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坐在空蕩的會議室裡,指尖撫著打印好的提案。
她總有個習慣:案子結束後不管輸贏,都要把內容重看一次,檢討細節,咀嚼邏輯。
她看著第六頁,那是Jason公司主打的主軸模型。她呢喃著:
「這種動態模組式的策略拼圖……我記得我去年講過一次,半夜兩點寫的草稿……好像從沒正式用過。」
她沒多想,放下文件,收拾離開。
⸻
同一時間的另一棟大樓。
Jason站在一面透明白板前,正在解釋架構圖給團隊聽。
那張架構圖的左上角,有一串註解:
【E. noted: 將策略模組彈性變形、交叉覆蓋三層市場區塊 → 解耦成本+預測模型聯動】
助理問他:「Jason,這段註解是誰寫的?要不要簡化?」
Jason微笑,聲音很輕:
「不用改。這是最早讓我想做這件事的原點。」
助理還想問,他卻沒解釋,只是把文件蓋上,說:
「記得這組邏輯是靈魂,其他的都可以變,但這個不能丟。」
⸻
兩週後,Emma收到業界一則新聞通知。
J.S. Insight Group宣布將正式推出新型模組式決策平台,適用於新創與轉型企業,允許企業以低成本運行「三層預測+策略交叉覆蓋」系統模型。
她點進新聞,看著那個模型圖,心臟猛地一跳。
她認得。那是她當年只講過一晚的瘋狂想法,寫在便利貼上扔掉、隔天都不記得的東西。
她忽然明白——那天她說的那句:
「提案第六頁,我記得很清楚。那是我去年半夜寫完的草稿模型……」
Jason,早就聽到了。
不是那天,而是更久之前。他不只是聽到了。
他,實現了它。
⸻
那天晚上,她沒忍住,傳了一條訊息給他:
【你記得我去年講的那些……其實我自己都忘了。】
Jason幾分鐘後回她,只有一行字:
【但我記得妳眼睛亮的樣子。那一晚,妳連打哈欠都在講夢想,我怎麼可能忘?】
Emma盯著那條訊息,許久沒動。
然後她笑了。
不是辦公室主管式的禮貌笑,而是那種——
「原來有個人,把我無人理會的妄想,當成世界來實現」的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