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的2025經濟展望與投資策略:降息、成長與通膨下的佈局 (1/10更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相對於2024年股市亮麗表現,2025年的預期顯得波瀾起伏。

本文為本人整理過後的三手資料及心得,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

歷經2024年股市亮麗的成長,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面向觀察,試著寫出個人對於2025年上半的看法 :


1.降息提供寬鬆環境

  • 降息路徑是正在執行的,降息的碼數隨經濟動態調整,市場對於經濟的預期持續游移擺動,由先前覺得可能衰退,調整為經濟前景不錯,但現今普遍對於通膨的下行速賭有所疑慮,反映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的強勢,以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短期對於預期的修正可能影響股市情緒
  • 市場對於 2025 年的未來利率路徑,從最新 12 月利率點陣圖中,2025 年委員分佈大幅上修,中位數落點上修至 3.75 ~ 4.00% 區間,傳遞明年降息幅度縮小至 2 碼(前 4 碼)
  • 聯準會對降息幅度的放緩判斷,主因在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較此前預估強勁,因此通膨、核心通膨放緩速度也將較慢,自原先預估 2026 年達到 2% 核心通膨,延後至 2027 年。
  • 在降息且未衰退情境,股市、黃金皆有不錯表現,而且個人認為,降息所傳導的信息以及提供寬鬆環境,有利於整體資產的發展。


2.通膨雙面刃

  • 而通膨議題在川普當選後發酵,反應對於川普新政策的不確定性,造成通膨的不確定性,市場重新聚焦降息幅度縮小,不利於小型股、美債,未來的中長期仍有可能通膨趨勢(地緣政治),但同時屆時情緒可能轉為過度擔憂通膨?
  • 驅逐政策釋放職位空缺>失業率可維持低檔>消費衰退風險低>美國GDP 70%主要以消費貢獻>2025難以衰退劇本>現在走預防性降息
  • 雖通膨提高,意味著經濟增速較預期強勁,目前來看雖不至於造成停滯性通膨,但維持較高利率環境下確實會影響 中小、債、車市、房市等。


3.製造業 x AI與非AI x 未發生與正進行

未發生

  • 美國目前呈現非製造業熱,而製造業冷的兩極現象,而各大科技巨頭的對於AI的資本支出在2025年仍持續增加,許多半導體產業目前庫存水位也都逐漸下降到相對健康的程度,而終端雖尚未明朗復甦,期待2025 AI 手機、PC、遊戲、(AR/VR?),能夠帶動相關產業
  • 觀察台灣在2024年受惠AI 題材帶動資通訊產品出口上升,現在電子零組件在相對低庫存的情況下等待終端復甦帶來接棒


進行式

  • AI 帶動生產力循環正持續發展,目前仍有題材持續可期,硬體發展後,AI agent、AI軟體應用可帶來突破,未來終端裝置可能是 眼鏡? 自駕車? 機器人?


2025佈局想法

  • 參考自M平方資料 台股短期可能在盤整區間,但明年度的成長整體無虞
  • 美國的經濟、就業維持穩健,受益於企業的盈利增長,目前呈現各家機構普遍預期,明年度S&P 預估約會到6200~6700,成長幅度預期約略10幾%,台灣加權指數預期也約10幾%
  • 所有的預期都朝向經濟穩健發展的方向,可以想像大家對於2025的預期會往這邊跑,也就是說,整體將持續受惠此一預期而提前獲得支撐,個人認為,現在的市場共識皆偏向「保守樂觀」,大家都覺得會好,但又有點謹慎,而相信大家都在等回調的發生,觀察目前美股指數在高位區間,但反而貪婪指數卻在低點,究其原因,恐怕是因為2024年的股市已經漲了一大段了,大家也逐漸考慮到估值水位的高低。
raw-image
  • 但預測時機點位太難了,所以目前的情境預想仍是在大架構不衰退且穩健的情形下布局,在以上的想法(降息、製造業循環、AI、復甦)中取集合。可以看得出科技相關仍是配置首選,或至少不會偏離大盤指數太多
  • 相信大家還沒把資金全部灌進去,市場感覺還不到瘋狂的程度,如果市場目前是保有謹慎而存疑注重風險的作法,以情緒面來說,雖然股價看似位於高位,但大家反而注重風險時,那代表估值還沒到瘋狂,如果說大家預期在2025年度時想著下個回調再買進,市況會是如何呢? 當大家得知派對提早開始時會怎麼行動?(前提還是要有派對),可以猜想波動將會非常刺激。
  • 未來將持續觀察美中台-製造業新訂單減客戶庫存台灣-電子零組件出口(年增率)vs.台股,目前指標皆有好轉跡象,製造業因為復甦趨勢不一,而導致現在部分產業才逐漸成長,如果趨勢的成長是確立的,加上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以及AI趨勢仍在進行著,那代表2025年仍有對未來保持樂觀的想法,當市場受短期情緒影響時,仍是有相當機會產生的
  • 上半年度個人打算提前將配置先準備好,伴隨AI及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如果受惠降息趨勢,指數創高巨頭們應該還是有戲 (持續加碼 科技巨頭們、加碼AMZN、TSLA續抱、台積),如有相對低點則再加碼


個人目前持有:

長期部位:VTI、VEA、VWO 約30%

中長期部位:0050 10%、QQQ 6%、00652 2%、BND 4%、黃金 4.5%、XLV 2%+、XLU 3%、IWM 4%

中短期部位:加密貨幣 6%、TSLA 6%、AMZN 3%、00757 3%+、00830 4.5%、

短期其餘個股12%


幾個額外想法

  • XLV 目前為弱勢走勢,但2025年度預計盈餘成長性僅次於科技股,因為這些產業與底部之間的潛在上漲空間最大,低本益比以及盈餘增長,將有利於價值提升,故持續佈局至基礎倉位。
  • XLU 受惠防禦性、利率敏感,以及AI帶來新動能,少部位續抱。
  • 預期降息周期下 中小型股持續受惠,以槓鈴式投資方式,同樣少部位等發動,並且抱到降息發酵之非理性繁榮期,但風險是今年的降息預期已經大幅度縮小,所以這部份和債是一樣都存有疑慮
  • 2025接下來的預期進展會逐漸往向2026,不論2025如何,牛市已維持一段期間,目前越往2026估計就越不確定,但勢必要有防禦配置了,債券還是會少量定期買進到倉位15~20%
  • 加密貨幣等待貪婪恐懼指數下降布局,一部份初次嘗試資金費率套利方式,另一半已配置,打算跟隨市場波動
  • 感覺2025年會是一場熱鬧的舞會,但還是要區分短期標的,並且適度保留獲利





大家好,我是Oak ,是一名進入職場約6年的上班族, 想在上班之餘,用文字嘗試在這個數位棲息地中分享我的生活想法, 並期望以堅韌的方式面對 沙龍內包含以下概念: #又一名散戶理財# 散戶的投資理財觀點及想法 #Oak's Corner# 攝影、創作分享 #心得雜談# 日常與工作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4年投資回顧:一位散戶的經驗分享。文中分享個人2021年至今的投資歷程,包含定期定額、資產配置、生命週期投資策略、以及在臺股、美股、虛擬貨幣市場的投資經驗與心得。
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散戶投資者面臨挑戰,包括多種投資策略的考量和市場的巨大波動。 以下再次簡單整理一些基礎心法。
近期股市打底中期回調第二隻腳,目前普遍預期年底會再更好,但是隨著數據開出來的不確定越來越多,對於衰退的預期又會怎麼反應? 現在短中期的思緒已經非常曖昧不明,波動性匯聚於此,數據之間的互相矛盾與解讀,個人認為都是不停的推測與重新投注,過度關注短期數據的轉折,雖然可能能夠提前發現這中期的轉折
小散戶如何參照大大們投資,以下均為個人思考後結論,嚴格來說應該算第三手的資料了:
提供散戶如何朝向獲得報酬的思考
2024年投資回顧:一位散戶的經驗分享。文中分享個人2021年至今的投資歷程,包含定期定額、資產配置、生命週期投資策略、以及在臺股、美股、虛擬貨幣市場的投資經驗與心得。
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散戶投資者面臨挑戰,包括多種投資策略的考量和市場的巨大波動。 以下再次簡單整理一些基礎心法。
近期股市打底中期回調第二隻腳,目前普遍預期年底會再更好,但是隨著數據開出來的不確定越來越多,對於衰退的預期又會怎麼反應? 現在短中期的思緒已經非常曖昧不明,波動性匯聚於此,數據之間的互相矛盾與解讀,個人認為都是不停的推測與重新投注,過度關注短期數據的轉折,雖然可能能夠提前發現這中期的轉折
小散戶如何參照大大們投資,以下均為個人思考後結論,嚴格來說應該算第三手的資料了:
提供散戶如何朝向獲得報酬的思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槓桿ETF與財富累積:如何運用槓桿放大你的長期投資回報 前言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探討長期投資被動指數ETF 時,選擇原型ETF或2倍槓桿ETF是較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方式,然而投資並非只有單一選擇,金融市場更不是非黑即白的局面,這些投資工具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根據自身的財務背景與投資目標。
本周有兩則和ETF有關的新聞,一是元大投信考慮對0050進行分割,但還沒有發生,另一則是00943宣布2月不配息,這確定已經發生了。要怎麼解讀這兩件事呢?  
前文參考: 個人未來自組ETF的成份股之六,高機率會被鎖碼的成長股。 以下認真談談另一檔2025年有可能被鎖碼的成長股:
前言 好不容易太座的帶狀泡疹稍微康復,上周開始,又輪到學徒我咳到腦瓜子疼,連整組心肝肺都快被淘出來了,實在沒辦法好好寫文章,在此跟各位讀者致歉。聽說小孩子的感冒病毒傳染給大人都特別的慘烈,這次我相信了。 紐西蘭南島短暫的夏天都到家門口了,望著屋外漂亮的景致,卻沒有精氣神好好出門踏青旅遊,
被巿場視為無風險利率的商品:短天期美債,竟然讓我在四個交易日嚐到了1.27%的跌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我注意到一些朋友投資國外的ETF,因為短期利益而選擇提前出場,這讓我感到困惑。當他們看到投資帳戶由虧轉盈時,忍不住提前獲利他们持有的股票。有時候,我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甚至連大盤型ETF無法長期持有,如果是單一個股或許能理解,因為單一股票的風險太高,訊息不對稱,缺乏優勢。
槓桿ETF與財富累積:如何運用槓桿放大你的長期投資回報 前言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探討長期投資被動指數ETF 時,選擇原型ETF或2倍槓桿ETF是較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方式,然而投資並非只有單一選擇,金融市場更不是非黑即白的局面,這些投資工具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根據自身的財務背景與投資目標。
本周有兩則和ETF有關的新聞,一是元大投信考慮對0050進行分割,但還沒有發生,另一則是00943宣布2月不配息,這確定已經發生了。要怎麼解讀這兩件事呢?  
前文參考: 個人未來自組ETF的成份股之六,高機率會被鎖碼的成長股。 以下認真談談另一檔2025年有可能被鎖碼的成長股:
前言 好不容易太座的帶狀泡疹稍微康復,上周開始,又輪到學徒我咳到腦瓜子疼,連整組心肝肺都快被淘出來了,實在沒辦法好好寫文章,在此跟各位讀者致歉。聽說小孩子的感冒病毒傳染給大人都特別的慘烈,這次我相信了。 紐西蘭南島短暫的夏天都到家門口了,望著屋外漂亮的景致,卻沒有精氣神好好出門踏青旅遊,
被巿場視為無風險利率的商品:短天期美債,竟然讓我在四個交易日嚐到了1.27%的跌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我注意到一些朋友投資國外的ETF,因為短期利益而選擇提前出場,這讓我感到困惑。當他們看到投資帳戶由虧轉盈時,忍不住提前獲利他们持有的股票。有時候,我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甚至連大盤型ETF無法長期持有,如果是單一個股或許能理解,因為單一股票的風險太高,訊息不對稱,缺乏優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降息」成了下半年的政策期待,但卻可能讓「通膨」有了接棒表現! 疫後的個人理財,看似樂觀的投資前景,卻暗藏著債務攀升的隱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iNKY-Hcpw
Thumbnail
AI產業已經要開始注意那些是可先看到商業化的經濟效應題材 單純靠題材炒作的波動都是開始會變大,尤其是獲利還跟不上的個股 就跟預期降息的節奏一樣,已經反應的預期題材想像之後未必看到數學出現都還能在超乎預期的往上,最好的結果是橫在滿足上下30%波動的過程,等到下一階段的機會才開始 這個過去智慧
Thumbnail
透過新聞,可了解市場的潛在風險。 與其期待降息,不如思考萬一升息會帶來的可能衝擊! 藉由通膨,我們更該認真檢視理財的重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zw07HG_bZU
Thumbnail
市場淡化降息、關注基本面支撐下的高利率環境,長債殖利率仍將緩步墊高反應中長期經濟增長,仍有望緩步吸引中長期佈局資金,並關注今日ASML財報對市場資金的變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高利率時期對市場的影響,分析升息和降息的意義,並解釋降息對市場的影響。同時回顧過去幾次高利率時期的績效和策略。文章建議投資人謹慎評估,獨立判斷,自負風險及盈虧。
Thumbnail
總的來看,2024年就是不會再升息,利率到這邊就是頂了。 說到底就是降息要來了。
Thumbnail
「降息」成了下半年的政策期待,但卻可能讓「通膨」有了接棒表現! 疫後的個人理財,看似樂觀的投資前景,卻暗藏著債務攀升的隱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iNKY-Hcpw
Thumbnail
AI產業已經要開始注意那些是可先看到商業化的經濟效應題材 單純靠題材炒作的波動都是開始會變大,尤其是獲利還跟不上的個股 就跟預期降息的節奏一樣,已經反應的預期題材想像之後未必看到數學出現都還能在超乎預期的往上,最好的結果是橫在滿足上下30%波動的過程,等到下一階段的機會才開始 這個過去智慧
Thumbnail
透過新聞,可了解市場的潛在風險。 與其期待降息,不如思考萬一升息會帶來的可能衝擊! 藉由通膨,我們更該認真檢視理財的重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zw07HG_bZU
Thumbnail
市場淡化降息、關注基本面支撐下的高利率環境,長債殖利率仍將緩步墊高反應中長期經濟增長,仍有望緩步吸引中長期佈局資金,並關注今日ASML財報對市場資金的變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高利率時期對市場的影響,分析升息和降息的意義,並解釋降息對市場的影響。同時回顧過去幾次高利率時期的績效和策略。文章建議投資人謹慎評估,獨立判斷,自負風險及盈虧。
Thumbnail
總的來看,2024年就是不會再升息,利率到這邊就是頂了。 說到底就是降息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