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訓練

含有「專注力訓練」共 3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們以為自己在思考,其實只是被大腦的「自動反應」推著走。覺察,就是在那一秒按下暫停鍵,重新看清事情的全貌。當你願意慢一點,誤會會變理解,焦慮會變穩定,問題也會真的被解開。
Thumbnail
很多人大概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玩遊戲能廢寢忘食,面對學習卻總是力不從心,這讓羊羹我思考了很久,專注力與學習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後來才發現,多數人包括過去的自己,都習慣用「快劍」般的淺層記憶去應付世界,導致知識像漏水的桶子不斷流失。
Thumbnail
大家好,歡迎來到《給孩子的心理學》!為什麼大人會不希望我們一直用手機呢?為什麼有時候,明明只是打算滑五分鐘手機,卻一不小心就過了一小時?這就要從「注意力」與「多巴胺」說起囉!
Thumbnail
狙擊王-avatar-img
2025/09/25
運動吧!這是累積的不二法門
小芝女看天下-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30
狙擊王 真的,運動對身體與心智都是很好的鍛鍊!
你正陷入現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干擾陷阱。 本文精選5個最常見、最致命的分心模式,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原因, 並提供具體拆解策略,幫助你主動重建專注節奏。 不論是手機干擾、多工工作、社群預期焦慮還是目標模糊,都有方法可以破解。 與其責怪自己不夠自律,不如從「拆掉分心陷阱」開始,真正重啟高效目標實現力。
Thumbnail
Allycen-avatar-img
2025/09/22
還好目前都沒有 掉入陷阱
我們似乎都陷入了一種「邊做事邊焦慮,邊休息邊愧疚」的集體內耗。羊羹我也曾是如此,直到一次失戀後的環島旅行,才讓我從刻意的忙碌中,意外地撞見了無聲的療癒。那段經歷讓我明白,真正的專注力,或許從來就不是去戰勝大腦,而是學會聆聽它、理解它,最終找到那個與自己獨特心智節奏和解的方式。
Thumbnail
你滑手機上癮、注意力渙散,真的不是你意志力差,而是大腦長期缺乏專注訓練。 本文帶你從神經科學與行為心理學角度理解手機對專注力的破壞, 並教你用「無干擾專注區」「番茄鐘訓練法」與「分心筆記法」3招,有系統地重建你的注意力。 重新訓練大腦的專注肌,你會發現效率提升、焦慮下降,真正掌握生活節奏。
Thumbnail
讚讚 意志力也可以鍛鍊 就像肌肉一樣, 也推薦我的意志力系列文章, 哈哈 https://vocus.cc/article/67ef4b41fd89780001a169a2
「你相信每天只要花短短的時間,沒有額外花費、不用繁瑣準備,就能夠活化大腦,實現逆齡的可能嗎?」 這聽起來像是釣魚網站的標題,但是這是會發生的!現代神經科學發現,透過持續的冥想練習,大腦真的會「改變」!包括結構增厚、情緒反應降低、專注力提升。現在就一起透過科學視角,了解不同冥想方式如何訓練你的大腦吧!
Thumbnail
「每一次敷衍,都是在給大腦刷差評。 每一次投入,都是在刷好評。」 你以為專注靠意志力,其實它靠的是——大腦的機制。 ✦ 大腦只做一件事:逃痛苦、追快感
Thumbnail
你不是沒有專注力,而是長期讓自己活在分心的環境裡。 本篇從心理學出發,拆解現代人專注力削弱的四大真因:錯誤自我觀、手機通知、多工操作與注意力疲乏。 透過番茄鐘策略、單工練習、手機斷捨離與冥想訓練,你可以一步步重建專注力,找回那個能深度投入與高效產出的自己。
Thumbnail
我以前也以為專注力是天生的,後來才發現它其實像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的。 我自己最近常用的方法是「番茄鐘」,告訴自己:「這25分鐘我只做一件事,中間不切換」,然後專心做完再放鬆5分鐘。聽起來簡單,但很神奇,像在幫大腦做一組組的重量訓練一樣。一開始從10分鐘開始也沒關係,重點是讓專注這件事變成可複製的小勝利。
付費限定
本篇解析專注力訓練的系統方法,從心理原理出發,拆解專注力的形成機制與分心的根源,並透過三階段訓練法,逐步打造深度工作能力。 同時提供實戰工具如番茄鐘、耳機儀式、時間標籤表與任務切割技巧,幫助讀者具體建立高專注環境。
Thumbnail
梅若樺-avatar-img
2025/07/17
想請問一下,對輸出不太擅長,比較耗能,那應該一邊閱讀書一邊寫筆記嗎?還是讀完完整一章作一次筆記呢?
Jack的升級修練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20
梅若樺 如果你覺得「輸出」很耗能,建議可以先用「零壓力筆記法」入門: 也就是不強迫自己一邊讀就要一邊記, 而是先用便利貼、標記、畫重點等輕量方式做「簡記」, 等讀完一個小段落(不一定是一整章), 再花幾分鐘整理出你真正「想記下來」的部分。 這樣可以降低中途被打斷的負擔,也比較不會讓輸出成為壓力。 你可以依自己的節奏嘗試看看: 如果今天精神好、內容不難,就一邊讀一邊記 如果覺得比較吃力,那就先全心閱讀,等讀完一段再回頭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