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戰士16》: 只有這種作品,才有辦法演人類殺死上帝這種劇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國中的時候,美術課放了《太空戰士7:降臨神子》,那時候這部作品,可以說是當時最強的CG作品,精緻度與唯美程度,在2005年,沒有動畫作品能與太空戰士7比。這部作品,就像奠定了往後20年,3D電玩建模的美學標竿。那時候我很震驚,並不是因為降臨神子的技術突破,而是震驚於,以後的3D電玩如果都是這種標準的建模? 那還得了? 但那有可能嗎? 如果真有可能? 到時候一定很多人都會沉迷於電動。

 

然而,2009年,網路上不斷放出《太空戰士7重製版》的消息,而且建模精緻度,將會與降臨神子一樣,我當時不相信,當時遊戲,即使過了4年,建模程度還是遠不及降臨神子。但這消息不斷放出,一直到2015年,太空戰士7重製版確定開發中,我當時也不信,因為即使到2015年3D電玩精緻度還是沒到降臨神子的程度。


raw-image


然而到了2020年,太空戰士7重製版真的上市了,我馬上買了PS4 PRO來玩。我驚訝了,我似乎真的在玩降臨神子,而且更精緻,克勞德的建模更美了,蒂法更美了。我看了當時的遊戲,差不多建模精緻度都與降臨神子一樣了,FMV的動畫,也都達到甚至超越當時這部作品。

所以2020年起,玩電玩徹底變成我的興趣之一,之前我從不打電動。因為我那時候就在等,等到電動的精緻程度跟降臨神子一樣我才玩,如今,已經一樣了。這一等….15年。

這種情況,使我從一個單純電影小說迷,也變成電動迷,因為電動的影像美學,已經等同拍電影。玩一部3A大作也等同在看電影。所以我開始玩起了太空戰士系列,7代重製、15代、16代。

raw-image

玩到16代,又是一部讓我驚訝的動作製作,沒想到他的FMV的過場,又可以比7代重製更精緻,2023年,幾乎可以說是當時最精緻的電玩FMV,就是太空戰士16代。而16代,也代表1987年太空戰士第一代到現在,已經走過了36年頭。可以出到16代也代表著,這是史上款數最多的RPG遊戲。

 

而我這個注重故事面的人,對我而言太空戰士,是一個奇幻冒險類故事的典範,他出到16代,還可以再變出新花樣。製作人吉田直樹,把這種次文化奇幻,跟冰與火之歌這種嚴肅奇幻文學給融合,雖然故事精神還是日漫風,但他在設計上,成功讓他融入冰與火之歌風格,配樂、視效、故事背景,全部都與冰與火之歌風格一致,加上強大的CG技術,16代又可以成為一個不同以往的太空戰士,盡管玩法上受不少批評,但是風格上竟然還可以又變出新的東西,實在是蠻厲害的。

 

16代故事,一開始,我本來覺得很普通,但玩了兩次,我發現,這個劇情還真有深度。我真的深信,吉田直樹真的想把16代的深度,給弄得與魔戒、冰與火之歌一樣,可惜劇情敘述與情節安排遠遠不如,還是太次文化等級,但他的深度,反派設計、世界觀設定,他是真的想達到那種深度。

raw-image

16代是一個殺死上帝的故事,本作主要反派,就是創造人類的神,猶如上帝一般的雅爾提瑪。追殺著人類的罪孽,人類罪孽造成了魆黑地帶,世界陷入枯萎,乙太枯竭。創造人類的雅爾提瑪,為了要創造一個沒有魆黑地帶的世界,藉此想把所有人類感染成阿卡夏體,讓人類失去自我意識,藉此創造全新攝理的新世界。

 

結果主角克萊夫一行人,聽了雅爾提瑪的胡言亂語,還承認了,的確這世界很汙穢,但他們還是掙扎下來,雖然一切因為人類的自大而造成災難,但人類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向前,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這樣,就把一切罪業都怪罪於人類有自我意識身上,所以要把人類自我意識全部奪走。最後發現,原來雅爾提瑪的計畫,是復活自己的族人,他創造人類是為了把人類當容器,藉以復活自己神族的族人。

 

raw-image



最後雅爾提瑪被打倒,克萊夫知道以後人類還是會繼續搗亂這世界,但他還是相信人的自由意志,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有意義的,而並非像你這樣,完全斷除人類的存在意義,而自己一個人獨活,獨自在創造另一個新世界。打倒雅爾提瑪後,雖然這種汙穢世界他不曉得最後答案會是什麼? 但他相信只要一直往前走,就會有答案。


raw-image

很像一個很腦動大開的人與上帝決戰的故事,上帝創造物種,又消滅物種,又創造物種,這過程無情無義,雖然雅爾提瑪更像一個高等的神,而非全能上帝,但他畢竟創造人類。創造人類,又消滅人類,又創造新物種,這過程上帝到底是有愛還無愛? 這作品是把它視為無愛,而且上帝還有自私的一面,有自己的族人,人類這物種,只是演化的過渡而已,就猶如尼采說的沒人,我們全部都是沒人,只是為了下一段演化生物超人,而等著沒落的生物。雖然劇情很腦動,但事實上,如果真的要從人類視角來看待上帝,真的就是天地不仁,萬物芻狗。

 

但也是一個人類存在意義的議題。人類是不是滅絕了? 對這世界將會更好? 這種議題。的確,如果這世界上沒人類,地球會更健康。

 

那如果是如此? 為何上帝創造人類,又賦予人類這麼強的心智能力?這是為何? 諾亞方舟是為何? 為何創造人類,又後悔創造人類,又要來滅絕人類呢? 那一開始又為什麼要製造這種危險的生物? 或許自今都不曾有人,有辦法代替上帝回答這問題? 只知道,的確星球因為人類,而變得越來越不好。

 

這作品,很大膽地去挑戰這種議題。最後人類打倒上帝,理由就是因為生存,人類為了生存,覺得上帝沒資格收拾人類,看起來自私的理由,但主角完全沒有迴避人類罪孽的問題,他還承認了罪孽,但他為何還要自私的選擇生存? 因為他認為人類會知錯改錯,最重要的是,他相信將來,人類會有一個存在於世上的最好理由。

raw-image


這作品讓我想到,現在許多天災人禍,這魆黑地帶,就像疫情一樣。不斷有人死,流感、新冠,很多人都死,假設上帝沒有愛世人,祂或許很享受這過程,因為禍害少一個是一個。但無論如何,生為人類的我們,不管上帝有愛還是無愛?都應該要知錯改錯,不應該把自己推向慾望深淵,自私自利搞爛這個世界,還覺得這是自由意志又天經地義的做法。上帝賦予人類自由意志,但人類卻濫用於徹底,如果不知悔改,真的哪一天真的雅爾提瑪出現在這世界上了,千萬也不要覺得奇怪,不~~~是不是早就出現了? 看看每天死那麼多人?

 

raw-image


 

我只能說太空戰士這IP,真的很腦動大開,其實每部作品多多少少,都會去探討神? 探討星球? 探討生命? 探討哲學? 看似一個中二的奇幻冒險遊戲,任何故事都是建立在完全的幻想上面,但或許,就是因為全然的幻想作品,才有辦法可以有那麼大的彈性,去演這種腦動大開的劇。他極高的幻想性質,完全的架空到徹底的世界,很難在裡看看到任何現實的影子,而這點,就是太空戰士最大的優點。也難怪會叫最終幻想。

 

 

他故事就像輕小說奇幻冒險類,應該要看齊的楷模。他每一代都是全新故事,每一代都不一樣,每一代的配樂只要一聽,就馬上能回想起裡面的情節。每一代都有自己獨有特色,又非常遵從專屬自己的幻想風格,不曾哪一代荒腔走阪。浪漫主義到極緻,就是一直以來,讓人身陷其中的原因。




這遊戲片尾曲,米津玄師的「月を見ていた」非常好聽。

 

遊戲玩到最後,連我都感動了…….因為多角色都死了,包括主角克萊夫,克萊夫的女友吉兒,等待他對決完上帝回來與她團聚,但沒想到從此天人永隔。克萊夫為了讓全人類活著,犧牲自己去決戰造物主。其實這一趟,像是為人類罪業去求緩刑的一場戰役,但也死很多人,主角還得不到幸福,而且克萊夫與吉兒還上過床,劇情也不寫成吉兒最後懷孕。吉田說這一代比較黑暗,還真的沒錯,很多角色最後都死了,主角沒善終,女主角是痛徹心扉的收場。但我覺得這是好的劇情安排,因為這意味人類還是要為自己的罪孽付出代價,但人始終是有感情動物,沒辦法輕易用上帝視角,去理性的否定自己存在,或許感情與愛就是人類存在的最大價值吧? 但不能否定的是,人類的存在意義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明顯的最終答案。


avatar-img
36會員
187內容數
已經習慣每週上電影院2到5次的習慣。講實話,以新電影來說,真的能入我心的還真的蠻少,如果有,我願意寫影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我在玩手機遊戲《崩壞:星穹鐵道》,遊戲裡的音樂和動畫效果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覺得如果能將這些元素製作成動畫,一定會非常精彩。因此,我決定自己動手創作一段動畫的開場片段。
融合X1 機界 亞伯X2 宵星 吉爾X3 蒼穹 機界X1 翠嵐 機界X1 燈影 機界X1 黃華 機界X1 紅蓮 機界X1 甘碧 機界X1 紫霄 機界X1 冥界守門人X1 王座保衛者X1 印刻於星遺物X1 E羽毛X1 E爆裂X1 E黏土X1 E泡泡X1 融合之門X1
Thumbnail
故事剛開始時,我想著「這可能又只是一部預想末世後的故事」,卻沒想到,隨著故事推進,才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末世後的故事』」。 實則,這部作品迄今探討好幾個對於人類而言尚無解答的議題,他一邊用詼諧的表現手法沖淡這些嚴肅的議題,以及濃重的無力感照進現實後的悲傷情緒。
Thumbnail
雖然是改編作品,但《3體》靠著強大的團隊與編劇功力,確實是一部娛樂性極高的作品,而因為文革背景而在戲外引發的爭議,也似乎意外地反而更增加了這部影集的討論度。
Thumbnail
此文是《日本經典動畫建築:架空世界&巨型城市》個人心得的下篇。回顧日本經典科幻動畫,如《AKIRA》及《攻殼機動隊》等,分享一些作品心得和動畫監督見解。
Thumbnail
小時候很喜歡《太空突擊隊》、《宇宙戰艦》、《大白鯨》這些卡通,有次過年,還特地買了鐵船長的腰帶跟配槍。長大後沒什麼機會重溫,只看過木村拓哉演的電影版:《宇宙戰艦大和號》。現在能用手機的圖片特效,把三艘太空船結合在一起,還蠻有趣。
Thumbnail
讓人完全沉醉於故事中,產生共鳴的一部科幻故事,非常推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我在玩手機遊戲《崩壞:星穹鐵道》,遊戲裡的音樂和動畫效果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覺得如果能將這些元素製作成動畫,一定會非常精彩。因此,我決定自己動手創作一段動畫的開場片段。
融合X1 機界 亞伯X2 宵星 吉爾X3 蒼穹 機界X1 翠嵐 機界X1 燈影 機界X1 黃華 機界X1 紅蓮 機界X1 甘碧 機界X1 紫霄 機界X1 冥界守門人X1 王座保衛者X1 印刻於星遺物X1 E羽毛X1 E爆裂X1 E黏土X1 E泡泡X1 融合之門X1
Thumbnail
故事剛開始時,我想著「這可能又只是一部預想末世後的故事」,卻沒想到,隨著故事推進,才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末世後的故事』」。 實則,這部作品迄今探討好幾個對於人類而言尚無解答的議題,他一邊用詼諧的表現手法沖淡這些嚴肅的議題,以及濃重的無力感照進現實後的悲傷情緒。
Thumbnail
雖然是改編作品,但《3體》靠著強大的團隊與編劇功力,確實是一部娛樂性極高的作品,而因為文革背景而在戲外引發的爭議,也似乎意外地反而更增加了這部影集的討論度。
Thumbnail
此文是《日本經典動畫建築:架空世界&巨型城市》個人心得的下篇。回顧日本經典科幻動畫,如《AKIRA》及《攻殼機動隊》等,分享一些作品心得和動畫監督見解。
Thumbnail
小時候很喜歡《太空突擊隊》、《宇宙戰艦》、《大白鯨》這些卡通,有次過年,還特地買了鐵船長的腰帶跟配槍。長大後沒什麼機會重溫,只看過木村拓哉演的電影版:《宇宙戰艦大和號》。現在能用手機的圖片特效,把三艘太空船結合在一起,還蠻有趣。
Thumbnail
讓人完全沉醉於故事中,產生共鳴的一部科幻故事,非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