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拖油瓶還是催化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篇為《Asian Perspective》期刊1993年冬季刊文章 "The Geoculture of Development, 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Geoculture?" 之摘要譯介。


「文化」到底有沒有「用」?藝術與人文經常被描繪成伸出要飯的手,卻又被責怪不肯收起討飯的碗。「文化」時而像燙手山芋,時而像被科學、政治、民主、共產等各方勢力踢來踢去的皮球——需要時就捧在手裡,礙事時就一腳踢開。雖然這齣戲不斷重演,但每一次我們都必須重新追問:


我們究竟如何走到這一步?每一次又有什麼不同?

 

這次,就讓我們跟隨集政治學、經濟學與社會學於一身的學者 Immanuel Wallerstein,一起思考冷戰後,「文化」如何在全球政治格局中浮浮沉沉。

 

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百廢待舉的時刻

 

Wallerstein 認為,1950 到 1970 年代間,全球瀰漫著一種熱血而天真的「神話」:


  • 只要努力改革、積極推動現代化,每個國家都能逐步過上富裕的生活!而這個過程中,「文化」往往被視為老舊的「包袱」,必須暫時放下才能順利前進。
  • 每個國家作為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都能依據自身利益來規劃經濟發展的藍圖,不受外來的限制與約束。
  •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穩定且統一的「文化」,是維繫國家認同、推動成功發展的重要基礎。

 

但現實真的有這麼美好嗎?所有國家真能如此順利地手牽著手,一起走向未來嗎?

 

過猶不及的折衝──當「文化」從包袱變成救命符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事實上,一個國家的「發展」經常伴隨著另一國的衰退,很難達成所有國家共同受惠。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主權」往往受限於全球經濟體系,「經濟自主」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此外,「文化」也絕非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隨著歷史、地域、階級等因素持續重組與再定義,難以簡化為單一概念。


當那曾經的美夢逐漸幻滅、國家「發展」無法再滿足人民需求之時,那些被視如敝屣的「文化」意外地再度走上前台,成為經濟挫折中的精神支柱,並以其凝聚認同的力量,轉化為抵抗外來壓力的重要資源。人們逐漸領悟:文化並非阻礙,而是凝聚群眾、穩定社會不可或缺的發展基石。若忽視在地文化,可能將重蹈早期技術改革失敗的覆轍;唯有真正將「文化」融入發展策略,才能締造持續穩定的未來。

 

這是終點嗎?──四個當務之急


為了在「發展」與「文化」、「現代」與「傳統」之間取得平衡,Wallerstein 為我們提出了四個具體且迫切的問題:


  • 物質主義:富足生活的盲點
    當人們把財富、舒適與物質享受視為唯一目標時,精神層面與非物質價值往往成了犧牲品。


  • 個人主義:自由與集體之間的拉扯
    過度強調個人自由與市場競爭,很容易導致冷漠的社會氛圍;但相反地,集體力量一旦過度組織化,又常常導致權力腐化。


  • 種族中心主義:假中立的陷阱
    特定的文化價值視作普世標準,看似客觀中立,實則暗藏權力與利益鬥爭。不僅造成種族與文化的分裂,也讓弱勢群體的歷史與獨特性遭到忽視,加劇全球範圍的不平等。


  • 普羅米修斯式的衝動:進步與災難的一線之隔
    人類不斷追求科技創新與無止境的經濟成長,這股內在衝動就如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帶來火種:知識與創新雖然帶來進步,但也伴隨難以預測的災難與風險──創造與毀滅,往往僅是一線之隔。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篇幅也只有短短十多頁,但Wallerstein所指出的課題與方向,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他沒有提出簡單或通用的萬靈丹──因為這些複雜的問題,本來就很難有統一的解答。但或許,我們至少可以試著理解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處境。


原文請參見:Wallerstein, Immanuel. "The Geoculture of Development, 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Geoculture?" Asian Perspective 17, no. 2 (Fall-Winter 1993): 211–2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enchie6的沙龍
8會員
16內容數
主要書寫關於提琴、藝術史與音樂的書摘譯介和個人淺見,有時混入性別雜談。
Frenchie6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本文為您解析提琴外廓設計的演變歷程:探討工匠如何運用尺規作圖來確定外形,以史特拉底瓦里與瓜奈里的作品為例,展示從傳統精準設計到根據實際製作經驗微調的轉變,並將這一過程劃分為幾何時期、後幾何時期與浪漫時期三個階段。
Thumbnail
2025/03/21
本文為您解析提琴外廓設計的演變歷程:探討工匠如何運用尺規作圖來確定外形,以史特拉底瓦里與瓜奈里的作品為例,展示從傳統精準設計到根據實際製作經驗微調的轉變,並將這一過程劃分為幾何時期、後幾何時期與浪漫時期三個階段。
Thumbnail
2025/03/15
本文從在廁所遇見陽剛生理女性引發的驚疑與工作中稱謂難題切入,探討陽剛特質隨年齡、階級、文化呈現多樣樣貌,並如何影響田野研究與人際互動。這種微妙的性別張力不僅關乎個人自我認同,更劃分了圈內與圈外的界線,令人不禁反思:在陽剛特質的生理女性社群中,究竟什麼是陽剛?怎麼樣才足夠陽剛?
Thumbnail
2025/03/15
本文從在廁所遇見陽剛生理女性引發的驚疑與工作中稱謂難題切入,探討陽剛特質隨年齡、階級、文化呈現多樣樣貌,並如何影響田野研究與人際互動。這種微妙的性別張力不僅關乎個人自我認同,更劃分了圈內與圈外的界線,令人不禁反思:在陽剛特質的生理女性社群中,究竟什麼是陽剛?怎麼樣才足夠陽剛?
Thumbnail
2025/03/14
民族音樂學超越純粹鑑賞,探討音樂如何塑造文化、影響社會與政治;而應用民族音樂學則將知識化作行動,促進文化保存與社會對話。儘管過去音樂曾被用於殖民和政治宣傳,現今學者通過合作與倫理導向,致力於尊重文化多樣性、推動社群共創。
Thumbnail
2025/03/14
民族音樂學超越純粹鑑賞,探討音樂如何塑造文化、影響社會與政治;而應用民族音樂學則將知識化作行動,促進文化保存與社會對話。儘管過去音樂曾被用於殖民和政治宣傳,現今學者通過合作與倫理導向,致力於尊重文化多樣性、推動社群共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何謂文化資產的知識論?文化資產的存有論?文化資產的溫暖?什麼是文化資產的體系性思考?(本文所討論的文化資產非狹義〈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法定資產,而是廣義跨時空、具時間痕跡的物)   文化資產作為一個物,具有物性,即功能性與文化性。文化資產如同布希亞談論的古物,是邊緣物的一種。傳統的文
Thumbnail
  何謂文化資產的知識論?文化資產的存有論?文化資產的溫暖?什麼是文化資產的體系性思考?(本文所討論的文化資產非狹義〈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法定資產,而是廣義跨時空、具時間痕跡的物)   文化資產作為一個物,具有物性,即功能性與文化性。文化資產如同布希亞談論的古物,是邊緣物的一種。傳統的文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