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錯啊!」—只有自己能為自己的認知 G.A.P.S 負責

「我沒錯啊!」—只有自己能為自己的認知 G.A.P.S 負責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欸,你怎麼交的是這個版本?我不是說要最新版嗎?」

「蛤?我用的是你上次寄來的那一份耶……」 「那是草稿啊,我有在群組說要換的!」 「……可是我沒看到訊息啊……我沒錯吧?」

小寧心裡嘀咕,面對主管逐漸皺起的眉頭,她想說:「我真的沒錯,是你們講得不清楚。」

但她沒說出口,因為她也知道,這句話說出來,只會讓氣氛更僵。

她沒有錯,真的。

只是——事情還是出了錯。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會卡在一個心結裡:

「我明明沒有錯,為什麼出問題的是我?」

這時,你可能需要的不是更大聲地捍衛自己,

而是冷靜地打開自己的認知檢查表, 看看你是不是踩到了某個 G.A.P.S 落差點

raw-image

🧠 G.A.P.S 是什麼?


它代表四種常見的認知落差來源:

  • Gap:資訊與經驗落差
  • Ambiguity:語言與觀點模糊
  • Priority:優先順序不同
  • Stance:思考視角不一致

這四個點,不見得是錯,卻經常讓「沒錯的人」變成「結果有責的人」


1️⃣ Gap|資訊落差:你知道的沒那麼多,卻以為已經夠了

那天會議後,小寧收到設計師傳來的簡報檔,她以為這就是最新版,於是直接交給主管審。

結果主管火大:「這根本不是最終版!」

她委屈得快哭出來:「我真的不知道還有更新版啊……」

是的,她不知道。她沒錯。

但問題在於——她也沒問。

在資訊流通不對等的環境裡,「我以為我知道了」是最危險的認知假設。

別人有十張拼圖,你只有五張,卻硬要拼出完整風景,最後怎麼拼都不對。

2️⃣ Ambiguity|語言模糊:你聽到了,但解讀的和說的不一樣


主管在群組打了一句:「這份報告麻煩盡快整理。」

小寧認真處理,在三天後交出一份內容豐富的版本。 結果主管回:「不是說今天早上要的嗎?」

她傻眼:「什麼時候有說今天?」

問題不在她偷懶,而在於——「盡快」是誰的盡快?

你以為的「快」是三天內,對方的「快」是三小時內。

語言模糊,是溝通裡最常見的定時炸彈。

你沒錯,但你也沒問清楚。



3️⃣ Priority|優先順序:你做了,但順序不對


小寧上週收了三個任務,她決定先處理自己最熟悉的簡報排版,留客服回覆到最後。

結果主管開會點名:「怎麼客服問題還沒回?客戶等很久了!」

她一臉委屈:「我不是沒做,我只是先做別的……」

沒錯,她沒有錯,但她的順序和主管的順序不一樣。

你做了 100 分的事,但不是對方眼中那個「最急的事」,還是會被認為「沒跟上節奏」。

4️⃣ Stance|視角不一樣:你從細節出發,對方在談大方向


主管想聽專案總體策略,小寧開始報告社群曝光、素材規格、字體顏色……

五分鐘後,主管打斷:「你這不是策略,是執行細節。」

她頓住:「不是說要報告計畫嗎?」

是的,她沒錯,她只是從自己最熟悉的那一塊開始說。

但主管在看全局,她在講局部。

視角不同,說得再對,也會聽起來不對。


✅ 結語:沒錯,真的不是你的錯,但……


你沒錯,真的。

只是你可能低估了環境的複雜、高估了理解的一致、忽略了差異的存在。

這些都不是罪,但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只有你能為自己的認知落差負責。


下次當你想說「我沒錯啊!」時,

不妨先停下來問自己四個問題:

  • 我掌握的資訊夠完整嗎?(Gap
  • 我對對方說的詞語,有同樣的定義嗎?(Ambiguity
  • 我的順序,是對方期待的那個順序嗎?(Priority
  • 我站的視角,跟對方在同一個樓層嗎?(Stance

能捍衛自己不是錯,

更成熟的是—— 願意為自己的認知G.A.P.S做一次對焦。

因為在職場上,

不是誰對誰錯決定你的價值,

而是你是否願意「看清楚差在哪裡」

並從那裡,長出下一步的責任與成長。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76會員
332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