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在淨零步調上一直都是比較領先的角色,無論是本身的減碳手段與門檻,或者是掌握資金所帶來的影響力,在在都與其他產業部門不同。如果政府部門有想要更積極推動氣候政策,自然會優先考慮從綠色金融方面著手;同樣地,如果有另一方的保守意見想要發揮影響力,自然也會從金融業開始干涉。
許多金融集團退出淨零銀行聯盟背後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就實質組織目標來看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很多銀行的中期 2030 目標、長期 2050目標,以及投融資策略並沒有什麼變動,同樣是追求相同的淨零目標。
無論如何,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都有需要檢討之處。也許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組織政策以及運作模式調整的新消息。
內文來源為Carbon Credits的專欄文章。
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花旗集團( Citigroup )與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等多家美國大銀行,近日紛紛宣布退出淨零銀行聯盟( Net-Zero Banking Alliance , NZBA )。這項全球性合作倡議的初衷,是協助金融機構將其貸款與投資策略,與《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保持一致。
然而,這一波銀行退出潮反映出,美國在應對氣候變遷承諾時,面臨來自政治壓力的日益矛盾與挑戰。
淨零銀行聯盟( Net-Zero Banking Alliance , NZBA )於 2021 年成立,由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 , GFANZ )主導,致力於推動成員銀行在 2050 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
這個聯盟要求銀行設立中期減碳目標,逐步降低投資組合中的碳排放量,並以透明的方式報告進展。同時,也鼓勵資金流向如可生能源與造林等能抵換碳排放的專案。
到 2023 年,淨零銀行聯盟的影響力顯著擴大,已吸引超過 100 家銀行加入,合計管理的資產佔全球銀行業的 40% 。該聯盟因此成為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的主要力量。然而,隨著政治與市場環境日益複雜,這些雄心壯志正面臨新的挑戰。
美國針對淨零政策的政治對立日益加劇,共和黨主導的州政府指責金融機構優先考慮氣候目標,而忽視經濟利益。
去年 11 月,德州聯合其他 10 個州,對包括貝萊德( BlackRock )、先鋒集團( Vanguard )和道富集團( State Street )在內的主要資產管理公司提起訴訟,指控它們的氣候行動違反反壟斷法。訴訟認為,這些行動限制了化石燃料的融資,導致煤炭產量下降,並推高了能源價格。
這一政治壓力使銀行逐漸與那些被視為過於約束或政治敏感的聯盟劃清界限。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花旗集團( Citigroup )與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選擇退出淨零銀行聯盟( NZBA ),延續了此前高盛( Goldman Sachs )、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等銀行因類似理由退出的趨勢。
即便退出了淨零銀行聯盟( NZBA ),這些銀行仍然表達了對永續發展目標的堅定承諾。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強調,將繼續定期報告 2030 年的中期融資排放目標,並積極支持客戶邁向更環保的營運模式。
該銀行承諾,到 2050 年實現融資活動的淨零排放。為此,摩根史坦利已為高排放部門設立了 2030 年的具體減碳目標,並計劃與客戶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低碳轉型策略。同時,摩根史坦利重視透明度,承諾定期公開其進展情況。
花旗集團( Citigroup )則表示,已在其自主制定的淨零目標上取得顯著進展;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也承諾,將持續協助客戶達成其永續發展需求。
花旗集團承諾,到 2050 年實現全面溫室氣體( GHG )排放的淨零化,涵蓋其自身營運及融資相關排放。同時,花旗集團計劃在 2030 年之前,率先完成其內部運營的脫碳目標。設計了「淨零框架」( Net Zero Framework ),涵蓋以下四個關鍵步驟: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同樣承諾,在 2050 年前實現其融資活動、內部營運與供應鏈的全面溫室氣體( GHG )淨零化。為實現這一目標,該行制定了 2030 年的中期目標,聚焦於汽車製造、能源和發電等重點行業的減碳工作。此外,美國銀行早在 2019 年便已實現其內部營運的碳中和,並持續致力於提升其營運的永續性。
這些措施顯示出主要銀行在永續發展與風險控制之間的精密平衡。一方面,這些金融機構試圖保持其在永續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它們希望降低因參與氣候相關聯盟而可能面臨的政治與財務風險。
NZBA 面臨的問題遠不止政治反對那麼簡單。作為抵換排放的核心工具,碳權的供應量與品質引發了人們對聯盟效能的擔憂。為了維護淨零目標的可信度,確保碳權符合嚴格的環境與社會標準變得至關重要。
此外,營運上的繁瑣性也是一大挑戰。 NZBA 要求成員在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和不同國家法規之間協調排放報告與減碳措施,這種跨地域的整合造成了行政瓶頸,拖慢了中期目標的推進進度。
雙重監管的問題亦不容忽視。例如,英國與歐洲經濟區( EEA )之間的航班需同時遵守 CORSIA 與地方排放交易計劃的重疊規定,增加了合規負擔。
同樣,銀行需在多個氣候法規框架中協調應對,這種法規的重疊性進一步增加了合規工作的挑戰性。
為應對現有挑戰,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 GFANZ )作為負責淨零銀行聯盟( NZBA )及其他行業聯盟的組織,對其策略進行了調整。
GFANZ 宣布,金融機構將無需加入特定聯盟,也能獲得其指導支持。未來, GFANZ 將聚焦於解決數據、投資與公共政策領域的關鍵缺口,加速推動淨零轉型。該聯盟在聲明中提到,已經:
「達成其初步目標,即構建一個能夠支持淨零轉型的金融體系基礎。」
這一策略調整目標是每年釋放超過 5 兆美元資金,用於升級能源基礎設施及推進全球經濟的脫碳進程。通過優先實現具體投資計劃和促進公私合作, GFANZ 期望即便面對近期的成員退出,也能持續推動淨零轉型的進展。
金融機構退出淨零銀行聯盟( NZBA )反映出永續金融面臨的重大挑戰與不確定性。雖然各大金融機構普遍認識到應對氣候風險的必要性,但卻不得不在不同利益相關方的相互矛盾需求間尋求平衡。
投資人要求銀行在氣候目標上展現更大的責任感,但政治勢力卻將這些承諾視為對傳統產業(如化石燃料)的威脅,因而提出激烈批評。
更令人憂心的是,像 NZBA 這類集體性倡議的縮減,可能會拖慢全球低碳轉型所需的數兆美元資金的流動步伐。在缺乏統一框架的情況下,各銀行若採取分散的應對策略,將進一步削弱全球氣候行動的協同性與效能。
儘管面臨挑戰,金融機構在推動永續金融方面仍擁有許多潛力可發揮。透過運用永續債券和綠色貸款等創新金融工具,銀行能在支持脫碳進程的同時,有效降低政治與財務風險。
同時,將資金投入再生能源、永續農業以及具前景的碳捕捉技術,也為實現盈利與氣候目標的雙贏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主要美國銀行退出淨零銀行聯盟( NZBA )的舉動,凸顯了氣候行動願景與政治現實間的微妙平衡。這些事件或許會放慢集體行動的速度,但也揭示出適應性策略對於持續推動進步的重要性。若能積極解決這些挑戰,金融業依然有能力在全球向永續未來的轉型過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