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科技與可持續性能否共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巴夏(Bashar)在這段分享中解釋了「同步性」是怎麼一回事——它就像一個自動導航系統,能幫我們在地方或全球範圍內調配資源,完全不用擔心「為了環保未來,是不是得放棄科技便利?」這種問題。他還聊到:其實「資源不夠用」只是我們自己腦補的劇情,只要打破這種限制性信念,資源反而會像魔法一樣自動流到你手上!

巴夏特別強調:與其糾結「科技 vs. 永續」二選一,不如把格局打開!只要跟著同步性的節奏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絕對會在最剛好的時間出現。下面這段內容超適合關心環保、對宇宙法則好奇,或想搞懂全球大轉型怎麼玩的人。


問題 1:關於資源分配與技術本地化

提問:


「關於資源分配,如果人類轉向更小、更本地化的中心,技術進步和資源平等分配如何持續?這會如何影響供應鏈?例如,現在買一台電腦需要全球生產,但若未來本地化,是否還能保有技術帶來的便利?為什麼進入更積極的現實反而會剝奪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不合理。」


巴夏回答:


「不需要將技術與本地化視為對立。供應鏈可根據需求靈活調整——某些生產適合本地,某些需要全球協作。同步性(Synchronicity)會自然協調這些需求,確保資源以最適合所有人的方式分配。關鍵在於信任流程,而非堅持『非此即彼』的思維。當社會共振頻率提升,資源會精準匹配需求,既不過剩也不匱乏。


即使轉向更積極的地球版本,技術帶來的便利仍會存在,因為同步性會自動組織一切。例如,某個區域的人需要某物時,其他區域的人可能恰好生產它。這不是剝奪,而是更高效地滿足真正需求。問題在於人類常假設『資源有限』,但若能擺脫匱乏信念,專注平衡與協作,你會發現資源總是『剛好足夠』——需要時出現,不需要時不浪費。

此外,未來的生產模式可能混合本地、全球甚至星際層級。例如,某些零件在地球製造,某些在太陽系其他行星,某些在銀河系其他文明。只要符合共益原則,無需拘泥『本地或全球』的二分法。限制性思維才是阻礙,而非技術本身。」


問題 2:高密度存有是否參與競爭性遊戲?

提問:


「在比我們更高密度的存有中,是否仍存在以支配對手為目標的競爭性遊戲?」


巴夏回答:


「不會。更高密度的存有主要與『自我』競爭,追求內在成長,而非與他人對抗。外在衝突是低密度世界的特徵。隨著頻率提升,合作與共生成為核心。競爭可能看似存在,但實質是共同探索潛能,而非爭奪資源或權力。」



問題 3:原子彈對地球能量結構的影響

提問:


「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如何影響地球的『外殼』(能量層)?是否造成跨維度破壞?是否有未知生物(如元素靈體)因此受損?」


巴夏回答:


「原子彈的高溫與能量衝擊暫時『僵化』了爆炸區域的以太層(地球的能量結構)。這導致元素靈體(Elementals)——管理自然能量的意識體——在這些區域的活動能力受限。它們並非被摧毀,而是暫時無法自由流動或運用該區域的能量,就像土地被『疾病』或『硬化』侵襲。


這種影響隨時間逐漸消退,但提醒人類:大規模核戰會嚴重破壞地球能量網絡,因此不被允許。我們(高維存有)會協助避免此類事件,但最終需人類主動選擇和平。」


問題 4:地球如何從『稀缺信念』轉向豐盛?

提問:


「地球如何形成以『限制』為核心的共振?如何轉向豐盛?」


巴夏回答:


「地球最初設定為『高密度、低頻率』的環境,以便生命體驗挑戰與成長。『稀缺』是人類集體信念的產物,源於恐懼與失衡。例如,過度開採資源是因為忽視平衡,而非資源真的不足。


當社會提升振動頻率,專注真正需求(而非無止境慾望),資源會以平衡方式顯現。某些被認為耗盡的資源,可能在頻率轉換後的平行地球中重新出現。關鍵在於釋放恐懼,信任同步性引導——需要時資源自然到位,無需囤積或爭奪。」


問題 5:地球頻率提升與人類角色

提問:


「地球的密度與頻率如何關聯?人類如何協助提升地球振動?」


巴夏回答:


「地球最初以低頻、高密度形式存在,為生命提供『挑戰性教室』。隨著人類提升自身頻率(通過意識進化與內在平衡),地球整體振動隨之提升,逐漸成為『更高維度』的學習場域。這為未來的存有創造更輕盈的環境,減輕原始密度的沉重感。


人類的意識升級直接影響地球。當你選擇愛、合作與永續,地球頻率同步提升。這是一項服務:你們為後來的存有鋪路,讓他們能在更友善的版本中學習,無需從最艱難的密度開始。」


其他補充細節:

  1. 關於元素靈體(Elementals):
    • 它們是地球能量網絡的維護者,類似「自然界的程式員」。
    • 核爆導致部分區域能量僵化,但元素靈體會逐漸修復,前提是人類停止破壞。
  2. 同步性(Synchronicity)的運作:
    • 非強迫性流程,而是順應集體意識的「自然導航系統」。
    • 當個人與社會頻率對齊更高目標時,資源、技術與合作機會自動匹配需求。
  3. 平行地球的概念:
    • 人類可通過意識轉換進入不同版本的地球,某些版本資源豐富,某些仍處匱乏。
    • 選擇永續與合作的行動,即是在「切換」到更高頻率的現實。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分享巴夏通靈問答,幫助你解決小至生活上大至宇宙的困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的世界將進入改變?正在加速經歷這一改變。 現實中仍然有很多暴力事件等,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請保持耐心,請注意聽好:黎明前的時刻是最最黑暗的。那麼,你怎麼還會驚訝於現在有更多的暴力衝突呢?再說一次:當你接近入口/門檻...
Thumbnail
「舒心能量坊」負責人郭美辰說:「亞特蘭底斯曾經住有人類,他們以頻率來相互溝通,目前證實這些頻率是真實存在、有科學根據,能被精準探測得知的,這種頻率現代人類也有。」循著柏拉圖來理解,或許美辰嘗試說明的是那超出人類所能領會的世界。
Thumbnail
我們對你們的未來感到樂觀,因為我們現在說話的對象,你們,是這些選擇走向明亮大道、光明未來的你們。但是不需要對那些與你們背道而馳的人們給予負面的批評,讓他們往另外一個地方墜落,他們會到他們該去的地方。而你們將會順著這個地球一直走一直走,你們會走出一個漂亮的新地球。
五萬年前的亞特蘭提斯-科技發展到極處,道德淪喪的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科學家告訴我們,在五萬年之前地球上的科技也非常發達,可能還超過現代。那個時候地球上出現一個大西國,能源是從太空當中取來的,沒有染污,沒有聲音,飛機、汽車統統都沒有聲音,沒有染污。人迷於科學技術,對於神聖、古
李嗣涔教授的手指識字實驗時,活躍的是阿法腦波,但是希塔裡連結的是希塔腦波,都可以連結神,那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Thumbnail
起步其為緩慢的指數型成長,只為包含涵蓋所有一切,當忽略被當成無視一樣痛心時,才知道,其實指數型成長,只是想用愛照顧到一切的心,終於被體現與實現而已。 所有之前做不到的對不起,都在此時化為天下甘霖、恩澤遍野,而此時還能有效率地穩健前行,因為在初衷裡,這只是剛開始而已。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研究範疇涵蓋世界歷史、生物科技和自由主義信念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哈拉瑞深入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對書籍內容的詳細評論和深入閱讀心得,既包含書籍內容的梗概,也提供相關書籍的評價以及個人閱讀心得。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每一次的經典重出,除了後見之明的讀取彼時的時代精神外,亦參照當代,重新審閱了價值。而這價值無論如何,即使看起來「不變」,都是新的。閱讀《物體系》不可能忽略布希亞當時所談論的重心之一「科技」,在五十年間已有巨大改變,尤其網路的發明,使得這本書的觀點,可能要搭配到他往後所見證的時代方可證成。而幸運的我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的世界將進入改變?正在加速經歷這一改變。 現實中仍然有很多暴力事件等,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請保持耐心,請注意聽好:黎明前的時刻是最最黑暗的。那麼,你怎麼還會驚訝於現在有更多的暴力衝突呢?再說一次:當你接近入口/門檻...
Thumbnail
「舒心能量坊」負責人郭美辰說:「亞特蘭底斯曾經住有人類,他們以頻率來相互溝通,目前證實這些頻率是真實存在、有科學根據,能被精準探測得知的,這種頻率現代人類也有。」循著柏拉圖來理解,或許美辰嘗試說明的是那超出人類所能領會的世界。
Thumbnail
我們對你們的未來感到樂觀,因為我們現在說話的對象,你們,是這些選擇走向明亮大道、光明未來的你們。但是不需要對那些與你們背道而馳的人們給予負面的批評,讓他們往另外一個地方墜落,他們會到他們該去的地方。而你們將會順著這個地球一直走一直走,你們會走出一個漂亮的新地球。
五萬年前的亞特蘭提斯-科技發展到極處,道德淪喪的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科學家告訴我們,在五萬年之前地球上的科技也非常發達,可能還超過現代。那個時候地球上出現一個大西國,能源是從太空當中取來的,沒有染污,沒有聲音,飛機、汽車統統都沒有聲音,沒有染污。人迷於科學技術,對於神聖、古
李嗣涔教授的手指識字實驗時,活躍的是阿法腦波,但是希塔裡連結的是希塔腦波,都可以連結神,那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Thumbnail
起步其為緩慢的指數型成長,只為包含涵蓋所有一切,當忽略被當成無視一樣痛心時,才知道,其實指數型成長,只是想用愛照顧到一切的心,終於被體現與實現而已。 所有之前做不到的對不起,都在此時化為天下甘霖、恩澤遍野,而此時還能有效率地穩健前行,因為在初衷裡,這只是剛開始而已。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研究範疇涵蓋世界歷史、生物科技和自由主義信念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哈拉瑞深入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對書籍內容的詳細評論和深入閱讀心得,既包含書籍內容的梗概,也提供相關書籍的評價以及個人閱讀心得。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每一次的經典重出,除了後見之明的讀取彼時的時代精神外,亦參照當代,重新審閱了價值。而這價值無論如何,即使看起來「不變」,都是新的。閱讀《物體系》不可能忽略布希亞當時所談論的重心之一「科技」,在五十年間已有巨大改變,尤其網路的發明,使得這本書的觀點,可能要搭配到他往後所見證的時代方可證成。而幸運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