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作 vs. 原作:當音色被測量,結果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篇為《The Strad》雜誌 2021 年 11 月號文章"Making copies: Sounds like a match?"之摘要譯介。


讓我們隨著製琴師 Sam Zygmuntowicz 的思路,一起看看「仿製琴(exact copy)與原作的音色相似度」可以如何討論吧!


實驗目的


Zygmuntowicz 採用他 2009 年在物理學家 George Bissinger 實驗室執行的 「Strad 3D」計畫 所獲得的數據為基礎,進行三把名琴的仿製。他希望透過這次的研究與製作過程,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 聲學分析是否能有效加深我們的理解?
  2. 新的「仿古琴」能否捕捉到原作的特徵?
  3. 這些探究是否有助於製作出更好的樂器?


Strad 3D 計畫:透過 3D 雷射震動掃描(3D laser vibration scanning)CT 掃描(CT scanning)聲學分析(sound analysis) 三種方式,檢視 史特拉底瓦里 1715 年 Titian、1734 年 Willemotte,以及瓜奈里 1735 年 Plowden 三把名琴的細節。


仿製從觀看開始!


Zygmuntowicz 首先觀察並記錄三把名琴的外觀特徵,例如:背板的全長、琴角與鑲線特色,以及面板拱形結構的高度與延展方式

接著,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思考:我們應該完全複製現今所見的琴,還是根據個人偏好或木材的特性做調整? 答案是——應根據每一次的製作需求而調整。

例如,透過CT 掃描,我們可以得知木材的密度與腔體內低音樑的長度。然而,由於很難找到與原作完全相同的木材,他選擇在仿製時根據木材密度的差異適當減少背板厚度;此外,低音樑的長度也依據他的製琴經驗調整為比原作更長的版本。


音色測試從視覺化開始,建立詞彙共識!


為了比較原作與仿作的音色,Zygmuntowicz 透過頻譜分析將聲音視覺化,並建立了自己對 低頻、中頻、高頻 的描述系統,以便更精準地討論音色特性 :

  1. 低頻(約 200Hz ~ 600Hz): 通常與豐厚、溫暖的音色感受有關。
  2. 中頻(約 800Hz ~ 1,200Hz): 類似聲音的「香料」,可依據個人喜好增添風味。震幅較低 的琴,聲音通常較 柔和、平滑震幅較高 的琴,則容易被形容為 鋒利或狂野
  3. 高頻(約 1,800Hz ~ 4,000Hz): 通常與 明亮、有力 的聲音表現相關。

在分析頻譜後,Zygmuntowicz 將上述的詮釋詞彙與演奏家對原作的聲音描述進行對比,以找出音色上的趨勢與關聯性。


實驗結果


聲學分析是否能有效加深我們的理解?

確實有助於釐清影響音色的因素。本次實驗中,三把琴在頻譜上的最大差異,或許來自於面板拱形結構的影響。

新的「仿古琴」能否捕捉到原作的特徵?

從頻譜分析來看,仿製琴在趨勢上與原作相似。但我們也不能忽略,製作過程中製琴師所做的各種決策,最終都流露出製作者的思考與個人風格。

這些探究是否有助於製作出更好的樂器?

Zygmuntowicz 提醒我們,要先思考這裡的「好」是什麼?相較於難以客觀判斷的「好」音色,他認為,能夠更深入理解提琴結構與音色之間的關聯性,將有助於製琴師探索與想像更多可能性!


原文請參見:Zygmuntowicz, S. (2021, November). Making copies: Sounds like a match? The Strad, 132(1588), 42-47.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enchie6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國製琴師John Dilworth以超過四千次製作琴橋的經驗,分享製作琴橋的訣竅,包含:選擇鋒利的刀具、橋腳需完全貼合面板拱形以確保穩固、弦距需考量琴絃、演奏風格、琴弓等因素調整、以及透過調整琴橋重心(高重心:明亮音色;低重心:豐厚音色)來平衡音質。
英國製琴師John Dilworth以超過四千次製作琴橋的經驗,分享製作琴橋的訣竅,包含:選擇鋒利的刀具、橋腳需完全貼合面板拱形以確保穩固、弦距需考量琴絃、演奏風格、琴弓等因素調整、以及透過調整琴橋重心(高重心:明亮音色;低重心:豐厚音色)來平衡音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從學習薩克斯風演奏到自行採譜、編譜,作者寫出心路歷程與學習建議,提供想學習編譜的人參考
Thumbnail
當下演作心法。藍調測不準音階調式2 為了不再現必須精通所有法則。樂理變得非常重要。 無論古典爵士佛拉門歌。最好精通樂理。再怎麼炫技若無樂理支撐都將是無味花招。 無論玩何種樂器樂理是共通的。易有理氣象數。理最初。象居中。 藍調是JAZZ的鼻祖。流行樂也是。由於大量使用屬七和弦及代理和弦原創性。 使得J
Thumbnail
很多時候,音樂製作人都會追求音質一定要最好,混音混到完美、錄音一定要用最頂尖的錄音室,雖然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音質好,音樂真的一定好嗎?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了近年來數位電鋼琴和二手中古鋼琴的優缺點以及選購建議。文章主要闡述了數位電鋼琴的優勢,以及選擇二手中古鋼琴的風險和優勢。此外,還提供了選購二手中古鋼琴的建議和一家值得信賴的店家信息。
Thumbnail
這是一篇試用Daddario VENN Alto 3.0 合成竹片的感想,與天然竹片相比的音色和吹奏感受,並分享了一些使用心得。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從學習薩克斯風演奏到自行採譜、編譜,作者寫出心路歷程與學習建議,提供想學習編譜的人參考
Thumbnail
當下演作心法。藍調測不準音階調式2 為了不再現必須精通所有法則。樂理變得非常重要。 無論古典爵士佛拉門歌。最好精通樂理。再怎麼炫技若無樂理支撐都將是無味花招。 無論玩何種樂器樂理是共通的。易有理氣象數。理最初。象居中。 藍調是JAZZ的鼻祖。流行樂也是。由於大量使用屬七和弦及代理和弦原創性。 使得J
Thumbnail
很多時候,音樂製作人都會追求音質一定要最好,混音混到完美、錄音一定要用最頂尖的錄音室,雖然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音質好,音樂真的一定好嗎?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了近年來數位電鋼琴和二手中古鋼琴的優缺點以及選購建議。文章主要闡述了數位電鋼琴的優勢,以及選擇二手中古鋼琴的風險和優勢。此外,還提供了選購二手中古鋼琴的建議和一家值得信賴的店家信息。
Thumbnail
這是一篇試用Daddario VENN Alto 3.0 合成竹片的感想,與天然竹片相比的音色和吹奏感受,並分享了一些使用心得。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