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母親》:綿延的這麼長,總歸一句還是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同黨劇團 —《父親母親》

2024.09.06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raw-image


  導演說,《父親母親》像一部公路電影。

  也是一個很大的故事。

  戲由一場家祭開始,主角阿文在養父過世之後踏上尋親之路,心中多年的身份疑惑需要被解開,對於親生父母的記憶只有一張陳舊的照片,養父一家卻不願多提,所以他帶著照片跑遍全台找過一個又一個布袋戲師傅,慢慢拼湊出「父親」貓仔的一生,從年少時期到長大成人,跟著布袋戲班南北演出,跟著布袋戲藝術一起演化,而貓仔最後的結局,是在那個戒嚴的時代成為政治犯被處決。

  然而,阿文的生父卻是另有其人的,國家檔案局中生父的姓名與犯人刑期對不上,原來他的生父是照片中貓仔旁邊的「女人」米粉呂蒼一,父親沒有死,而是以女性的自我認同好好的活著,父親也是母親,這就是《父親母親》的故事。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

  很大的故事,橫跨了三代;傳達很多訊息的故事,從布袋戲文化到政治與性別的身份認同。

  阿文的角色是主角,但故事落在他的父親(母親)身上,好多時間以為貓仔就是阿文尋了半輩子的生父,貓仔才是主角,但是當跟著他一起走過尋親之路解謎以後,真相大白的時刻令人驚訝,前面鋪陳了那麼多,原來上一代的故事比我們都想的還要複雜,這樣的反轉讓當下看戲的我愣住,甚至轉不太過來,在筆記本上寫了個大大的「誰??」,有種看推理小說,結局水落石出之際,半路殺出一個路人說他才是真兇的感覺,還在理頭緒、還在理解來不及感動,是到戲都演完恍然大悟「父親母親」的意義才感到揪心。

  一開始沒有很習慣吳世偉的表演方式,因為太自然了,很像從觀眾席臨時被拉上去表演的路人,可是看得出來他不是在演自己,中年男人的固執、堅持和感情都很真,我們跟他一起聽了貓仔的故事,聽到有時候會忘記他是在尋親,那些深刻的事情,是發生在他無緣相見的親人身上。

  阿文和兒子的互動也非常自然,就像身邊會認識的父子檔,有著代溝,同時也有關心與渴望理解,所以當身為同志的兒子知道自己的阿公嬤從年輕時就「成為自己」更是佩服,米粉的阿公嬤身份讓阿文更能理解兒子的身份認同。

  很喜歡其中一場在大稻埕跨時代四人對飲的戲。


raw-image


  六個演員、三十六個角色,沒有中場休息,真的佩服演員們的活靈活現與幕後人員的專注體力,進出場的走位有點複雜,演員活動的範圍也很大,真的好需要記憶力和體力;最厲害的是六位演員都是生理男性,可是演繹起家裡的婆媽姨嬸都卻沒有任何破綻,老一輩的角色講起台語的語氣也就像自己的長輩,每次看台語的演出,都好遺憾自己沒有好好學爸爸媽媽的母語,沒有一根講台語的舌頭。

  演後座談,那個晚上觀眾的分享與提問都好精準,導演說呂蒼一真有其名,他也是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為了逃亡偽裝成女性才得以活下去,便是由這個人的故事作為米粉的角色聯想;另外,有觀眾分享自己是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後代,剛從綠島回來,這趟旅程也是去向未曾謀面的家人致意。歷史一直是又近又遠的。


raw-image


  《父親母親》蘊含著這麼多歷史、政治、文化與性別認同的訊息,卻不會有為講而講的生硬,或是說教式的讓人不耐,而是透過一個需要解開疑惑的中年男子逐步去揭開複雜的過去,不激昂、不矯情,一氣呵成的陪著他走完尋根的路,綿延的這麼長,總歸一句還是愛。

「愛自己、做自己、成就自己」——《父親母親》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arkia veut dire Fatalité
9會員
41內容數
人生如戲,所以生活裡少不了看戲,好好把感受刻畫下來為感受自己活著。也希望看書。
2025/04/20
曉劇場 —《毛皮瑪利》 2025.03.21 萬座曉劇場
Thumbnail
2025/04/20
曉劇場 —《毛皮瑪利》 2025.03.21 萬座曉劇場
Thumbnail
2025/03/30
聚思製造端 x 身體氣象館 —《白兔紅兔 White Rabbit Red Rabbit》 2025.03.15 牯嶺街小劇場
Thumbnail
2025/03/30
聚思製造端 x 身體氣象館 —《白兔紅兔 White Rabbit Red Rabbit》 2025.03.15 牯嶺街小劇場
Thumbnail
2025/03/29
《Notre Dame de Paris》 2025.03.09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Thumbnail
2025/03/29
《Notre Dame de Paris》 2025.03.09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這次的《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在歷經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干擾下,終於順利演出。對於這部布袋戲音樂劇,我看到的、我想說的,都在這裡...
Thumbnail
這次的《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在歷經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干擾下,終於順利演出。對於這部布袋戲音樂劇,我看到的、我想說的,都在這裡...
Thumbnail
以黑漆漆的隧道做為一開場的定場畫面,伴隨的火車輪框撞擊鐵道的聲音,以最平常的視角去開啟這部電影的序幕。 這部電影主要以男主角的視角在敘事,描寫臺灣在1970年代左右的社會常態,瑞芳與臺北這兩座城市做為故事發展的主要場景,講述當時的家庭時常因為經濟緣故而無法提供家中
Thumbnail
以黑漆漆的隧道做為一開場的定場畫面,伴隨的火車輪框撞擊鐵道的聲音,以最平常的視角去開啟這部電影的序幕。 這部電影主要以男主角的視角在敘事,描寫臺灣在1970年代左右的社會常態,瑞芳與臺北這兩座城市做為故事發展的主要場景,講述當時的家庭時常因為經濟緣故而無法提供家中
Thumbnail
「魔法阿媽」能夠被重新改編成舞台劇,證明這個劇本的歷久彌新。但既然是改編,也跟過去做了一番變動。除了豆豆的年齡拉大以外,手機網路、城鄉差距、隔代教養,還有單親家庭等問題,可能也都跟過去不太相同。除了對不可知的敬畏以外,這齣戲劇更著重在儀式、情感的流動,也呈現了新時代的意義。
Thumbnail
「魔法阿媽」能夠被重新改編成舞台劇,證明這個劇本的歷久彌新。但既然是改編,也跟過去做了一番變動。除了豆豆的年齡拉大以外,手機網路、城鄉差距、隔代教養,還有單親家庭等問題,可能也都跟過去不太相同。除了對不可知的敬畏以外,這齣戲劇更著重在儀式、情感的流動,也呈現了新時代的意義。
Thumbnail
如果緩慢遺忘是必然,再見怎麼捨得說出口?──《指忘》 《指忘》不只是一齣講布袋戲的戲,也是一齣討論親情、世代傳承,文化與價值觀的戲。 那句「今天台下仍是無人」,簡單幾句話便道出傳統偶戲的式微,以及文化傳承正面臨著可能的斷裂。
Thumbnail
如果緩慢遺忘是必然,再見怎麼捨得說出口?──《指忘》 《指忘》不只是一齣講布袋戲的戲,也是一齣討論親情、世代傳承,文化與價值觀的戲。 那句「今天台下仍是無人」,簡單幾句話便道出傳統偶戲的式微,以及文化傳承正面臨著可能的斷裂。
Thumbnail
《Uncle》,改編英國BBC Three的電視劇《舅舅安迪》,未有看過《舅舅安迪》,只能視《Uncle》為韓劇看,故事很地道,沒有「英國味」,像兒童劇,經常出現從孩子視角看的成人世界情節,因此故事氛圍黑白分明,有典型「面譜人」,易分忠奸。
Thumbnail
《Uncle》,改編英國BBC Three的電視劇《舅舅安迪》,未有看過《舅舅安迪》,只能視《Uncle》為韓劇看,故事很地道,沒有「英國味」,像兒童劇,經常出現從孩子視角看的成人世界情節,因此故事氛圍黑白分明,有典型「面譜人」,易分忠奸。
Thumbnail
以前我無法理解母親的退讓,但我似乎清楚地知道,在那個時刻,在母親身分底下-那個身而為人、作為一個女人的她和她的名字,早就連同父親的叫罵聲一起遠走,而那顆年輕的、熱情的、如春光般燦爛的、對自己的人生懷抱大夢的、相信愛情的心早就死了。但作為籠中之鳥,她沒有地方能去。
Thumbnail
以前我無法理解母親的退讓,但我似乎清楚地知道,在那個時刻,在母親身分底下-那個身而為人、作為一個女人的她和她的名字,早就連同父親的叫罵聲一起遠走,而那顆年輕的、熱情的、如春光般燦爛的、對自己的人生懷抱大夢的、相信愛情的心早就死了。但作為籠中之鳥,她沒有地方能去。
Thumbnail
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醉·生夢死》的人物日常極具說服力,也將台語的運用重新塑造出另一種面貌,並安插了許多值得玩味的意象和符號,可見張作驥野心之大,以及技巧之純熟;而本片的音樂運用更是一絕,配合南管的惆悵感與低吟,老鼠、上禾、仁碩、大雄、母親,以至於全片其他人物的心境,似乎都無所遁形,沉澱在音樂之中,散發著無奈又真實的氣
Thumbnail
《醉·生夢死》的人物日常極具說服力,也將台語的運用重新塑造出另一種面貌,並安插了許多值得玩味的意象和符號,可見張作驥野心之大,以及技巧之純熟;而本片的音樂運用更是一絕,配合南管的惆悵感與低吟,老鼠、上禾、仁碩、大雄、母親,以至於全片其他人物的心境,似乎都無所遁形,沉澱在音樂之中,散發著無奈又真實的氣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電影史上,灰姑娘的故事繁衍出最多版本,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止於灰姑娘獲得幸福的那一刻,也就是熱牛奶和冰牛奶倒入同一個杯子的時刻。他們很難真正成為同一種奶水,就像《功夫熊貓》中的熊貓兒子和鴨子爹一樣,雖然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但所有觀眾一眼看得出,嘿,不是親生的。不過,也有例外。
Thumbnail
電影史上,灰姑娘的故事繁衍出最多版本,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止於灰姑娘獲得幸福的那一刻,也就是熱牛奶和冰牛奶倒入同一個杯子的時刻。他們很難真正成為同一種奶水,就像《功夫熊貓》中的熊貓兒子和鴨子爹一樣,雖然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但所有觀眾一眼看得出,嘿,不是親生的。不過,也有例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