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unsplash.com/photos/fountain-pen-on-black-lined-paper-y02jEX_B0O0?utm_content=creditShareLink&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unsplash
導言:為什麼我會以為自己沒什麼可寫?
我曾認為自己沒有能拿出來分析的內容經驗。不是因為沒做過事,而是那些經歷都太「生活化」、太「自然」,甚至覺得寫不出什麼「像樣的」職涯故事。直到我開始回頭整理自己過去的專案與學習,我才發現—我一直以來都在建構自己成為內容規劃者的能力地圖。
學生生活:從工業設計到多工生活管理,我學會的是節奏與結構
我不是文科出身,而是學工業設計,還因閱讀障礙在學業中摸索前行。但我熱愛學習,喜歡圖文的結構感與邏輯性。
大學時期,我同時打三份工、擔任公關與學生代表等幹部。這段時間裡,我養成了「每週日規劃未來七天」與「前一晚整理代辦清單」的習慣,也逐漸培養出對多任務編排與語調節奏的高度敏感度。
我選修了飾品與服裝設計,並在畢業後成立了個人工作室。這些選擇雖不被視為「主流職涯」,卻讓我習得了解決問題的邏輯,也成為我寫作與創作時的重要語感來源。
接案與對話經驗:不是我沒經驗,而是我選擇尊重
我不是主動去搶案子的人,反而喜歡以作品吸引有共鳴的人對話。每一次合作我都當作「雙向選擇」—案主在選人,我也在選擇誰值得我的時間與能量。
有些面試官看到我曾接案,會質疑我是不是太自由、不穩定。但我不以此為忌,反而會誠實分享:「我沒有削價,也不走低價策略。自由不代表隨便,而是一種自我節奏的調配。」
這些年,我學會了與環境和解,也學會了怎麼說服仍對「新世代勞動樣貌」抱持疑慮的主管們。
內容與寫作歷程:我的字,不是「堆出來的」
我曾經出版過原創小說,也撰寫過被選為部落格首頁精選的銀行 App 合作文案。這些作品教會我一件事:
語氣是寫作的靈魂,內容是價值的地圖。
寫小說讓我練習了情緒起伏與敘事節奏;寫業配讓我鍛鍊了邏輯清晰與品牌調性協調。這些經驗都不是照表操課式的「我會寫 SEO」,但卻實實在在地打造出能說服、能共鳴、能轉換的文字節奏。
職場觀察與經歷:我的履歷不是炫技,是整理過的故事線
我曾被一位職涯輔導員稱讚履歷排版清晰、邏輯有層次。那是我為了幫閱讀者節省判斷時間所設計的資訊流。
我的作品集橫跨設計理念PPT、社群貼文整合、型錄、網站規劃、手作品牌、花藝設計、影片剪輯,甚至結合 AI 共創展覽提案。
有人質疑這是否太多,太雜?我反而認為,**這是「整合型內容人才」的現代樣貌。**只要不是亂堆,而是每一段都有脈絡、有思考、有收斂,那就是我值得被認識的樣子。
給閱讀者的結語:你不是沒有經驗,你只是還沒發現自己在說什麼
你做過什麼不重要,怎麼理解做過的事、怎麼對他人訴說、怎麼讓人感覺有力量,這才是文字工作的核心。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曾經對自己的經歷沒信心、覺得不夠亮眼、甚至懷疑是不是不夠資格進入這個行業,
那麼,請你記得:
你不是在「學怎麼賺錢」,你是在「幫別人靠文字建立價值」。
每段經驗只要被你用心整理過,就值得站上內容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