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和上官亂他們真的說錯了嗎?從熱情支持到心寒疏遠:民粹陷阱與台灣的理性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在Twitter上看到夏河公開批評和對罵青鳥(民進黨的狂熱支持者)的推送,也看到館長陳之漢訪問上海的推送,感到非常唏噓。曾經看過夏河在Youtube的頻道,才對他有所了解。講真,雖然內容有瑕疵,但是能夠感受到他的真誠。

在台灣的SNS裡,曾經有一群聲量響亮的意見領袖,他們以真誠的熱情和鮮明的立場,為民進黨的理念與守護台灣的價值背書。他們是「館長」陳之漢、夏河、上官亂這些名字,這些名人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對台灣民主自由的熱愛,吸引了無數支持者。他們的言論一度與民進黨的路線高度契合,特別是在捍衛台灣主權、反對共產政權和中國大陸壓迫的議題上,他們的聲音振聾發聵。我個人也曾經很支持民進黨。我最喜歡的台灣總統就是陳水扁和蔡英文。然而,近年來,這些曾經的「綠營戰友」卻逐漸與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疏遠,甚至公開表達失望與反感。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場由政治共同體操弄的國安牌與排中情緒所引發的民粹風暴,它不僅讓這些網路名人「跳反」,也讓更多理性支持者開始質疑民進黨的執政方向。這樣的轉變令人心痛,更讓人擔憂台灣是否正因政治陰謀論與對外仇恨情緒,滑向危險的深淵。

「館長」陳之漢,一位以健身教練起家、言辭犀利的網路紅人,過去以其愛台情懷和對台灣民主的堅定支持,成為民進黨支持者中的標誌性人物。他批評中國小粉紅的言論仍然讓人震耳欲聾。他曾公開表態支持蔡英文,並在選舉期間為民進黨站台,很值得讓人欣賞。然而,隨著民進黨執政後在國安議題上的操作日益激進,館長開始對其路線產生質疑。尤其是在民進黨頻繁以「國安」為名,動輒將異見者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時,館長公開表達不滿。他在直播中多次提到,台灣的民主不應該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更不應該讓仇恨情緒主導社會氛圍。他的疏遠,源於對民進黨操弄民粹的不滿,也源於對台灣社會撕裂的憂心。

夏河與上官亂的經歷更為複雜。他們擁有大陸背景,卻因認同台灣的民主價值而成為民進黨的支持者。夏河以其幽默風趣的言論和對台灣獨立的堅定立場,贏得了大量台灣網友的喜愛;上官亂則以犀利的筆鋒和對兩岸議題的深入分析,成為網路輿論場的重要聲音。然而,當民進黨為了鞏固執政基礎,頻繁以「排中」情緒作為動員工具時,這兩位曾經的盟友卻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夏河曾在YouTube上透露,他因被部分台灣網友指控為「中共間諜」而遭到大規模網路攻擊,甚至被貼上「綠蛙」的貶義標籤。他在回應中痛心地表示,自己從未背棄對台灣民主的信仰,卻因民進黨支持者的激進情緒而被迫站到對立面。上官亂的情況類似,他的文章和言論開始被部分綠營支持者質疑為「親中」,甚至被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這種無端的指控,讓他們對民進黨的民粹操作感到失望,也讓他們逐漸與綠營疏遠。

我剛剛也說,我曾經也是很欣賞民進黨。但是自從賴清德執政以來,為了鞏固支持基礎,頻繁以「國安」為名,將台中兩國關係的議題的操作推向極端。從太陽花學運到近年來的立法院衝突,民進黨在政治操作中屢屢訴諸民粹主義,試圖以「護台」的情緒動員群眾。然而,這種策略雖然短期內能激發支持者的熱情,卻也埋下了撕裂社會的隱患。首先,賴清德過度依賴「國安牌」,將任何異議聲音貼上「親中」標籤,這種操作不僅壓縮了言論空間,也讓辱罵和扣帽子代替了理性討論。當館長、夏河、上官亂這些原本的支持者開始質疑民進黨的政策時,他們並未得到理性回應,反而被狂熱青鳥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這種「非我即敵」的二元思維,讓原本多元的台灣社會逐漸陷入對立與仇恨。

其次,「排中情緒」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撕裂。中國、香港,甚至部分對相對理性的台灣人被視為「潛在間諜」,還是將所有與大陸相關的人事物都貼上「原罪」標籤,這種極端的排外情緒不僅傷害了像夏河、上官亂這樣的大陸背景支持者,也讓許多理性選民感到不安。根據台灣民主基金會2020年的民調,近八成民眾表示願意為台灣而戰,但這種愛台熱情卻在民進黨的操作下,被轉化為對「他者」的仇恨,而不是對民主價值的堅守。這種民粹主義的副作用。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台灣人開始將中國人和香港人一概而論,視他們為「中共間諜」或「潛在威脅」。這種「中國人原罪論」不僅缺乏理性和證據,也與台灣長期標榜的多元包容價值背道而馳。夏河和上官亂的遭遇,正是這種思維的受害者。他們因大陸背景而被質疑忠誠,甚至被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攻擊,不僅傷害了個人的尊嚴,也讓台灣的民主形象蒙塵。

事實上,台灣的民主之所以珍貴,正是在於它能夠包容不同的聲音與背景。無論是來自中國的移民、香港的抗爭者,還是台灣本地的異議人士,他們的身份不應成為被攻擊的理由。將所有與大陸相關的人事物視為「原罪」,不僅是一種懶惰的思維方式,更是對台灣民主精神的背叛。這種極端的排外情緒,只會讓台灣社會更加分裂,也讓更多理性支持者對民進黨失望。當賴清德將國安議題與排中情緒作為政治工具時,台灣社會也逐漸被陰謀論與仇恨情緒籠罩。從「民進黨陰謀論」到「中共間諜論」,這些極端的敘事不僅讓館長、夏河、上官亂這樣的意見領袖與民進黨疏遠,也讓許多原本支持民進黨的理性選民開始反思。他們擔憂,台灣的民主正在被民粹主義和仇恨情緒吞噬,社會的理性討論空間正在萎縮。正如《遠見雜誌》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台灣的民主從1980年代起步,卻在1990年代陷入民粹的陷阱,近年來更進入「民醉」時代。這種「民醉」不僅體現在對政治人物的盲目崇拜,也體現在對「他者」的無端敵視。當民進黨的支持者將所有批評聲音視為「中共陰謀」,將所有中國背景人士視為「間諜」,這種非理性的情緒正在讓台灣的民主失去溫度與包容。

對於這樣的危機,台灣需要的不僅是政治路線的調整,更是社會氛圍的重塑。首先,執政黨必須正視自身的民粹陷阱,停止以國安牌和排中情緒作為動員工具。民主的價值在於理性對話,而非將異議者妖魔化。其次,台灣社會需要重新擁抱多元包容的精神,讓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歸屬感。對於像夏河、上官亂這樣的大陸背景人士,他們的遭遇不應成為台灣民主的污點,而應成為反思的契機。很多在台灣生活的中國移民其實都是和大家一樣生活,並不是大奸大惡之人,為何要對像你我這樣無罪的人大肆辱罵和指責?

在任何時代都需要理性,台灣的公民社會需要更多的理性聲音。館長、夏河、上官亂的疏遠,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當民主被民粹和仇恨綁架時,支持者也會成為反對者。台灣的未來,非建立在對「他者」的排斥上,而應建立在對民主價值的共同信仰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知的沙龍
6會員
32內容數
梁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7
2024年的4月2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持有和控制Tiktok的最大股東的中國公司字節跳動需要將該移動程式出售,否則將會被禁止。星期三當天總統已經簽署該法案,使之成為法律。該法案的內容是,因為Tiktok於中國公司和中共的關係,中共會利用Tiktok獲取美國用戶信息等數據影響國家安全為由,需要Tik
Thumbnail
2024/04/27
2024年的4月2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持有和控制Tiktok的最大股東的中國公司字節跳動需要將該移動程式出售,否則將會被禁止。星期三當天總統已經簽署該法案,使之成為法律。該法案的內容是,因為Tiktok於中國公司和中共的關係,中共會利用Tiktok獲取美國用戶信息等數據影響國家安全為由,需要Tik
Thumbnail
2024/01/03
似此光陰豈虎過,也知快活作人來。——邵雍《先幾吟》 光陰如流水,時間過得飛快。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事顺遂 新年的到來,你設定的目標都完成了嗎?還有什麼沒有完成
Thumbnail
2024/01/03
似此光陰豈虎過,也知快活作人來。——邵雍《先幾吟》 光陰如流水,時間過得飛快。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事顺遂 新年的到來,你設定的目標都完成了嗎?還有什麼沒有完成
Thumbnail
2023/12/12
在新的地方生活,試圖迎合當地的所有人,展現皈依者狂熱,就象征著“融入”嗎?
Thumbnail
2023/12/12
在新的地方生活,試圖迎合當地的所有人,展現皈依者狂熱,就象征著“融入”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400年來,不管荷據、日據、抗共,台灣的靈魂記憶都不會忘記為追求真正的自由而努力,我們的靈魂也真的就是那麼友善、真誠熱情、照顧弱勢、健保照護制度完善,這不正是台灣的價值?我們開放給全球,發自靈魂的真愛,也就是「親民文化」!
Thumbnail
400年來,不管荷據、日據、抗共,台灣的靈魂記憶都不會忘記為追求真正的自由而努力,我們的靈魂也真的就是那麼友善、真誠熱情、照顧弱勢、健保照護制度完善,這不正是台灣的價值?我們開放給全球,發自靈魂的真愛,也就是「親民文化」!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統促黨主席張安樂先生幾次公開呼籲政府應依法行政,行事做端也坦蕩蕩接受社會檢驗,創黨數年下來也未曾有違法被拘捕的情事發生,智者都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台灣最美好的風景是人,應杜絕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分裂。
Thumbnail
統促黨主席張安樂先生幾次公開呼籲政府應依法行政,行事做端也坦蕩蕩接受社會檢驗,創黨數年下來也未曾有違法被拘捕的情事發生,智者都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台灣最美好的風景是人,應杜絕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分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