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2024/02/2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作者哈拉瑞的研究領域為世界歷史,本書在書名與內容承襲前一本著作<人類大命運>,在<人類大命運> 一書中,作者的切角不只是歷史事件,也從人類作為生物,如何受到基因和生物構造的影響,發展出文化與歷史而,在<人類大命運>依舊保有這樣的視角。

作者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主流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信念可能會造成的衝擊。當我們愈了解人類如何運作時,或許有一天有一小撮的人類,可以更貼近神話中的神,擁有超長的壽命和超凡能力,但人類要如何定義生命、意志、生活這類問題也相對更尖銳的穿刺出來,這不是一本反科技的書,面對「人類為何」的議題反而有更多提問。


個人簡評

以下是我對<人類大命運>的簡評,我是透過KOBO購買電子書版本。

  • 內容易讀程度:5/5
  • 新鮮度:4.5/5
  • 清晰度:5/5
  • 排版與美觀:電子版沒有跑版或其他異常問題
  • 其他:靈魂、自由意志的論述會與一些宗教立場相左,請自行評估

翻譯流暢,內容架構清晰好懂,寫作方式相當平易近人,雖然書內關於人工智慧發展預側、生物工程的現況已在電影、文學作品中廣泛討論,但作者提供歷史、數據引援,讓我更能掌握概念。


讀書筆記

在開頭的章節,哈拉瑞提到到近代人類在克服飢荒、瘟疫、戰爭上取得重大的成果(本書寫於2016年),如果在現代遇到瘟疫,最優先的做法通常是分析現有的資訊,而非做活人獻祭。因為科技和貿易的發展,飢荒更像人禍而非天災。自由市場中經濟成長的需求,人們對戰爭更加謹慎。

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以往疲於奔命解決問題的人類,終於好好享受經濟、科技發展的果實,甚至更多- 人類對神的想像:強壯、永生不老、特殊的能力,似乎也隨著科技發展不在遙不可及。但即便如此,這個時代還是充滿了生存焦慮,或許要問的是,什麼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以及那個想像中的未來將會需要我們捨去哪些事物。


智人強在哪裡?

作者認為,人類之所以可以成為地球上的強勢物種,是來自腦部和神經的構造,智人有想像的能力,因此可以建構一個故事並賦予這些故事意義。溝通能力則讓對這些意義更密實的滲透入群體中,換言之,資訊的交流才是人類的強項,只要意義/故事成立,人類可以效忠於神、國家、網路科技或任何東西,這種模式讓人類更容易為特定目標建立合作網路。

在名為物種生存的挑戰中,每個人都是一個資訊的節點和載體。

哈拉瑞引用許多實驗結果說明,人類的判斷與決策是腦內的神經元和神經凸資訊傳遞的結果,在我們以為自己做出決定前,大腦可能已經先運作完成。在一些實驗中,電流頭盔可以改變人類的情緒,或者透過儀器在受試者答題之前預測他心中的答案。言下之意,當中並沒有靈魂或心靈的空間,而是由過往經驗、感受甚至遠古基因留下來的訊息。


由資訊交流看各種「主義」

不管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思索人生,但是人仰賴意義,希望能主宰些什麼。科技賦予人類力量,但是並沒有辦法做倫理判斷,因此才有宗教作為選配,作者認為人文主義興起,是在宗教之外,讓人類在自己的經驗中創造意義,當中包含了:知覺、情緒、想法。

這樣的思考也影響到自由市場的發展,顧客是對的,只要付得出錢,每個人都有話語權,但自由市場勝出共產主義,並不是自由主義尊重個人而已,而是自由主義讓資訊交流變得「更有效率」。

民主與專制的差異也是在於前者更能有效地處裡資訊,因為民主的資訊和決策權是分散的,相較專制更有利傳播,並且快速地做出反應,有效率的處理資訊數據,代表更好的競爭力,儲備更多資源,這也是人口對於國家、企業的價值。

即便民主、自由主義有相對的優勢,但面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關係改變時,我們多少還是會感受到政府單位的力不從心,當資訊爆量時,是否還有新的體制,可以更有效率的處理訊息?又或者民主主義和自由主義會有所升級?而那樣的升級,會違背這些「主義」的初衷嗎?


AI人工智慧與演算法

我們極度仰賴演算法提供的便利,但又時常想到當AI人工智慧演算法可以取代人類,在經濟、軍事表現交出更好的成績單時,人類該怎麼辦?

有一派的人會認為這波潮流會帶動新的就業可能,畢竟過去工業革命時人類反而獲得更多就業可能,在書中,哈拉瑞提到,當工業機械可以取代工人時,人類服務業就業比例明顯升高,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與機器相比,人類顯然更會思考、互動與做複雜的判斷。

要證明AI浪潮會有更多就業機會產生,實際上是要證明「人類有那些地方比人工智慧強」,而且在追求經濟發展的情況下,人類的優勢可以維持多久。當國家不在需要真人軍隊時,而只需要搭載演算法的機器人時,戰爭會消失,還是更加殘酷和不平等?更甚者,當國家在經濟、軍事上對人類需求降低時,「選民的聲音」可能就再也不重要。


不同的物種:神人

即便在今日,窮人和富人的生活就像兩個世界,但是作者認為在演算法和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下,未來的窮人的生活水準固然會提升,但作為人類的本質上,將會與富人有更大的差異。

過去人類科技很多都是為了防範未然,或是彌補已造成的傷害,例如治療疾病或預防飢荒,但現今許多科技是為了讓健康的人更健康,或挑選出更優秀的基因。當少僅有少部的人擁有資源,購買更好的科技設備,或用生物科技升級自己和自己的後代時,沒搭上這班車的人可能更加難以從階層中翻身,舉例來說:儘管窮人、富人都可以接受更好的品質的健檢,但富人可能在一開始就使用基因工程將不想要的基因剔除。

在數據、資訊爆量、生物技術發達的現代,從政府到個人要怎麼快速處理訊息做出決策?人們壽命延長後,現在的法律、道德規範是否還適合繼續沿用?當人工智慧和神人們負起經濟成長的責任時,一般人是否可以找到新的生活重心?種種問題,或許會比想像中的更快到來。


小結

本書的觀點在現在(2024年,也是本書出版的8年後)其實不算特別新鮮,甚至也逐步驗證了書內的一些觀點,對我而言的收穫是對各種思潮和科技發展的反思,不管那些聽起來立意多良好,我們都必須跳離遠古時期人類仰賴群體想像的思考方式,認真的思考為了落實這些思想,我們想獲得的到底是什麼,而又必須付出哪些代價。


「故事只是工具,不該成為目標、甚至標準,一旦我們忘記這些都是虛構的,就會開始與事實健行漸遠。」銀行破產時,銀行不會痛,國家被擊敗時,國家並不會感到痛,這些實體都只是隱喻(第四章),人類、動物的痛苦確實真實的,飢餓、受傷、與至親別離等等,這些就是真正實體。


由哈拉瑞的視角檢視人類似乎有點殘酷,他自己也在書中提到自己的論點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不舒服,在這樣的論述下人類似乎被物化為處理資訊的機器,沒有靈魂、也沒有自由意志,但哈拉瑞並沒有否認人類思考機制的複雜度,而是試圖用已知的科學畫出思考的藍圖,其實與研發人工智慧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如果我們接受人工智慧的成就,那麼至少也要認同人類的思維並不是那麼神秘。


哈拉瑞也將人類擺放回自然生態中,他也把許多看似哲學性的問題,拉回生物生存的範疇內討論,要了解自己除了打坐冥想外,DNA測試、多瞭解人類演化史或許也是一條路,這或許也是人文主義氾濫後,值得嘗試的思考方式之一,畢竟當我們在潮流之中時(不管是思想或科技),往往會對其中的盲點視而不見。


同作者說的,一樣的科技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這本書並不是要預言,只是想點出所見的狀況。身為讀者,我覺得書中雖然舉證充足,但是並沒有多方引用不同立場的研究,另外在陳述方式上較容易將讀者引導至「某單一原因是某單一現象的全部解釋」,例如討論民主主義、自由主義的勝出,在資訊交流與處理優勢之外,也有人性考量,許多牽涉道德論理的議題,即使可以用生物、演化解釋,應該也無法在這麼短的篇幅說明完。不過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風格,閱讀節奏才會明快清晰。


盡快閱讀節明快,但是<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內容或許還是沈重,演算法賦予人類的資訊料、生物工程的可能性等等,人類自我定位想必會有很大的改變,對於未來的想像上,確實給了憂喜參半的訊息。



9會員
16內容數
記錄學習哲學諮商的歷程,筆記、書單和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