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以前可以滑雪?還有陸軍在這進行作戰訓練?台灣消失的滑雪勝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冬天冷氣團來襲的時候,除了每天只想窩在被窩,最期盼的應該就是到高山追雪了,像是2016年霸王級寒流上山追雪的過程,我自己印象可是非常深刻。不過其實在將近60年前,在台灣看見雪並不是這麼的遙不可及,甚至當時冬季的合歡山,會出現約3個月的積雪期,再加上合適的地形跟坡度,非常適合滑雪,而後來也確實成立了少見的亞熱帶天然滑雪場,更成為當時熱門的冬季觀光聖地。


raw-image


而且不只如此,甚至滑雪場附近,還有國軍單位在這裡進行寒帶作戰訓練。而究竟這座合歡山滑雪場,是怎麼從零建立起來的?當初發展到甚麼規模?旁邊怎麼有國軍訓練基地?而最後又為何消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座台灣消失的滑雪場吧!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G8tZ1CSgZsc


一切的起頭—中橫完工通車


在研究完合歡山滑雪場,從出現到消失的過程,我自己感覺是有點天時地利人和,怎麼說呢?


首先是國外大部分的滑雪場,幾乎都位在郊區山上,所以通常不是開車,就是到一個站點搭雪場的接駁車進出,因此道路建設就非常重要。而以合歡山位於南投與花蓮交界的位置來看,這裡最重要的道路建設,一定就是花費大量人力跟物資,開鑿的「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從1956年開工,只花費短短幾年時間,就在1960年完工通車,是台灣第一條貫穿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


而合歡山滑雪場的位置,就在中橫的霧社支線上,現在編號為台14甲,是當初規劃中橫的時候,考慮到物資補給,以及後續軍事部屬所誕生的支線,而中橫加上霧社支線的完工通車,就提供後續合歡山滑雪場的交通條件。


raw-image


除了交通之外,再來則是官方跟民間登山團,漸漸幫合歡山雪景打響的知名度。而這裡的民間,指的是由山岳協會所舉辦的登山活動,尤其在滑雪場設立之前,藉由登山活動的探訪,就有合歡山似乎適合滑雪的傳聞,而且之後還真的有人背著滑雪裝備、上山實際體驗過。


官方則是指救國團,在當時舉辦的青年活動,雖然那時候活動的目的之一,是帶有強化青年愛國教育的目的,不過在中橫施工的過程中,就有舉辦過幾次,參與建設的相關活動,甚至在1959年,也藉著工程的方便性,舉辦過合歡山賞雪團、以及1960年的冬季高山野營隊,對於台灣難以看見雪的氣候條件,以及當時出國機會不多的時空背景,可說是相當吸引人,欸亞熱帶地區能看見雪,甚至積雪厚度、厚到可以滑雪,還真的是相當少見的景象,也難怪後續中橫通車後,有不少人跑到合歡山觀光。


raw-image


不過直到中橫1960年完工通車,合歡山滑雪場都還處在計畫階段、尚未正式成立,反倒是國防部先在附近,建立起一座專門用於寒帶作戰的訓練基地。


陸軍寒帶訓練中心,是為了反攻大陸?


打開Google地圖、來到合歡山莊旁邊,這裡可以看到遊客中心公有停車場附近,有條往東延伸的道路,從2023年的影像來看,可以看到相當明顯的「軍營出口」字樣,這裡其實是現在的陸軍航特部武嶺營區,前身則是陸軍寒帶訓練中心,整體成立時間,要比合歡山滑雪場還來的早,而設立的原因,跟當時反攻大陸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raw-image


在1950年代,反攻大陸是當時相當重要的國家政策,中央政府也擬定許多不同計畫,希望讓這個目標實現。而在中橫正式開工的前後,國防部基於未來可能進入中國東北方等山區的作戰需要,希望在台灣的高山地帶,找地方建立寒帶訓練中心,用來訓練人員的溫度與地形適應、雪地作戰、運輸補給、急救後送等等項目。


raw-image


但因為當時國防部預算有限,因此希望這項計畫,能納入美援的計畫項目裡面,不過遭到美方拒絕,原因似乎跟台灣雪況不佳、雪期不長,以及整體計劃具有侵略意圖,而不是針對防衛台灣,所作出的優先訓練有關。


不過國防部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甚至在1959年,中橫即將完工之際,開始針對現在的大禹嶺附近進行評估,隨後出現了寒訓中心的3個預定地,包括了合歡山西峰西側,大約是現在的華岡地區,海拔高度約2548公尺,是全部方案中面積最大的選項,能一口氣訓練最多官兵,而且交通相對便利,但唯一缺點是雪況比較不理想。


raw-image


第二是日新崗地區,海拔高度約2532公尺,第三則是石門地區,海拔高度約3080公尺,是個由群山圍繞的小山谷,也是合歡溪的發源地,更是先前日本時代,總督府在太魯閣討伐時期的司令部所在地,但因為是山谷,面積最小,交通部分雖然有霧社支線,但條件不如主線優秀,冬季道路中斷可能會有補給問題。


不過最終因為是以寒地為最優先考量,因此由石門案勝出,隨即選定現在的位置,開始大興土木、興建營舍。


raw-image


而且很快的,整個寒訓中心在1961年8月完工,隨後在每年12月到隔年2月,總共3個月的時間,開始訓練國軍雪地作戰的各科項目,現在還能從老三台華視所拍攝的片段,看到1990年代當時的受訓情況。


raw-image


甚至還有更早1967年的黑白畫面,可見營區完成後,的確是派了不少官兵到這裡受訓,同時還會支援剛剛提到的救國團青年活動。


raw-image


另外則是根據先前的研究報告規劃,是預計每個步兵營接受1個月的訓練,3個月3梯次輪訓,一年就能輪訓出1個具有寒地作戰能力的步兵團,甚至在Google搜尋,還能找到以前的陸軍滑雪手冊,是由陸軍山地及寒地訓練處編印,先前國發會發的FB貼文,也有不少前輩看到後,表示曾經在這裡受訓。


raw-image


不過不同於其他營區周遭戒備森嚴的狀況,在寒訓中心成立後沒隔多久,合歡山滑雪場也正式進入興建階段。


滑雪場開張


首先是1960年,由山岳協會所組成的合歡山探雪活動,有成員攜帶滑雪設備、並且成功在合歡山完成了一次滑雪,讓省政府的觀光規劃單位,向公路局提出設置滑雪場跟住宿設施的建議。


同時1963年跟1964年,是合歡山出現滑雪場最重要的時刻,一是在省政府林務局的支持下,滑雪協會誕生,甚至協會在那個時候,還組了80人的滑雪隊到合歡山滑雪。第二則是林務局開始著手調查跟規劃,希望在台灣設立森林遊樂區,而合歡山就列在推動的預定名單當中,這就讓興建設施經費有了著落。

raw-image


後續隨即在1964年斥資好幾百萬新台幣,在合歡山東峰北坡上,興建第一棟旅館—松雪樓,一開始是作為蔣中正視察的住宿之地,後續則成為滑雪訓練營營本部,並且開放住宿,建築大約分成兩部分,樓下是提供約100多人住宿的通鋪,樓上則是單人套房,屬於高級人員使用,整棟樓在1966年完工。


raw-image


而這棟建築的位置跟名字,欸沒錯,跟現在的松雪樓一模模一樣樣,只是後續因為使用多年重新改建,光是把新舊版本放在一起比較,就知道有很大的變化,畢竟舊松雪樓使用到後面,外觀真的有點慘不忍睹,這個後面再來談。


而整座滑雪場有了住宿的地方後,也架設起長達400多公尺,從松雪樓到東峰的雪場纜車,甚至在1974年,還在松雪樓右側下坡,興建滑雪訓練中心,讓滑雪場規模跟設施越來越完整,總算讓台灣本地的滑雪運動,有了新的開端。


raw-image


而在滑雪場建設越來越完善後,每年冬季進到合歡山滑雪的人數,真的越來越多,大約從一開大約2、300人的規模,到後面甚至可以到每年將近千人上山滑雪,對於處在亞熱帶的國家來說,真的是相當難得的體驗。


而根據滑雪協會,1969年的報名資料來看,當時滑雪隊的活動天數是5天,每人總共收取新台幣340元的費用,包含交通、食物、住宿跟各種裝備服裝,通常是第一天在埔里鎮集合住一晚之後,隔天派車把人載到滑雪場,第五天一大早再載下山到台中解散。

raw-image


而且很有趣的是,報名簡章還有寫到,因為山上冰天雪地,如果碰到路況不佳,在翠峰到合歡谷會有約14公里的路段需要徒步前進,所以特別叮嚀行李能少帶就少帶,哇...14公里、零下的氣溫、道路可能結冰超級滑,然後用google預估要走將近3小時,儘管這樣還是有許多人報名,看來大家想去滑雪的意念,真的是相當堅定,也能想像當時滑雪的活動,是多麼的吸引人。

raw-image


不過講到這裡,應該很多人很好奇,合歡山滑雪場當時的範圍,究竟到哪裡?裡面又有哪些設施?這其實也是我自己,一開始做這個題目的時候,非常想知道的資訊,不過這個資料還真的很不好找,最後總算是在滑雪協會1974年的會刊裡面,發現了合歡山滑雪場簡圖,真的非常感謝當時的編輯,把這麼珍貴的資料放到會刊裡面,現在我們才能大概知道當時滑雪場的規模。不過只單純從簡圖來看,嗯...實在不太符合我們頻道,習慣以地圖呈現的內容風格,當然還是要拿真實地圖來畫一下。


raw-image


首先,我們先把一些參照物標示出來,而滑雪場總共有2個高級、2個中級跟2個初級。


所以從簡圖概略推估滑雪場的位置,第一條高級滑雪場,應該又叫做東峰滑雪場,是位在纜車跟滑雪訓練中心中間,依地形推估大概是在這個位置,而纜車則是在滑雪場跟松雪樓中間,全長是420公尺,全線有8座鐵塔,高低落差則是來到160公尺。


raw-image


再來是寒訓中心到合歡山莊的初級滑雪場,這邊長度就比較短、地勢也比較平滑,對應到現在的地圖,應該是公有停車場的附近。


raw-image


接下來是一整條,涵蓋高級、中級跟初級的滑雪場,但這條路線就比較不確定,因為從現在地圖來看,附近沒有叫做武嶺橋的東東,或是其他地標可以做為參照,只能從四周地形概略畫出滑雪場的位置。最後則是石門山附近的中級滑雪場,大約位置是在這裡。


raw-image


OK,位置都標示好之後,就來用科技的力量,讓它從2D變成3D地形,看看當初合歡山滑雪場的規模吧。不過這裡還有個不確定的地方,也就是靠近寒訓中心的北側滑雪場,不知道是只提供給軍方使用,還是遊客也能使用的到,如果遊客也能使用,就不太確定當時軍方訓練的場所是位在哪裡了。


滑雪場為何消失?


raw-image


隨著上山滑雪的人越來越多,就有不少人對於這片觀光勝地,有了更進一步的想像,像是有人希望未來能以合歡山滑雪場為核心,逐步發展成類似歐洲的高原城鎮,甚至建議規劃單位以合歡谷為中心,制定長遠的觀光發展與都市計畫。


以及東峰滑雪場附近的雪場纜車,其實在當時還有長度更長、來到1200公尺規劃,似乎是打算從松雪樓連到石門滑雪場,不過後續都沒有實際實現。而且更奇特的是,現在到合歡山上,也完全看不到曾經的滑雪場樣貌,在台灣高山滑雪,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變成一個相當陌生的運動。


而會有這樣的改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氣候問題,導致合歡山的積雪越來越少、雪期變短,對於滑雪活動可說是最大致命傷。尤其這幾年雖然還是能在新聞上看到,合歡山松雪樓下雪的消息,但時間不穩定、積雪厚度也不足,再加上現在飛到國外滑雪已經相當便利,而且國外滑雪場選擇更多、面積更大、設施更完善、地形也更豐富多元,都導致合歡山滑雪場,後來逐漸消失在大眾眼前。只剩下雪場纜車在荒廢後變成遺址,成為走在東峰步道的遊客,偶爾會進去探險的景點,也成為滑雪場曾經存在的最有力證明。


raw-image


而在滑雪場消失後,其餘的松雪樓跟滑雪訓練中心,後來則是轉成提供來到合歡山的遊客,住宿跟餐飲的設施,不過畢竟使用多年,現在的松雪樓是後來拆掉重新規劃的版本,主要是松雪樓從1960年代完成,經過高山風雪的長年侵蝕,有不少地方需要修整,當時林務局甚至還用木材把外牆全部包裹住,後續則是在1996年受損嚴重、停止營運,而現在看到的新松雪樓,則是在2004年完工,但當時因為找不到業者經營,導致剛完工的建築再度呈現荒廢狀態,引來不少人批評,最後總算是在2009年正式重新營運,繼續服務來到合歡山旅遊的遊客。


raw-image


而位於松雪樓不遠的陸軍寒帶訓練基地,雖然一樣面臨雪地面積縮減的問題,不過還是有不少官兵持續在這裡訓練,訓練項目也從寒地高地作戰,加入了高山救援,同時也在山難搜救的時候,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且在2018年,還有進駐CM21裝甲運兵車,協助執行受困旅客撤離、物資運送、道路破冰跟故障車輛拖救的新聞。另外,整個營區跟舊松雪樓一樣,近期開始進行營區的新建工程,主要是把先前22棟老舊建築全數拆除,再原地蓋起新的營舍,從外觀來看目前似乎已經大致完工。


1960年中橫開通,加上氣候、積雪厚度與地形等條件合適,以及官方主辦的救國團活動,都為興建合歡山滑雪場,創造出非常有利的機會,不僅每年冬季提供國軍寒帶作戰訓練場地,也讓上千位民眾體驗到難得的國內滑雪經驗,更是亞熱帶地區少見的天然滑雪場。但隨著時間流逝、氣候條件也逐漸改變,時至今日,只能說山景依舊、人事已非,如果不是先前存在的文書紀錄,以及東峰步道還能看見的纜車遺址,應該會越來越少人知道這段,曾經存在的合歡山滑雪場歷史了。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G8tZ1CSgZsc

avatar-img
6.9K會員
78內容數
目前專注於全台灣各縣市交通建設、重大工程與區域發展的YouTube頻道,這裡是圖片與稿件的存放區,歡迎到YT觀看最新影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解碼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這集影片,可說是打破了每個縣市的捷運建設,一年只更新一次的傳統。最主要的原因,是在2024年10月的時候,總算看到了新版的高雄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圖,跟先前版本相比、出現不少新資訊,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新變動吧。
既上集說完水湳經貿園區的歷史,在重大建設方面,現在還有許多工程正在興建中,而且順利的話,大部分在1、2年內,就能陸續完工啟用,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建設的最新進度吧!
如果要選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台中地標,心中會浮現哪棟建築物呢?這座十多年前提出、預計蓋在現今水湳經貿園區的台灣塔,可能會是許多人寄予厚望的選項。但直到現在,這棟建築不僅完全沒有動工跡象,整體計畫內容也更改非常多次。究竟台灣塔計畫還存不存在?有甚麼新消息?以及水湳經貿園區是怎麼從機場,變成現在的樣貌?
在現今多條東西向快速公路,大部分都完工通車的時刻,橫跨彰化縣與南投縣的台76線,可以說是比較奇異的存在,一是目前的路線並非原有規劃的完全體,另外則是第第二階段才正努力的興建當中,為什麼通車時間可以差距20多年?中間發生甚麼事情,讓整個路線規劃有這麼大的改動?施工進度目前走到哪裡,預計何時能完工通車?
在台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完工後,相隔幾十年直到最近,周遭區域總算陸續有不少開發案,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其中又以台北雙星最具指標性,剛好距離先前講到台北西區的開發案,也隔了一段時間,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案件的近期進度吧!
高雄近期的熱門新聞之一,一定就是這座高雄車站,一方面是鐵路地下化工程,即將全數完成,另一方面則是高鐵延伸屏東的議題,在今年年中傳出先前選定的左營路線,因為遇到技術問題,導致得再度重啟方案評估,更讓高鐵駛入高雄車站的可能性大增。所以今天就來看看對於高雄,相當重要的兩大交通建設計畫,近期有哪些新消息吧!
今天這集影片,可說是打破了每個縣市的捷運建設,一年只更新一次的傳統。最主要的原因,是在2024年10月的時候,總算看到了新版的高雄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圖,跟先前版本相比、出現不少新資訊,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新變動吧。
既上集說完水湳經貿園區的歷史,在重大建設方面,現在還有許多工程正在興建中,而且順利的話,大部分在1、2年內,就能陸續完工啟用,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建設的最新進度吧!
如果要選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台中地標,心中會浮現哪棟建築物呢?這座十多年前提出、預計蓋在現今水湳經貿園區的台灣塔,可能會是許多人寄予厚望的選項。但直到現在,這棟建築不僅完全沒有動工跡象,整體計畫內容也更改非常多次。究竟台灣塔計畫還存不存在?有甚麼新消息?以及水湳經貿園區是怎麼從機場,變成現在的樣貌?
在現今多條東西向快速公路,大部分都完工通車的時刻,橫跨彰化縣與南投縣的台76線,可以說是比較奇異的存在,一是目前的路線並非原有規劃的完全體,另外則是第第二階段才正努力的興建當中,為什麼通車時間可以差距20多年?中間發生甚麼事情,讓整個路線規劃有這麼大的改動?施工進度目前走到哪裡,預計何時能完工通車?
在台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完工後,相隔幾十年直到最近,周遭區域總算陸續有不少開發案,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其中又以台北雙星最具指標性,剛好距離先前講到台北西區的開發案,也隔了一段時間,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案件的近期進度吧!
高雄近期的熱門新聞之一,一定就是這座高雄車站,一方面是鐵路地下化工程,即將全數完成,另一方面則是高鐵延伸屏東的議題,在今年年中傳出先前選定的左營路線,因為遇到技術問題,導致得再度重啟方案評估,更讓高鐵駛入高雄車站的可能性大增。所以今天就來看看對於高雄,相當重要的兩大交通建設計畫,近期有哪些新消息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615 3年前曾造訪過北坑駐在所/北坑山/大坂根 《🚩蛋花小隊-北坑駐在所/北坑山/大板根 2天1夜》, 當時因為時間的關係,獨漏離路口不遠的東洗水山。 一晃眼三年過去了,再次走近這片森林時雖人事己非, 但森林的美麗舒適依舊,未曾因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雪見遊憩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在五股觀音山的硬漢嶺,海拔616公尺,早期是憲兵學校訓練基地,現在是假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除了白天有人來健行強身,其實硬漢嶺24小時幾乎都有人,有附近的居民來會散步,有春暖花開之際賞花的人們,也有人會來看夜景透透氣,最瘋狂的其實是一群會來拍夜晚低空雲海的人。        觀音山那
10/25/2011 將回到雪山   我恍然大悟的發現,我己經有一年多沒有登上雪山主峰了。   車子繞了大半個台灣。 台北,台中,合歡山,大禹嶺,梨山,武陵農場,雪山登山口。 國道三號,國道六號,台十四甲,台八線,台七甲,武陵路。    我坐在中巴上,往著台中的方向開去。 一年多了
07/26/2010 合歡群峰 合歡山有五座百岳,想登百岳的山友,一次就可以完成百岳的二十分之一。 不過合歡山雖然是車子可到達的地區,在公路上就有高山美景可欣賞。 但實際上在合歡山也是有多起山難的事故發生,尤其是在合歡北峰,西峰這條路線上。 在由西峰回北峰的路上,和幾個夥伴聊到,登山時如果
Thumbnail
【合歡群峰】 一看就懂的合歡山群峰攻略! 合歡山群峰是臺灣百岳中門檻較低的,容易抵達且不需要專業的登山鞋即可攻頂。文章介紹了合歡山主峰、合歡山東峰及石門山,還有相關的停車、廁所、行程花費等資訊。作為閱讀者,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能來規劃挑戰路線。文章也分享了作者的攀登經驗和感受。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這次的寒假做了滿多事情的,我就來按照時間一個一個來介紹🙂
Thumbnail
初二在西濱的大甲溪橋上看見白皚皚的聖稜線時,我一路讚嘆,也一面想著如果未來幾天天氣都如此透明,那麼是否能在年假結束前,到金面山補完我心中的那個小小遺憾? 三年前,一場霸王寒流的隔天,我到金面山和Minnazoo一起爬山,在清澈透亮的空氣中,看見了70公里外覆滿白雪、在天邊閃耀的南湖北山。
Thumbnail
合歡群峰中第二高峰——合歡東峰 我們這次是從松雪樓後方進入步道,開始了我的登山之旅。 步道全長1.1公里,但落差約三百公尺,坡度較為陡峭,需要格外小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615 3年前曾造訪過北坑駐在所/北坑山/大坂根 《🚩蛋花小隊-北坑駐在所/北坑山/大板根 2天1夜》, 當時因為時間的關係,獨漏離路口不遠的東洗水山。 一晃眼三年過去了,再次走近這片森林時雖人事己非, 但森林的美麗舒適依舊,未曾因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雪見遊憩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在五股觀音山的硬漢嶺,海拔616公尺,早期是憲兵學校訓練基地,現在是假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除了白天有人來健行強身,其實硬漢嶺24小時幾乎都有人,有附近的居民來會散步,有春暖花開之際賞花的人們,也有人會來看夜景透透氣,最瘋狂的其實是一群會來拍夜晚低空雲海的人。        觀音山那
10/25/2011 將回到雪山   我恍然大悟的發現,我己經有一年多沒有登上雪山主峰了。   車子繞了大半個台灣。 台北,台中,合歡山,大禹嶺,梨山,武陵農場,雪山登山口。 國道三號,國道六號,台十四甲,台八線,台七甲,武陵路。    我坐在中巴上,往著台中的方向開去。 一年多了
07/26/2010 合歡群峰 合歡山有五座百岳,想登百岳的山友,一次就可以完成百岳的二十分之一。 不過合歡山雖然是車子可到達的地區,在公路上就有高山美景可欣賞。 但實際上在合歡山也是有多起山難的事故發生,尤其是在合歡北峰,西峰這條路線上。 在由西峰回北峰的路上,和幾個夥伴聊到,登山時如果
Thumbnail
【合歡群峰】 一看就懂的合歡山群峰攻略! 合歡山群峰是臺灣百岳中門檻較低的,容易抵達且不需要專業的登山鞋即可攻頂。文章介紹了合歡山主峰、合歡山東峰及石門山,還有相關的停車、廁所、行程花費等資訊。作為閱讀者,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能來規劃挑戰路線。文章也分享了作者的攀登經驗和感受。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這次的寒假做了滿多事情的,我就來按照時間一個一個來介紹🙂
Thumbnail
初二在西濱的大甲溪橋上看見白皚皚的聖稜線時,我一路讚嘆,也一面想著如果未來幾天天氣都如此透明,那麼是否能在年假結束前,到金面山補完我心中的那個小小遺憾? 三年前,一場霸王寒流的隔天,我到金面山和Minnazoo一起爬山,在清澈透亮的空氣中,看見了70公里外覆滿白雪、在天邊閃耀的南湖北山。
Thumbnail
合歡群峰中第二高峰——合歡東峰 我們這次是從松雪樓後方進入步道,開始了我的登山之旅。 步道全長1.1公里,但落差約三百公尺,坡度較為陡峭,需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