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是一種保護內心的機制,而「情緒化」是偏離目標的防禦
勤奮努力工作時,忽然被同事或者是上司,對人不對事的批評一番,負面情緒立刻就湧了上來,隨著時間的流動,負面情緒並沒有隨時間流走,反而停留在腦中,充滿是為什麼我會被批評,我哪裡做錯了,最後不僅影響了一整天的情緒,也影響今日的工作進度。
情緒伴在我們的左右,它的出現,如同痛覺神經會反應肉體受傷一般,讓我們知道內心受到傷害,需要保護起來。
但就如同上面的案例,當我們越陷入情緒,最後就會走向負面的循環(書中稱為情緒化)。最後我們不僅沒有保護到我們內心,反而更讓內心受傷,又沒達成應該要有的目標。
本書作者,水島廣子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專門使用人際關係療法,協助人們改善負面情緒,並積極推廣此療法。而本書是根據作者的多年經驗,提煉出如何讓我們避免情緒化,或者是如何因應情緒化的人所帶來的傷害。協助打造更平衡的身心靈。
▌重點一:引起生氣情緒的三大原因
要避免情緒化的傷害,首先要先從理解人們為什麼會生氣,才能從根本的方式去找到治癒的方法,通常引起的三大原因如下:
- 陷入困境:不論在生活或工作,難免會遇到不如預期與困境,讓我們難以前進,深陷在泥沼之中,而這個情境的當下,就容易激起我們生氣的情緒。
- 受到衝擊:如果有人突然就開口對我們批評,我們此刻一定會內心受到衝擊,而衝擊的當下也容易引發我們的負面情緒。
- 領域侵犯:每個人都有其生活態度與價值觀,這些基本形成了我們的領域,而當有人對我們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評頭論足時,就如同家中出現了陌生人的攻擊,會激起我們防禦的情緒。
▌重點二:重視自己的情緒,放下「正確」的執念
人們都有自己的領域,對於事物的正確判定都皆為不同,因此對於「正確」的認定都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卻無法擺脫爭論「正確」的框架,拘泥在對與錯,此時,內心受傷了沒有被治療,關係鬧僵了無法回頭,事情仍舊沒有達成該有的目的,這時候爭論「正確」真的是一個正確的方法嗎?
為什麼追求正確「正確」讓我們偏離軌道,因為追求正確是在尋找他人的認同,就是試圖將自己的領域擴張到別人的領域,或者防禦對方侵犯自己的領域。殊不知如此的做法,會把自己或他人一起帶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這時候,反而我們要回頭專注在察覺自我的情緒,自有自我的情緒才是真實的,透過察覺自我的情緒,我們才能試著去治癒內心,並從中找到對於自我的肯定,跳脫出他人的評價。
▌重點三:運用好友筆記療癒自己
書中將治癒內心分成四個部分,察覺、承認、接納,轉換後傳達出去,要解決情緒化的根源,來自於我們要先察覺我們的情緒反應是什麼,理解現況的我們是正在生氣、還是不安,並「承認」此刻的我們正遭受到傷害,並接納自己目前正面臨困境、衝擊與侵犯,最後透過轉換的方式,將情緒轉換進行轉換,先治癒自己的內心,再以適合的語言傳達給他人理解,徹底解決情緒可能帶來的情緒化源頭。
而書中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用好友筆記的方式解決,首先使用筆記寫下當下的心情,如:路上被人無端衝撞,感覺很生氣,第二步是想像如果是自己好友,你會跟自己說什麼,如:這個陌生人也太沒禮貌了吧,這是對方的教養不足。
透過好友筆記的方式,察覺情緒,並安慰自己,就能妥善地提高自我肯定,從而逃離情緒化。
最後:
大部分的書籍與故事,都是教導我們要嘗試正面思考,甚至忍耐,把忍耐作為一個成熟大人的表現,卻沒有思考到,正面思考與忍耐都是有極限的,最後只是讓情緒的氣球,不斷的膨脹,最後炸裂我們的生活,導致更大的傷害。
而本書則是要我們重視情緒,嘗試著把情緒給察覺出來,並運用方法去撫慰情緒,避免陷入情緒化,從根本的原因去治癒內心,對外則是如何避免情緒化的人所帶來的傷害。
如同書中所言,生氣並非不可以,但不要越想越氣,偏離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
本書適合閱讀的人:
✅ 想要改善人際關係
✅ 時常面對負面情緒
✅ 思索如何對應情緒化的人
書籍資訊
作者: 水島廣子
書名: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
原文書名:「つい感情的になってしまう」あなたへ
譯者: 楊詠婷
👉 點這裡 讀墨
感謝您的閱讀,想要了解更多設計、行銷與商業好書,歡迎點這裡加入 👉 我的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