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與作家之眼

律師與作家之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上午,有點乍暖還冷的意味,從市民大道走至塔城街上,可以明顯感受到隆冬的威力,一陣強過一陣的寒風把路樹和綠色植栽推得搖擺不定。這情況,讓我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彷彿從枝條綠葉間發出的颯颯聲響,似乎在證明我的說法。不用說,不止樹葉被風刮得上下翻捲,路上來往的行人,也沒能就此躲過,他們的頭髮(包括我自己)都被冷風撩亂了。與其說,我沒有戴帽子的習慣,不如說我不喜歡戴帽子的束縛感。幸好,這次不是強勁的海風來襲,我才沒有受寒頭疼。

 

上午11點許,文友許淑芬捎來簡訊,下午四至五點,她與三人朋友來品茶。我當即回覆歡迎他們的光臨,只不過,我正忙於整理書稿,必須五點左右,才能前往茶行與他們會合。經由淑芬介紹,兩位在南國春秋法律事務所任職的傑出青年律師,一位旅美台僑,三個人都是精英人士。或許我的思想體質敏感,或者職業病發作,我得知二位執業律師文筆甚好,就毫不忌諱(交淺言深)地鼓舞他們投入寫作的行列。

 

因為,在我看來,有豐富訴訟案件經驗的律師,他們敘述的視角定然不同於非律師身分的作家,除非像山崎豐子一樣,為了寫好小說《白色巨塔》中實際的訴訟場面,她花了兩年時間徹底向律師朋友請教相關細節。坦白說,目前,我沒有這方面的餘裕,所以,把希望和期待寄托在年輕律師的身上。最後,我再三向他們強調,哪天得空路過六條通,歡迎他們來品茶並研發寫作技藝,我相信在品茶的高遠情境中,任何對寫作有熱情的人,都能得到文思泉湧的助力,而且,一下子就會被歷代偉大的小說家慷慨的附身。

avatar-img
邱振瑞的沙龍
13會員
28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邱振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約莫十天前,我的朋友兒童美語教師T來訊說,最近他的大哥因重病緊急住院(包括開刀各種治療費用),經濟狀況變得更加嚴峻,每天中午,趕去加護病房探視病癱不能言語的大哥。不用說,對任何人來說,這突如其來的雙重壓力,都是難以承受之重。另外,他的美語家教亦很不穩定,家長說全家出遊或親戚來訪,就傳來停課的簡訊。
持平來說,一位詩人和作家創作之外,若能將之翻譯的作品出版,的確是令人稱羨的事。畢竟,它屬於另一種語言技藝,在其對應轉譯的過程中,為自己也為讀者推高新的文字境界。   下午,惟喆傳來《現代日本短篇名作集》(新民印刷館,中華民國31年)複印本,讓我眼睛一亮,因為該書編者張深切是著名台灣作家。多年以前
出於我個人的興趣和能力範圍,凡是與日本與中國相關的學術著作,我儘可能買來研讀一番。就此而言,這些具有啟發性和激盪腦力的著作,於我就像大補藥一樣,經由我的思考(問題意識)和充分吸收轉化,最終就要成為我的思想基底,在必要的時候,登上思想的舞台,發表自己的觀點。我知道,像我這種非學術體制內的思想論述,基因
前一陣子,閱讀鶴見俊輔的《掙扎中的決斷:竹內好傳》(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1)的過程中,總覺得意猶未盡,重又把竹內好的著作拿出來,與其中提及的文章比較一下。今天,我選讀了竹內好《日本とアジア》(ちくま学芸文庫,2019年11月第12刷)中的「北一輝」,意外得知立野信之(1903-1971)這位奇
心境的轉變果真巨大改變了人的外貌嗎?   著名日本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者堺利彥(1871-1933),在其隨筆散文〈我的父親〉中,寫了一段對父親容貌的回顧,讀來頗能引發同齡人的共鳴。他這樣寫道:「……我記憶中的父親(堺得司)已經五十歲了。他的頭髮已經有些稀疏(看上去有點老態),有時候,他會說「怎麼可
出於對歷史學的熱愛,凡是遇見有系統性的史學著作或人文社科通史類書籍,我儘可能買來閱讀研發一番。這樣做有諸多好處:一來增加自己的見聞,二來全力吸收和轉化的需求,將之融入自己的思想水庫裡。朋友曾經半開玩笑問我,在此之前,你為了淘書和寫作需要,經常進出日本的古舊書店,那麼這份熱情是否同樣適用於古舊書的歷史
約莫十天前,我的朋友兒童美語教師T來訊說,最近他的大哥因重病緊急住院(包括開刀各種治療費用),經濟狀況變得更加嚴峻,每天中午,趕去加護病房探視病癱不能言語的大哥。不用說,對任何人來說,這突如其來的雙重壓力,都是難以承受之重。另外,他的美語家教亦很不穩定,家長說全家出遊或親戚來訪,就傳來停課的簡訊。
持平來說,一位詩人和作家創作之外,若能將之翻譯的作品出版,的確是令人稱羨的事。畢竟,它屬於另一種語言技藝,在其對應轉譯的過程中,為自己也為讀者推高新的文字境界。   下午,惟喆傳來《現代日本短篇名作集》(新民印刷館,中華民國31年)複印本,讓我眼睛一亮,因為該書編者張深切是著名台灣作家。多年以前
出於我個人的興趣和能力範圍,凡是與日本與中國相關的學術著作,我儘可能買來研讀一番。就此而言,這些具有啟發性和激盪腦力的著作,於我就像大補藥一樣,經由我的思考(問題意識)和充分吸收轉化,最終就要成為我的思想基底,在必要的時候,登上思想的舞台,發表自己的觀點。我知道,像我這種非學術體制內的思想論述,基因
前一陣子,閱讀鶴見俊輔的《掙扎中的決斷:竹內好傳》(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1)的過程中,總覺得意猶未盡,重又把竹內好的著作拿出來,與其中提及的文章比較一下。今天,我選讀了竹內好《日本とアジア》(ちくま学芸文庫,2019年11月第12刷)中的「北一輝」,意外得知立野信之(1903-1971)這位奇
心境的轉變果真巨大改變了人的外貌嗎?   著名日本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者堺利彥(1871-1933),在其隨筆散文〈我的父親〉中,寫了一段對父親容貌的回顧,讀來頗能引發同齡人的共鳴。他這樣寫道:「……我記憶中的父親(堺得司)已經五十歲了。他的頭髮已經有些稀疏(看上去有點老態),有時候,他會說「怎麼可
出於對歷史學的熱愛,凡是遇見有系統性的史學著作或人文社科通史類書籍,我儘可能買來閱讀研發一番。這樣做有諸多好處:一來增加自己的見聞,二來全力吸收和轉化的需求,將之融入自己的思想水庫裡。朋友曾經半開玩笑問我,在此之前,你為了淘書和寫作需要,經常進出日本的古舊書店,那麼這份熱情是否同樣適用於古舊書的歷史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