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養成系列】動機不靠譜?那我們要靠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動機的人會開始,有紀律的人才會結束。」—— 阿祥 Sean

如果你有一段時間沒有動力完成某件事,先別太自責,因為那很可能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誤會了動機的角色

你以為需要動機,其實你只需要開始

你以為需要動機,其實你只需要開始

🌀 動機讓你開始,但撐不住你走完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聊過「意志力像導航系統」,可以在迷航時幫我們重新對焦。那這一篇,我想更深入聊聊「動機」這個行為的啟動器。

【習慣養成系列】意志力是什麼?不是靠撐,而是靠設計! 📦

許多人以為:「我只要有動機,就能開始、就能做下去。」但讀完幾本習慣類的書,我越來越相信:

動機是個非常不可靠的朋友,就像酒肉朋友🤷‍♂️一樣,能跟你狂歡,但無法送你去搭機。

它來得快,也去得快☁️。今天你被一句影片台詞打到,熱血沸騰;但明天心情低落、一杯珍奶、一場雨,都足以讓你把要拎去健身房的背包放回櫃子去。


🧠 動機從哪來?原來不止一種

在《設計你的小習慣》這本書中,作者沒有把動機分成「內在/外在」,而是用 PAC 🧩來分類:

  • P(Person):個人渴望,例如「我想變帥」、「我想被喜歡」
  • A(Action):行為會帶來獎賞或懲罰,例如「做了就有獎金」、「不做會被罰」
  • C(Context):情境因素,例如「大家都在做」、「環境默默推你一把」

看起來動機很有道理,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它會打架,也會變心。

就像平常上班時刻,原本正開始節食的自己(動機:身體健康、減肥)得到了同事晉升請客的珍珠奶茶🥤一杯(動機:嘴饞、人情壓力),當這兩股力量在內心拔河,你就會陷入精神痛苦,而這是動機給你的第一個麻煩:它們不只不穩定,還會互相打架。

再來,動機還很容易受到情境影響:或許你早上立志要下班後去慢跑,但下班時下雨、同事約吃火鍋,你的動機就可能瞬間轉向另一個方向。

並且動機還會時常變化,有時可預測,有時不可預測,例如在端午節前,粽子銷量會比端午節後來的高。


🔁 行為模型:B=MAP 給我們的另一種解法

行為科學家 B.J. Fogg 提出一個簡單又強大的模型:

B(行為) = M(動機)X A(能力)X P(提示)

意思是:

一個行為📈會不會發生,取決於當下你有沒有動機、有沒有能力做,以及是否有提示讓你啟動行動。

比如說:

  • 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機📱:
     ✅ 提示是上床

✅ 動機是想放鬆
✅ 能力很高(手機就在手邊)→ 所以就會發生!

提示產生的當下,動機和能力的結果在行動線的右方,就會產生行動

提示產生的當下,動機和能力的結果在行動線的右方,就會產生行動

  • 但如果你當天很累,意志力低落,動機就下降,你可能連手機都不想拿——這就是動機波動的自然現象

🧩 所以我們要怎麼靠什麼來補足動機

既然動機這麼靠不住,那我們就不該把「想做/不想做」當作行為的決定基準。

Fogg 說得很直白:

不要靠動機過生活,而是設計一個即使動機不在,行為也能發生的環境🛠️

我們可以這樣開始:

✅ 如果想建立一個新習慣✨:

  • 行為越簡單越好(先縮小規模或者降低難度開始)
  • 搭配明確提示📌
  • 把動機視為加分,而不是唯一驅動力

✅ 如果想戒除一個壞習慣:

  • 移除提示(把手機放遠)❌
  • 增加阻力或降低能力🚫(刪除 app、使用 app 限制)
  • 最後才考慮減少動機(讓事情變「難一點」)

👉記得:最後才動機,先處理提示和能力


🪜 小習慣的精神:降低對動機的依賴

小習慣這個概念很棒的地方就是:它降低了動機對行為的控制力。

  • 一開始行為很簡單 → 能力高 → 容易做
  • 做久了就會「自動化」→ 不太需要動機也能持續
  • 多做一點就算 bonus → 給自己正向回饋,增加持續性🌱

🧭 結語:動機不能不重視,但也不能全靠它

動機不是壞東西,它是個溫柔的開場白。

但若你真的想養成什麼,就得用行為設計和環境幫助自己,不然你會一直在「想做」與「又沒做」的挫敗感中打轉。🧭

如果你也有類似「動機來了又走」的經驗,或是你曾靠一點點小設計克服了自己的惰性,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分享你的故事💬,說不定能幫到下一個滑到這篇文章的人。

動機會走,但你還在,就夠了

動機會走,但你還在,就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牛-avatar-img
2025/04/13
是啊!
細枝小葉的阿祥_Se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4
宇牛 嘿嘿 宇牛大是不是被動機騙過幾次, 我自己就很常被動機耍😅
avatar-img
阿祥的誰來晚餐
72會員
53內容數
歡迎來到「阿祥的誰來晚餐」,這裡可以閱讀到我對世界的觀察和體驗,無論是從書籍中獲得的讀書心得、旅途中遇到的小店、最近看過的影片,還是社會時事等。每一個觀察與體驗,都是我對世界的反思,也希望能引發你的共鳴或討論,彼此激發更多的靈感與智慧。
阿祥的誰來晚餐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在職場中,光靠動機無法支撐穩定表現。這篇文章結合《一分鐘經理》的管理技巧與行為設計模型 B=MAP,介紹如何透過「一分鐘目標」與「即時回饋」,讓工作執行更聚焦、團隊習慣更穩定。透過簡單可持續的設計,讓每個人都能在低動機時也持續前進,建立高效又有溫度的工作文化。
Thumbnail
2025/04/20
在職場中,光靠動機無法支撐穩定表現。這篇文章結合《一分鐘經理》的管理技巧與行為設計模型 B=MAP,介紹如何透過「一分鐘目標」與「即時回饋」,讓工作執行更聚焦、團隊習慣更穩定。透過簡單可持續的設計,讓每個人都能在低動機時也持續前進,建立高效又有溫度的工作文化。
Thumbnail
2025/03/30
在這篇文章中,我延續《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一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如何讓團隊對齊目標、讓任務有效落地的四個關鍵原則:相信任務、簡化行動、建立紀律與釋出指揮權。透過實際職場案例,說明當任務突然轉向或資源被重新分配時,領導者如何重新定位、穩住團隊,持續前行。
Thumbnail
2025/03/30
在這篇文章中,我延續《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一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如何讓團隊對齊目標、讓任務有效落地的四個關鍵原則:相信任務、簡化行動、建立紀律與釋出指揮權。透過實際職場案例,說明當任務突然轉向或資源被重新分配時,領導者如何重新定位、穩住團隊,持續前行。
Thumbnail
2025/03/23
這篇文章分享閱讀《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的心得,並以「絕對責任」的領導原則為核心,分享在團隊合作、向上管理等職場情境中的實踐經驗與反思。作者強調領導者應扛起責任,而非一味責怪團隊,並分享如何透過絕對責任,在工作中達成三贏局面,以及與團隊成員、上級主管之間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案例。
Thumbnail
2025/03/23
這篇文章分享閱讀《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的心得,並以「絕對責任」的領導原則為核心,分享在團隊合作、向上管理等職場情境中的實踐經驗與反思。作者強調領導者應扛起責任,而非一味責怪團隊,並分享如何透過絕對責任,在工作中達成三贏局面,以及與團隊成員、上級主管之間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案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 認識習慣形成的底層原理:瞭解習慣是如何透過「提示-行為-獎勵」的模式形成。 具體的習慣形成策略:提供具體步驟來介紹讀者養成新習慣,從設置清晰的提示、規範行為模式,到創造實質的獎勵。 實際案例的應用:發現習慣養成的步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應用。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 認識習慣形成的底層原理:瞭解習慣是如何透過「提示-行為-獎勵」的模式形成。 具體的習慣形成策略:提供具體步驟來介紹讀者養成新習慣,從設置清晰的提示、規範行為模式,到創造實質的獎勵。 實際案例的應用:發現習慣養成的步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應用。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為什麼」要培養習慣?習慣只是手段,目的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培養好習慣不只一種方法,原子習慣vs彈性習慣哪個適合你? 「習慣養成需要21天」其實是一個迷思,而原子習慣提出的概念,幫助許多人真正提升習慣養成的成功率 凡靠意志力的,必定會失敗,要讓習慣簡單
Thumbnail
「為什麼」要培養習慣?習慣只是手段,目的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培養好習慣不只一種方法,原子習慣vs彈性習慣哪個適合你? 「習慣養成需要21天」其實是一個迷思,而原子習慣提出的概念,幫助許多人真正提升習慣養成的成功率 凡靠意志力的,必定會失敗,要讓習慣簡單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Thumbnail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