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科技發達的今日,一鍵選購的網店已不計其數:從大衆化的 Made In Design 、殿堂級的 Conran Shop 到以收藏級設計爲主的 Adorno 等等,可説為後疫情時期的設計品消費帶來便利。然而,設計品仍是一種需要靠感官(尤其是觸感)來作決定的「奢侈品」:像一款 Tom Dixon 的 Melt 便携型台燈固然擁有「原版」的美感,但唯有親眼目睹後才會發現那原以爲是手吹玻璃的燈罩已「下修」成塑料版本。價格親民的原因即顯然。
所以,這就是設計網店所面臨的挑戰:在消費者無法接觸到設計品的情況下,是否仍可提供「現場感」? 去年12月,FrankBros 這家成立於意大利的網店,就與米蘭城中著名買手店 10 Corso Como 合作,推出了一場名爲「設計之旅」(A Design Journey)的「展示」。這一合作除了迎合當季聖誕佳節的選購目的,也呈現出這家買手店在去年翻新後所呈現的新氣象和作風。
印象中,10 Corso Como 雖早於 1991 年開業——因此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家買手概念店——但如同其他歐洲買手店(譬如已結業的巴黎 Colette)都偏向於時裝,並隨後推出了自創品牌系列、書店和酒店等「副牌」。而設計品也僅出現在其「藝廊」的策劃内。但自 2024 年與當地雜誌《Capsule》合作了「Capsule Plaza」的聯展後,設計品(尤其是收藏級)的銷售也看似將成爲店内的新市場。據悉,這乃歸功於 2020 年加入創意團隊的 Tiziana Fausti。
至於 FrankBros,則是讓人好奇的「新」企業:該網店雖然成立於 2014 年,但直至 2024 年成爲米蘭衛星展的「專屬」銷售方之前,它是完全不曾在當地業界「露面」的企業。自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專門致力於策劃高端設計的線上平台」,該網店就宣稱收錄了來自 300 多個最著名品牌的精心挑選的產品。而在這次的「設計之旅」展示中,也就看見了知名如 Tom Dixon、Editions Milano、Venini 還有新晉的 Sowden 等品牌。
店内,一衆的設計品都依據相同的設計風格和原料,聚集並陳設在精簡的銀色金屬台面上。這樣一來,有效讓消費者迅速地探索相同設計語言的精品,或從作品的相似風格中挑選個中所愛。我個人的推薦(亦即價格最親民!)的設計就非 Sowden 品牌的 PL 燈具系列莫屬:來自 Memphis 主義始祖之一 George Sowden 的這些便携式台燈,除了擁有這類風格的活力色澤,也透過使用觸控式控制以及 USB 充電,讓它們適用於任何空間。最有趣的地方,則來自於設計師所使用的軟矽膠材料,即無毒且易於清潔、耐衝擊並保持其美觀品質。重點是:不會出現老化跡象!
總結,設計網店固然在營業成本上比起實體的旗艦店較低。但在沒有「觸感」的前提下,又能吸引到多少消費者買單?過去,這似乎得總有賴於消費者對設計品/品牌本身的認知與興趣——仿佛僅僅屬於「圈内人」(亦即B2B)的操作。但在這一場 10 Corso Como X FrankBros 的合作聯展後,不禁讓人感到好奇的是:網店「下綫」呈現設計品的模式是否將成常態?而這對於「自造」設計品的設計師而言,是否將有可能開啓新的商業模式?
Watch this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