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身法(古沙里資糧積聚法)意涵
「施身」的藏音稱為「倔」,意思是破除執著,中文翻譯為砍斷或斷除。砍斷什麼呢?砍斷我們內在的貪瞋痴慢疑等等無明的煩惱、自生之心魔,以及外在任何想傷害我們的邪魔,最主要是斷除對自己身體的貪執,為能斬斷眾生一切痛苦的殊勝法。
施身法又稱為「古沙里資糧積聚法」。「古沙里」乃是梵語,意指棄世離塵修行之瑜伽士,亦可泛指乞丐之意。在印度與西藏,有很多修行人完全與世隔絕,獨自在深山岩洞中苦修,沒有任何財物或食物可以供養,只好以自己為對象,觀修供施自己的身體來累積資糧,所以又稱為乞丐累積資糧法。
施身法分成三種
第一種:外的施身法──去墓地或屍陀林修施身法。
第二種:內的施身法──將自己的五蘊(色、受、想、行、識)、血肉布施給一切無形的眾生。
第三種:密的施身法──體悟自己的本性、開啟我們的覺性。
三種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密的施身法,主要應觀修施身法,消除我們一切的煩惱我執,得以讓我們開啟本有的智慧。
瑪基拉尊祖師說:「無貪施身體,未知為二資,珍愛蘊身體,佛母前懺悔。」能夠以自己的身體作供養,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修行。因為人打從出生懂事開始,就被教育成充滿私欲的狀態,一生辛苦勞碌奔忙,都是在滿足身體的欲求,對自身的貪愛遠遠勝過一切其他受用,如果能藉由供施身
體,斷除對自我的執著,這種修行方式,遠遠超勝於任何形式的修法,累積功德極為快速。
如同經典所說:「供養馬匹與大象,比起世俗的小小供養,勝過一百倍;如果將自己的妻兒供養出去,更勝過前者一千倍,但是如果能夠將自己的身體作供養,比起任何世俗的供養,則勝過十萬倍。」
如果行者對於身體不執著,這將有助於看淡生老病死的現象。但是世間人對於身體以外的一切,都習慣汲汲營營地追求,要能善巧地放下一切,轉心求法,是極其不易的一件事。
施身法就是將自己的身體、業障化成甘露,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四魔及六道眾生,尤其布施給四魔為主要。四魔分別指:死魔、煩惱魔、天子魔、蘊魔。布施死魔,可增長壽命;布施煩惱魔,可減輕煩惱與不吉祥之事;布施天子魔,可增長智慧,淨除貪瞋痴,迅速成就道業;布施蘊魔,清淨色受想行識之念,斷除我執,可保健康之身。
施身法功德
一、祛病除障:快速消解內外之罪業障礙,防止惡緣、災障、疾病等。
二、福壽增上:令除障者的福報、壽命、智慧、財富……得以增上。
三、身心安寧:閤家身心康寧,家宅平安。
施身法感應

斷除我執分別念與煩惱
昔日,密勒日巴尊者在山洞苦修時,夜晚的山洞,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那時,祂生起念頭:「這麼黑的山洞裡,不知道會不會有魔鬼啊?」就在祂動這個念頭的時候,一個青面獠牙的岩羅剎女立即現身。尊者害怕地祈請,無論如何持咒、修法,都無法將岩羅剎女驅離。
最後尊者問岩羅剎女:「妳從哪裡來?」岩羅剎女回答說:「我來自你內心的分別念啊!如果你不調伏自心,沒有現證空性,不只有我一個岩羅剎女,還有更多的羅剎會出現。」尊者也曾經對岩羅剎女說:「比妳更厲之魔是我執,比妳更多之魔是意識,比妳更縱之魔是分別心。」
後來,尊者悟道時說:「執魔為魔所傷害,知魔為心即解脫,悟魔為空即斷法。」由此可知,修持施身法之目的,在於斷除內在一切我執分別念,並非要消滅鎮壓外界的魔鬼。尊者又說:「我此教派的宗旨是徹底根除我執、拋棄世間八法、令魔心生慚愧。」一切的修行都應朝向反觀自心,將所有的能力、時間、精力用在根除我執上。如果能斷除內心我執之根,內外一切皆會變得十分清淨,就算魔顯現也會被降伏成為護法。瑪基拉尊祖師說:「病人交付於鬼魔,送者託付予怨敵,口誦百遍救護我,不如一遍食攜我,此乃佛母吾之教。」如果不依止而修的話,每天都將處於懼怕魔鬼侵擾的心境中,終日心神恍忽不安,自然所見、所聞、所想,在行住坐臥間都充滿魔的顯現,只有斷除內心我執魔的根本,方能一切清淨。
不明白自心本質的緣故,會感覺有魔擾、冤親債主在影響著我們,在三界六道一切有形和無形的眾生並存的空間裡,要對某人造成傷害,全靠某人過去生的善惡業是否與之相應?業力是主導我們命運的推手;想要改變命運,就要透過懺悔力來淨除業果。倘若一個人失去正念,終日神思憂惱、魂不守舍,鬼神就有可能趁機主導。巴楚仁波切說:「鬼神會主宰你,化成你最想念的人與你交談;或是說他是佛、菩薩來加持你得到證悟,用各種奇怪方式打擾阻撓你的修行。」
蓮師曾經開示:「末法濁世來臨時,男人心中入男鬼,女人心中入女鬼,小孩心中入精靈鬼,出家人心中入冤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鬼!」這個「鬼」指的是我們的妄念、雜念、我們所煩惱的事,心不清淨時,魔就會從分別妄想中幻化出來,讓他們有機可趁。
—— 擷取自第13章 內不共加行(不共內前行)─積聚古沙里資糧.《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如何參加殊勝施身法誅魔除障法會?
常年護持觀音山道場

道場,肩負著在人間弘揚正信佛法的使命;作為眾生建立諸種功德福報之所。
道場,代表上師、佛、法、僧常住,也就是佛法在這人世間教化眾生的聖地。佛法能廣揚弘傳,是無盡眾生福報利益綿延之根源。也因此,道場至關重要。
一切功德之泉源──正信佛教道場
佛陀給予闇鈍眾生光明慈照,唯有追隨佛陀走上涅槃寂靜的道路,方可達到不生不滅、永恆安樂的境界。連天界最有威權力量的 帝釋天王、大梵天王,皆要來護持佛法,原因即在於此。因此,一處真實弘法利眾的道場,必會得到許多龍天護法善神護持衛教,多生多世誓願擁護到底。
道德衰微的世代,佛教徒不能置身事外。
佛教徒也是可以為了拯救社會風氣而挺身而出。身為佛弟子,要能夠利益他人。觀音山道場實修佛法,自利利他不遺餘力,如何能利益人,便如何去做,這是佛教徒入世修行該有的情懷。
護持弘揚正法聖業,功德綿延增長。
觀音山以顯密實修著稱,在慈悲 龍德上師的帶領下,以「自覺覺人,自利利他」為精神宗旨,僧伽教育、教育文化、弱勢關懷、慈善公益、品德推廣等,致力於淨化社會,安定人心。
歡迎十方善信大德,一起隨喜參與護持弘揚正法聖業之行列。您的護持,點點滴滴,我們都萬分珍惜,匯集成無限的力量,謹慎致力讓每一份珍貴的善心善行不斷綿延增長,令佛法甘露遍灑人間,普利群生。
道場,是眾生幸福安樂的泉源!
道場建立的目的,在於五濁惡世中,護持佛法永續長久流傳,利益眾生。若沒有僧團道場,如法弘教、有次第地實修辦道,就會像是一般坊間信仰的神明壇,僅讓人膜拜、許願、求保佑。而若只是持香拜求,沒有學習佛法,進而明白業力因果的道理,也就無法斷惡修善,無從澈底改變命運。相反地,道場有弘揚實踐佛法教育的功德性,能夠教導眾生正理,消融無明,啟發智慧,這便是道場珍貴之處,亦是眾生幸福安樂的泉源!
常年護持觀音山道場
道場,肩負著在人間弘揚正信佛法的使命;作為眾生建立諸種功德福報之所。
道場,代表上師、佛、法、僧常住,也就是佛法在這人世間教化眾生的聖地。佛法能廣揚弘傳,是無盡眾生福報利益綿延之根源。也因此,道場至關重要。
結緣殊勝法會2025年6月~2026年5月

▌殊勝施身法誅魔除障法會
施身法是由聖者 帕當巴桑傑所創,經祂的弟子──施身法成就祖師 瑪基拉佛母發揚光大。「施身」的藏音為「覺」,意思是破除執著,中文翻譯為「砍斷」或「斷除」。砍斷什麼呢?砍斷我們內在的貪、瞋、痴、慢、疑等無明的煩惱、自生之心魔,以及外在任何想傷害我們的邪魔。最主要是斷除對自己身體的貪執,為能斬斷眾生一切痛苦的殊勝法。
▣ 法會殊勝功德
一、祛病除障:快速消解內外之罪業障礙,防止惡緣、災障、疾病等。
二、福壽增上:令除障者的福報、壽命、智慧、財富……得以增上。
三、身心安寧:閤家身心康寧,家宅平安。
▌普明大日如來超渡法會
毘盧遮那佛,意譯為 大日如來。金剛密乘將 普明大日如來奉為諸佛之首、密續主尊,諸佛最甚深密意之法性身。大日如來亦為五方佛之首,哺育一切世間萬物之慈悲總集。
當年佛陀仍住世弘法時,佛陀為報生母摩耶夫人養育之恩,於四十一歲時親至忉利天為母親及眾天人說法,並應 帝釋天的請求救護其子,因其子無垢光墮入無間地獄。佛陀賜一法予 帝釋天,依此法超渡,無垢光天子頃刻間即從地獄解脫,回至兜率天。由此可見,大日如來超渡法之微妙殊勝。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唯一由佛陀親口宣說的超渡法,只有「大日如來超渡法」,屬於四部密法中瑜伽部的主要法門。此法可淨除亡故者重大的惡業罪障,中陰身之顛倒痛苦當下消除,能成就受用身。生於地獄之眾生亦能仰仗此法之超渡力,解脫地獄諸苦,得生善趣,增長福德,往生諸佛淨土。生已無間三摩地總持門自然現前,直至成佛時不復墮入惡道,且能憶宿命,不忘失菩提心,得值遇佛等種種功德利益。
有幸值遇本法會者,若能替六親眷屬舉行大日如來超渡,將能為其培植善根,增長福田,直至證菩提間永不復墮,具有無上的功德利益。
▣ 此法專為亡者所修,可以參與的對象如下:
一、為已投胎眾生祈福:
若至親眷屬,例如:祖先、祖父母等往生日久者,無論投生至六道中的哪一道,為他們修法祈福,皆可讓他們於所投生道更為順利,增長學佛善根,獲得福德資糧。
二、為中陰身的眾生超渡:
所謂的中陰,是指死亡至投生之過渡期,一般為四十九天(亦會因個人因緣業力而有所不同)。臺灣的習俗是作七,頭七、二七……一直到七七,也就是第四十九天。
經典記載,新亡的眾生在中陰境界中飽受業風吹襲,驚懼恐慌,飢渴難忍,心識承受著極大的痛苦。此時若有佛前來救度,讓其聽法,解脫中陰境界中顛倒錯亂的痛苦,進而往生淨土,是莫大的福報。
三、為冤親債主超渡:
1. 為累劫冤親債主超渡
2. 為累劫六道父母超渡
3. 為今生所殺之生靈超渡
以上與我們有宿世因緣之眾生,若其身處三惡道,將受無量痛苦。若我們能以佛法與他們結善緣,必能化解與他們之間的仇怨。此時主法者以大悲心修法、持咒、布施,祈請 大日如來本尊降臨加持,度脫其至光明淨土。
護持詳情請見→常年護持觀音山道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音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