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買進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謂是「有緣分」,在中壢圖書館的推薦書架上偶然發現,當時心裡還想:這本書應該是非常熱門才對,怎麼會出現在這?沒多久我就發現書被工作人員拿走,原來已經被借走了。好在我打開 app 查詢,發現唯獨中壢的這本書等候人數只有兩位,其他分館都有大約 20 人在等。於是我馬上把該書預約起來,排在第三位!😂😂😂
以下分別介紹我在書中四個階段整理的知識點:
1.你在哪個階段→2.存錢→3.入場(開始投資)→4.出場(賣出)
書中提到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判斷我們的財務處境。若你現在可投資的資金不多,比如 5000 元,即使投資績效達到 100%,也只能增加 5000 元。而假如投資金額是 500 萬元,並且市場報酬率為 7%,那麼即使績效與市場報酬率相同,收益將是 35 萬元。
因此我們應了解自身的財務處境進行決策。
舉個例子:假如小明每月能儲蓄 2 萬元,則一年儲蓄 24 萬元,並且手上持有市值 100 萬元的股票,預期年報酬率為 10%。這時候,他可以比較儲蓄金額與投資報酬的大小,若儲蓄金額(24 萬元)大於投資報酬(10 萬元),那麼就應該將重心放在儲蓄上,而非投資。
這樣一個簡單的判斷方式讓我意識到,早期投資階段的時候,儲蓄依然扮演重要腳色。
PS:文末有個免費的數位商品,可以透過輸入幾個數字算出你接下來五年該把重心放在存錢或者投資喔😍😍
這一章再次提醒我「減少支出」與「增加收入」的兩者關係。雖然減少支出是節省開支的方式,但它的空間其實是有限的。大家都有基本的生活開銷,不可能無止境地減少支出。文中更是透過美國家庭所得的狀況告訴我們,相較於低所得家庭的支出佔比高達 80%-90%,高所得家庭的支出僅佔 50% 左右。因此,提高收入才是更有效的儲蓄方式。
同樣的概念也曾經在閱讀慢富這本書的時候有提及:
此外,該如何花錢花的沒有罪惡感呢,作者介紹了一個方式: 兩倍消費法,就是如果你想要做奢侈消費(例如買 3 萬元的手機),就應該先準備好相同金額來進行投資或捐款。這不僅讓我反思這筆支出來帶來的滿足感並且付錢的當下我知道我同時也投資了自己或者幫助了他人🙂🙂
如果我手上有一筆金額要用來做長期投資,書中提到的策略非常實用。若是比較一次性投入還是平均投入,根據過去市場的情況,現在一次性投入的勝算更高。但如果你還是擔心市場波動,可以考慮採用 60% 股票 40% 債券的組合一次投入,這樣不僅能降低風險,還能獲得比平均成本法更好的回報。
另外,對於短期目標(如 2 年內),現金儲蓄是更理想的選擇。這個原因也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年終到了!你的獎金要陪現金過年,還是勇闖投資市場?
讀到這邊我還是會擔心現在市場才剛突破新高不久,可以逢低再買進嗎🤔🤔
書中引用歷史數據證明,平均成本法的績效比逢低買進的策略更佳。就算帶著上帝視角回到過去知道哪些時候是歷史新高之間的最低點,還是無法擊敗平均成本法喔。😯😯
這也使我在持續買進的過程中也更加安心,並理解了穩定的長期投入遠比短期內的市場波動更為重要。
在「何時賣出」的問題上,書中提出了一個基本原則+三個賣出時機:分別是快快買入慢慢賣出,為了再平衡、擺脫部位過於集中以及基於投資目的的考量。這些都讓我明白了,賣出並不是單純的操作更不該感情用事,而是依據市場狀況與自身的投資需求作出的理智選擇。💪💪
總的來說,這本《持續買進》不僅涵蓋了儲蓄、投資等理財領域。透過數據分析與心理學的支持,它讓我更加了解投資的基本原則,強化我在投資路上的信心,也提供很多實用的方法。從存錢、投資到賣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財思維。理財是一場需要耐心與智慧的長期行動。將理財變成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並從中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策略,是每一位理財人的必修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留下你的想法或按下喜歡,讓我知道你的支持。你的回饋,對我來說是最棒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