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芳為眼前的年輕人讀繪本,年輕人聽著聽著就哭了,哭得淒厲而安靜,眼淚從眼角不斷溢出,秀芳極力穩住聲調,一邊讀,一邊為年輕人擦淚水。
每個星期秀芳都會抽出時間到創世基金會照顧臥床病人,有時為他們念繪本,有時說故事,有時靜靜為他們按摩。病人有老有少,他們的靈魂被禁錮在肉體裡動彈不得,秀芳的出現對他們而言就像靈魂被暫時釋放一段時間,可以享受一點點自在輕安的時光。
秀芳的童年過得很拮据,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教會送來的,有時穿男人的襯衫,有時穿老太太的棉衣,只要有得穿,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老的還是少的,秀芳都穿得很開心。那時候的秀芳有一個心願,長大後若有能力,一定要去做很多很多的好事,這個願力在秀芳兒子上高中那一年發酵了。
秀芳兒子的學校安排校外活動,因緣際會來到創世基金會,當兒子踏入病房,看見滿滿的臥床病人,心中有很多疑問和不捨,當場就捐出一個星期的零用錢。兒子回家也沒多說,秀芳洗衣服在兒子的口袋掏出捐款的收據,當下便想找時間去這個地方探訪。不久之後,秀芳來到創世基金會,從那一天開始,秀芳成了基金會的固定義工,從民國七十九至今。
秀芳的善良不僅如此,她不斷接引親戚的小孩,不分親疏,大大小小超過十五位,小姑的女兒出生僅十天就在她們家成長,秀芳把這些小孩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們飽足的母愛。秀芳是養女,她很明白不在爸媽羽翼下長大的孩子有多麼缺乏安全感,如果她能給孩子一點溫暖,孩子的心就會安住,心性也會正向。
善良的人不分善大善小,能力所及全力以赴、義無反顧。秀芳除了在創世照顧植物人,也在醫院當志工,在各種慈善團體做事,就算子宮頸癌開刀,在家休息月餘便又出門趴趴走,她說,把病交給醫生,復健交給自己,心寬念純就是一帖良方。
秀芳住在兒子媳婦的對面,兩家是鄰居,方便就近彼此又有空間,秀芳的兒子也是慈善團體的志工,他感謝媽媽給予生命,更感謝媽用身教教會他以同理心付出。秀芳的兒子因為做公益而學會聲色柔和,用善解去面對不同立場的人與事,與女兒的關係也漸漸撥雲漸日。老智者說,父母是孩子的模,父母的身教言教是孩子最好的寶藏,秀芳的善良對兒孫來說就是祖德,兒孫依循祖德成就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樣貌。
#願力
#善良
#積善之家有餘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