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即將開工,回想起年初二,回去阿公家給舅請客的年節畫面。
●
阿公家屋外擴建的鐵皮車庫空間,久而久之,便成為遠近親戚們的聚會場所。除了表弟的美術桌和火爐旁的泡茶桌外,過年時間固定攤開一張牌桌,讓回來走春的姑婆和舅舅們得以隨時上課。
等弟停好車踏進車庫空間,眼見阿姨已經烤好香腸、準備鋪上烏魚子;阿公依舊坐在他專屬藤椅上,帶著眼鏡聚精會神看他的YT(一個西方網紅男生的荒野實境秀)。生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的他,一月剛滿88歲,走過最為動盪的歲月,如今是同輩裡年紀最長的長者。
88歲的年紀,有幸除了牙口不好外身體仍硬朗,個性逐漸返老還童,生活按自己舒適節奏,聚會時亦不多問晚輩私事。
當阿姨烤好烏魚子,舅妹拿出鱈場蟹開始分解,幾隻蟹腳給弟用鋁箔紙包著烤,其餘蟹身則端進廚房蒸製。蒸蟹身的同時,金瓜米粉、滷豬腳、羊肉爐火鍋、長年菜湯、烏魚子香腸拼盤、炒蒜苗鴨肉等一一自廚房端出,擺滿一張圓桌。最後,舅妹自廚房端出一整盤鹹香的蟹肉。
舅首先幫阿公盛了一碗表妹自南魚沼帶回來的新米飯,上面鋪滿了拆散的蟹肉絲,再淋上一點蒸製出來的蟹肉汁。接著,晚輩們各自拿碗筷、上前盛飯並在阿公周圍坐下。儼然一幅過年風景,感受著,此刻能坐下來同吃一頓飯,真是非常幸福的事。
●
農曆新年期間,因某些家人在國外工作或有要務無法返家,長輩除簡單探知原因外,也不會有更多的言詞責問。另外,我覺得最值得稱許的現象是,現在等同族長的阿公從不主動過問交友、工作狀況等私事,家族其他長輩也不會主動開啟這類話題。這應該能算是某種「上行下效」?!
總之,從小年夜祭拜天公以來的聚會場合,我個人都未曾被坊間所謂的「過年親戚問題」攻擊,和長輩們相處起來尚稱自在。身為家族一份子,我覺得這能算是「善」的互動與累積!一起吃著舅妹、阿姨準備的年菜,一起討論著各自覺得哪一道菜最好吃,才是讓人放鬆、補滿元氣的過年假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