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nchie6
1
位追蹤者
追蹤
主要書寫關於提琴、藝術史與音樂的書摘譯介和個人淺見,有時混入性別雜談。
Frenchie6的沙龍
1
會員
5
內容數
加入
前往沙龍
主要書寫關於提琴、藝術史與音樂的書摘譯介和個人淺見,有時混入性別雜談。
加入
前往沙龍
發佈內容
我的成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Frenchie6的沙龍
2025/02/11
提琴工作室的禮儀守則:製琴師與顧客的互動指南
製琴師 Korinthia A. Klein 以自身經驗分享「為客與待客之道」,為製琴 I 人提供實用指南。 他強調溝通建立信任、誠實面對維修問題、專業回應負評,並呼籲打破性別與年齡的刻板印象,讓評價回歸技術與能力,透過雙向理解與合宜互動,營造更友善、專業的環境,提升彼此滿意度與工作效率!
#
提琴
#
音樂
#
讀書筆記
喜歡
留言
Frenchie6的沙龍
2025/02/09
借鑑「他者」——境外博物館的多元性別實踐
本文探討博物館如何藉由展覽實踐多元性別行動,提出三大策略:行動主義須落實個人;酷兒化典藏強調另類檔案,揭示物件的多元脈絡;展覽須透過共創產生共感,靈活運用典藏、展示與教育,推動性別平權。
#
性別
#
展覽
#
讀書筆記
3
留言
Frenchie6的沙龍
2025/02/09
製琴師的「偵探之眼」——提琴鑑賞的關鍵法則
提琴的顏色、輪廓、f 孔、琴頭、漆面等細節,蘊含著其歷史與製作背景。製琴師 John Dilworth 提出鑑賞方法,透過觀察細節,判斷提琴的年代、學派與製琴師。他強調,標籤並非唯一依據,真正的線索藏在工藝與材料。隨著仿古技術的發展,辨識提琴更加複雜,但透過有系統的觀察與比較,仍能按圖索驥!
#
提琴
#
製琴
#
讀書筆記
2
留言
Frenchie6的沙龍
2025/02/08
仿作 vs. 原作:當音色被測量,結果是?
仿製名琴,真的能還原音色嗎? 製琴師 Sam Zygmuntowicz 在 Strad 3D 計畫中分析三把傳世名琴的結構與聲學特徵,並運用頻譜分析,將聲音視覺化,建立低頻、中頻、高頻的詞彙來描述音色。結果顯示,仿製琴雖趨近原作,但製琴師的選擇與個人風格,仍讓音色留下獨特印記。
#
提琴
#
讀書筆記
#
製琴
3
留言
Frenchie6的沙龍
2025/02/08
切琴橋的眉角——累積4000次的經驗談
英國製琴師John Dilworth以超過四千次製作琴橋的經驗,分享製作琴橋的訣竅,包含:選擇鋒利的刀具、橋腳需完全貼合面板拱形以確保穩固、弦距需考量琴絃、演奏風格、琴弓等因素調整、以及透過調整琴橋重心(高重心:明亮音色;低重心:豐厚音色)來平衡音質。
#
製琴
#
提琴
#
讀書筆記
6
留言
vocus 勳章
NFT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