業25萬人,失業率降至4.1%,可能是短空長多格局。 **美國公債市場短期壓力增大,十年
筆記-理財達人秀-25.01.09 杜金龍 **分析法人的EPS預估報告,收集三百多家公司資料,並統計產業成長幅度,指出未來主流產業及短期投資方向。 *杜大師指出,目前臺股法人的2025年與2026年EPS預估已出爐,整理出電子、AI、半導體等產業的成長機會,並提及金融股在除息行情中的潛力。
筆記-股癌-Podcast-QA-25.01.11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許多人開始討論是否應抱股票過年。 *建議無論長短期,盡可能持有部位。 *長期看來,持現金會因通膨縮水,而資產如股票、房地產在通膨下反而可能增值。 *短期則因每人持股標的及槓桿比例不同,策略需靈活調整。 *主委早期是大
筆記-股癌-Podcast-25.01.08 **CES展上,新產品如顯卡、筆電、OLED螢幕、AI掃地機器人、Humanoid題材及Wearables等,雖有些許新意,但大多數已在預期範圍內,沒有特別驚艷之處。 *黃仁勳的演講仍引發廣泛討論,反映其強大的影響力,部分原因來自其公司股價表現。
10/1~12/31,理財達人秀介紹的個股漲跌幅排行: *附圖1為"月"漲跌。總數低於10筆的績效會失真,先以灰底表示。 月漲跌幅排行榜前三名(排除總數低於10筆): 1.張捷、2.黃豐凱、3.黎志建。表現都優於大盤。 月漲跌幅排行倒數三名(排除總數低於10筆): 1.艾綸、2.鍾國忠、3.朱
筆記-財經皓角-25.01.10 **台灣經濟市場概況,從最新12月份出口年增幅及對美出口創高,分析台股下跌原因。 *12月台灣出口435.9億美元,連續14個月翻紅,資通訊產品及電子零組件是主要增長來源。 *全年對美國出口達1113億美元,年增46%,創歷史新高,顯示供應鏈轉移影響,對美出口
筆記-財經皓角-25.01.13 **美國去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意外強勁,進一步鞏固聯準會放緩降息步調的預期,從四碼降至一碼。 *股票市場的影響未明顯界定,雖然股債雙殺,但原因來自基本面強勁,新增非農就業25萬人,失業率降至4.1%,可能是短空長多格局。 **美國公債市場短期壓力增大,十年
筆記-理財達人秀-25.01.09 杜金龍 **分析法人的EPS預估報告,收集三百多家公司資料,並統計產業成長幅度,指出未來主流產業及短期投資方向。 *杜大師指出,目前臺股法人的2025年與2026年EPS預估已出爐,整理出電子、AI、半導體等產業的成長機會,並提及金融股在除息行情中的潛力。
筆記-股癌-Podcast-QA-25.01.11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許多人開始討論是否應抱股票過年。 *建議無論長短期,盡可能持有部位。 *長期看來,持現金會因通膨縮水,而資產如股票、房地產在通膨下反而可能增值。 *短期則因每人持股標的及槓桿比例不同,策略需靈活調整。 *主委早期是大
筆記-股癌-Podcast-25.01.08 **CES展上,新產品如顯卡、筆電、OLED螢幕、AI掃地機器人、Humanoid題材及Wearables等,雖有些許新意,但大多數已在預期範圍內,沒有特別驚艷之處。 *黃仁勳的演講仍引發廣泛討論,反映其強大的影響力,部分原因來自其公司股價表現。
10/1~12/31,理財達人秀介紹的個股漲跌幅排行: *附圖1為"月"漲跌。總數低於10筆的績效會失真,先以灰底表示。 月漲跌幅排行榜前三名(排除總數低於10筆): 1.張捷、2.黃豐凱、3.黎志建。表現都優於大盤。 月漲跌幅排行倒數三名(排除總數低於10筆): 1.艾綸、2.鍾國忠、3.朱
筆記-財經皓角-25.01.10 **台灣經濟市場概況,從最新12月份出口年增幅及對美出口創高,分析台股下跌原因。 *12月台灣出口435.9億美元,連續14個月翻紅,資通訊產品及電子零組件是主要增長來源。 *全年對美國出口達1113億美元,年增46%,創歷史新高,顯示供應鏈轉移影響,對美出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筆記-財經皓角-Podcast-24.12.27 **台灣房市的兩極化,房價漲幅: 台北市+17%、新北市+11%、桃園市+12%。 *特定地區 如台積電場區附近,漲幅超過100%。 *房貸負擔率,全台平均46%,台北市高達70%,新北市59%。 負擔合理(低於30%)的僅剩基隆市。 *
Thumbnail
台灣第2季住宅價格指數為130.8,季增1.51%,年增5.51%,但年增率已連續4季下調,顯示房價漲勢趨緩。多重因素,如經濟減緩、央行升息、土地法規修訂等影響市場需求,房市回歸自住需求,但房貸利率仍低,市場呈現「量縮價微漲」的格局。
Thumbnail
台北租金壓力相對輕鬆?別忘了看這些數字 全球升息、各國主要城市租金壓力普遍大增,台北在20個主要城市中名列倒數第二,相對多數國家一線經濟大城的租金負擔沉重,台北在各大城市中租金壓力相對較輕。這是不是代表台北的租屋族可以鬆一口氣呢? 其實,這個結論並不完整,因為它只考慮了租金和人均GD
Thumbnail
內政部昨日(7/12)發布112年第1季住宅價格指數,本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28.85,相較上季微幅上漲1.05%,漲幅趨緩整理。在6都中,臺北市已連續兩季下跌,本季較上季下跌0.03%、高雄市則自107年第3季以來首次下跌,跌幅1.09%。 本季6都住宅價格指數與上季相較,臺北市下跌0.03%
Thumbnail
台灣預售店面的交易量和價格。文章指出,預售店面的交易量在2021年下半年達到高峰,每月約有200~250件交易。但是,今年以來,預售店面的買氣明顯降溫,第一季3個月中已有2月不到百件。然而,相對於預售住宅價格「漲不動」,預售店面價格則是一路上漲,近三年來每年漲幅分別為8%、6%、7%,三年來合計約上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日前(4/11)公佈111年第4季住宅價格指數,去年第4季全市住宅價格指數130.36,比起前一年度同期年增8.9%,而大樓及公寓指數亦僅較上季微幅上漲,漲幅已相對收斂。 📷 新北2022年住宅價格年增8.9% 三區漲勢最凶!。圖/新北地政局 次分區、新成屋、整體開發區指數同步呈現
內政部日前(4/11)發布去年第4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本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40.25%,較第3季減輕0.30%。 📷 房市示意圖。圖/freepik 內政部表示,本季指數為109年第3季以來之最大季減幅,民眾購物房貸負擔壓力改善,在6都中,除高雄市外,其餘5都呈現負擔減輕情形。 📷 111年第4
內政部日前(4/11)發布去年第4季住宅價格指數,該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27.51,較第3季微幅上漲0.94%,為109年第3季以來季漲幅首次小於1%;在6都中,臺北市下跌0.47%,是109年第2季以來首見下跌,其餘5都上漲趨勢也明顯收斂。 📷 圖/實價登錄比價王資料庫 內政部說明,與建物交易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筆記-財經皓角-Podcast-24.12.27 **台灣房市的兩極化,房價漲幅: 台北市+17%、新北市+11%、桃園市+12%。 *特定地區 如台積電場區附近,漲幅超過100%。 *房貸負擔率,全台平均46%,台北市高達70%,新北市59%。 負擔合理(低於30%)的僅剩基隆市。 *
Thumbnail
台灣第2季住宅價格指數為130.8,季增1.51%,年增5.51%,但年增率已連續4季下調,顯示房價漲勢趨緩。多重因素,如經濟減緩、央行升息、土地法規修訂等影響市場需求,房市回歸自住需求,但房貸利率仍低,市場呈現「量縮價微漲」的格局。
Thumbnail
台北租金壓力相對輕鬆?別忘了看這些數字 全球升息、各國主要城市租金壓力普遍大增,台北在20個主要城市中名列倒數第二,相對多數國家一線經濟大城的租金負擔沉重,台北在各大城市中租金壓力相對較輕。這是不是代表台北的租屋族可以鬆一口氣呢? 其實,這個結論並不完整,因為它只考慮了租金和人均GD
Thumbnail
內政部昨日(7/12)發布112年第1季住宅價格指數,本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28.85,相較上季微幅上漲1.05%,漲幅趨緩整理。在6都中,臺北市已連續兩季下跌,本季較上季下跌0.03%、高雄市則自107年第3季以來首次下跌,跌幅1.09%。 本季6都住宅價格指數與上季相較,臺北市下跌0.03%
Thumbnail
台灣預售店面的交易量和價格。文章指出,預售店面的交易量在2021年下半年達到高峰,每月約有200~250件交易。但是,今年以來,預售店面的買氣明顯降溫,第一季3個月中已有2月不到百件。然而,相對於預售住宅價格「漲不動」,預售店面價格則是一路上漲,近三年來每年漲幅分別為8%、6%、7%,三年來合計約上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日前(4/11)公佈111年第4季住宅價格指數,去年第4季全市住宅價格指數130.36,比起前一年度同期年增8.9%,而大樓及公寓指數亦僅較上季微幅上漲,漲幅已相對收斂。 📷 新北2022年住宅價格年增8.9% 三區漲勢最凶!。圖/新北地政局 次分區、新成屋、整體開發區指數同步呈現
內政部日前(4/11)發布去年第4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本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40.25%,較第3季減輕0.30%。 📷 房市示意圖。圖/freepik 內政部表示,本季指數為109年第3季以來之最大季減幅,民眾購物房貸負擔壓力改善,在6都中,除高雄市外,其餘5都呈現負擔減輕情形。 📷 111年第4
內政部日前(4/11)發布去年第4季住宅價格指數,該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27.51,較第3季微幅上漲0.94%,為109年第3季以來季漲幅首次小於1%;在6都中,臺北市下跌0.47%,是109年第2季以來首見下跌,其餘5都上漲趨勢也明顯收斂。 📷 圖/實價登錄比價王資料庫 內政部說明,與建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