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卻可以藉由觀察這樣的生活方式,讓自己去思考這種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是不是也會碰上更多不如意的事呢?那為何他們看來會是如此的開心?換言之,一般人看起來很辛苦的體力活,以及看天吃飯等等不確定,為何還是有人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去做?縱然這樣的人是佔少數?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句話的涵義並不是僅能解讀為人生的苦總是多於樂,或是一定要很苦很苦之後才能獲得一些快樂。換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解讀為因為已經打了預防針,所以能夠珍惜每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把焦點關注在那些快樂的事,而不是那些不如意的事。有的人可能會問:可是那些不如意的事還是存在著,並沒有消失,那是不是自欺欺人嗎?月光認為,所謂不如意的事可以大概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心靈層面的,例如遭到別人辱罵,或是因為失敗多次所以感到灰心喪志等等。這種不如意的狀況,大抵上可以通過心態上的調適來消彌掉。
被他人以負面言語攻擊,當然可以提出告訴,走法律途徑以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是一個選擇。但如果自己心裡可以過得去,不去在意,那這樣不如意的事情也可以消散在空氣之中,就這樣解決了。月光想要說的是,去升高認定不如意的標準,而不是說要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通通消除掉,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過不去的坎,過不去就得去處理。
第二種不如意則是物質上的,通常是跟他人做比較而來。因為別人可以每月都出國旅行,有百萬名車可以上下班代步,穿著當季流行的衣服等等,這一種類型的看到一樣就會認為自己缺少一樣,為何自己都沒有呢?應該要通通買起來才是!因為跟別人比較,所以會感到不如意。不過,這些物質上的取用,為何就是要符合別人所設定的標準呢?看了日綜關於自給自足生活的影片,就是透過自己種菜或種稻米等等,來養活自己。因為能夠養活自己,所以就能獲得自由過生活的權利,不必受到他人的指使。這種看似回到過往的生活方式,好像與現代化的生活脫節,卻能一樣過上自由自在的日子。
固然,不必忽然就要過上這樣的生活,但卻可以藉由觀察這樣的生活方式,讓自己去思考這種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是不是也會碰上更多不如意的事呢?那為何他們看來會是如此的開心?換言之,一般人看起來很辛苦的體力活,以及看天吃飯等等不確定,為何還是有人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去做?縱然這樣的人是佔少數?
這樣說來,是不是因為沒有像在城市裡生活那麼的高壓與緊張呢?生活在城市講求的是要有一定收入才能生活,而且交通要便利等等。月光自己也是從鄉下來到城市工作的,也經過城市生活的洗禮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因此也習慣了在城市裡生活,但也知道在城市生活的要求是如何。
而即使是生活在城市裡,也能學習在鄉下生活的心態,降低物慾就能讓自己看待每件事的角度不一樣,也能認為好事發生的機率增加了。就連吃個茶葉蛋都能好好品嚐,不一定要拿一片炸雞排來吃才能感到滿足,難道吃茶葉蛋的人就是比較不幸嗎?就是過苦日子?
本來保持平常心就是很重要的,也能因此增加好事發生的勝率。這樣的心態養成很重要,練習個成千上萬次也不嫌多。像是再談生氣這件事為例,聽到別人充滿負面情緒的用語,當然會生氣,那是因為理解這些話的意思,也知道這些也是經過千錘百鍊的有效攻擊話語,所以會對自己產生效用也是十分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