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湯圓第一次領紅包開始,爸爸就到銀行開湯圓自己的銀行戶,也順便開了證券戶,並將紅包錢放到湯圓自己名下的戶頭(媽媽為了這個還花了時間在挑合適的印鑑,是一個白色的象牙章)。
對有些父母來說,或許小孩的紅包就是當作繳學費或是出去玩的錢,但爸爸的想法是這是長輩給湯圓的錢,要等湯圓長大,真的自己有想要用錢的時候再使用比較適合,所以長輩給湯圓的錢都是分開做保管,並且分且三種方式運用:
這部分單純在銀行做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主要是紅包錢一個短暫的存放地方,如果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就會轉移到股票或是基金進行投資,不過,對比較保守的爸爸媽媽來講,透過銀行存款來保管小朋友的紅包錢,也是一個推薦的方式。
開立銀行戶頭的同時,會一起加開投資國內的股票戶以及國外的複委託戶,因為爸爸在湯圓的投資上,是採用定期定額在ETF(如台灣50或是台灣公司治理等指數基金),所以在手續費上會必較注重,目前對小資金投資比較友善的券商,應該就屬國泰證券了(目前台灣股票定期定額手續費是1元,希望之後保持下去)。
基金的部分則是在基富通另外開戶,目前不用手續費含銀行保管費,主要是買台股相關的基金(台灣安聯系列或是野村基金等),這部分也是期望台股的主動基金能表現的比ETF好。
每一家銀行都會有兒童的理財方案,但其實幫小孩開戶的流程相對大人麻煩,所以建議只要開一家銀行,並且連股票戶頭一起開會比較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