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嚴藝文編導的夯劇「影后」極為轟動,其中製作人謝盈萱和導演薛仕凌這對怨偶,外界多認為「原型」就是于小惠和蔡岳勳。
蔡岳勳與于小惠,彷彿是現實版的李子齊與薛亞之,一個是充滿才華的導演,為戲劇不顧一切;一個是他的最佳拍檔,幫他搞定一切不屬於創作的瑣事,如同《影后》中薛亞之最終選擇離開李子齊,于小惠也在2020年選擇結束了這段二十多年的婚姻。
1993年,23歲的于小惠遇見蔡岳勳,兩個月內就閃電結婚,她原本是演員,但婚後她將事業重心轉向幕後,成為蔡岳勳的編劇與製片。很多人說于小惠有「幫夫運」,因為從她進入蔡岳勳的世界開始,兩人合作的戲幾乎都是品質保證:《痞子英雄》《名揚四海》《白色巨塔》,每一部都是台劇經典。然而,她的幫夫運背後,是將自己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務全部投注在對方的世界裡。
為了拍戲,蔡岳勳的生活其實經常處於負債狀態,拍《名揚四海》虧了1百多萬,拍《白色巨塔》則抵押了家裡的2棟房子,製作經費還不斷追加,當時一部電視劇總經費居然要八千萬元,創下台灣史上的新高。于小惠說和岳勳開始交往,他就負債1百多萬,約會時只好偷偷塞錢給他,甚至於幫他還卡債,蔡岳勳則因自尊心受傷不好意思而大發脾氣。
婚後兩人有四個小孩,一份舊採訪說蔡岳勳是藝術家性格,處處要求完美,他盡全力把戲拍好,至於其他生活上、工作上的大小事,就全交給太太處理,聽起來是不是像極了薛亞之和李子齊?
一起創作,一起打拼,但關係卻未必一直親密,他們很愛吵架,甚至曾經吵到分居、吵到公司要解散,考古幾份歷年的訪問,無一不提到兩人曾多次面臨離婚危機,原因跟《影后》大同小異,製片跟導演的考量點本就不同,就算是共事也都難免爭執,何況是夫妻這麼親密的關係,兩人在事業與生活的拉扯中漸行漸遠,吵架在所難免
于小惠說離婚的理由很簡單:「下半生想過自己的日子。」這句話聽起來很平淡,卻是一個女人歷經二十多年婚姻後,最深沉的頓悟。
圖為電視劇《名揚四海》
如果有一個人幫你把所有事都處理得井然有序,你工作缺錢他想辦法、情緒不好他來照顧、小孩哭鬧他解決、家務瑣事全交給他,你只要專心做自己最擅長的事,那麼這段關係,最終只會變成「債主與欠債者」的關係。
我們常說「愛是無條件的」,但心理學早已揭示,愛情的本質其實是一種交換關係。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提出的「情感銀行存款」理論(Emotional Bank Account)認為,親密關係就像銀行帳戶,當雙方的愛與關懷足夠存入帳戶,關係才能穩定。
影后劇照
當愛情變成債務,債主開始想討債,付出的一方開始計算得失,欠債者覺得自己背負了過多期望,無法承擔對方的情感債務,他們往往選擇逃避或冷漠應對,當債務累積到一定程度,雙方都對彼此充滿怨懟,關係最終會變成相互攻擊。這時候,愛情已經完全被憤怒與不甘所取代,唯一的解脫方式就是分開。
我們都希望在愛裡找到歸屬感,但愛不是單方面的犧牲,愛是流動的,是雙向的。真正的愛,不是負債累累,而是彼此都願意存款,讓關係保持穩定。
當一段感情變成了「你欠我」,那麼它已經走到了該結束的時候。薛亞之成全了李子齊,直到她不願再成全的那一天。于小惠也曾是蔡岳勳最堅定的支持者,直到她決定,這一次,要支持自己。
傳說為蔡岳勳大陸女友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