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點小說荒的話,這裡推薦一本讀完我意外並未失望的推理小說給你。
它書名很是吸引人,名為《自己的命案自己破》。
開頭發生在1965英國的肯特郡,由法蘭西絲為首的三個少女(艾蜜莉、蘿絲)參加地方市集,過程玩得不宜樂乎,直至法蘭西絲從占卜師那裡獲得足以影響她後半餘生的預言。正是這段預言貫串與揭開整個故事,並在六十年後,由她的後代主角安妮親自調查,以保全法蘭西絲的財產能完整繼承下來不被他人分割。
這種有點荒腔走板的書名,更多時候我都會覺得賣點成分高於故事精彩程度,因此一開始我沒有很期待故事會特別好看。我是在讀完後才上Goodraeds查,發現它僅有3.8分,但對我來說,我認為上修到4分到4.3分都不為過。主要是我很喜歡這種角色關係複雜,線索細碎但最後有好好回收的敘述方式,讀得時候會很忙碌,但至少到最後你不會覺得自己白忙一場。當然,它還是有一些感覺想要醞釀愛情橋段的意圖,但我還蠻樂於看到沒有非得要湊在一起才能成為完整故事的執念去破壞純粹感受故事本質有趣性的創作,所以當主角有好好在做事時我倒是覺得這點蠻不雷的(所以這也能說是好的部分)。
回到劇情本身,整個偵辦的過程圍繞在安妮持有的法蘭西絲日記(六十年前的故事線),以及安妮與警探克萊恩甚至是其他嫌疑者的討論(現代)。六十年的歲月受到一段預言的牽制,起初在讀的時候愈想愈覺得荒唐,畢竟算命這種事取決於信者恆信,又參雜著後設意味,但凡任何發生跡象都可以被任意解釋與預言沾上邊——只要你深信不已的話。
因此,當作者安排與法蘭西絲完全不熟的繼承者安妮前來執行這項任務,同時也意味著安妮就代表「讀者」的視角。從安妮的話語中,她多次提到自己是如何從這份日記去認識法蘭西絲對朋友是如何善良、對背叛者是如何寬宏、對錯誤是如何無法容忍,乃至她需要挺身犯險。隨著劇情演進,我試著去猜想,也許法蘭西絲執著於預言或是真的是基於性格上的迷信,或是她年紀輕輕就使得她印象深刻無法擺脫,又或者是預言中的不幸已然發生,使得她不得不相信預言正向的部分才足以支持她活下去。讓預言作為貫穿故事的設計變得更有可靠性,甚至願意相信或許它真的隱約發揮力量引導著法蘭西絲(包含她身邊人們)的人生。
不僅預言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看點之一,複雜的人物關係圖更是閱讀本作時必備工具。六十年是一個不足以讓人們逝去而是衰老的長度,圍繞在法蘭西絲身旁的人多半磨去了年輕時的暴戾或是嫉妒。許多行為多半都是建立在那六十年累積的愛,在真相還沒大白之前,整個城鎮都被視為嫌疑犯,每個人都有殺害法蘭西絲的嫌疑;真相大白之後,那些不對勁的帳款、袒護,都是站在為了保護所愛之人的行為。
而促使悲劇發生的開端——也就是兇手的動機——又是否合理,這是最讓我掛心的一件事。仔細思考,按兇手與法蘭西絲的關係使他決定這麼做的理由,並不能說「只是這樣嗎」,或是「在跟我開什麽玩笑」。畢竟事情發生都有跡可循,作者是已經「明確」的鋪陳出來,只是看讀者的眼力夠不夠好是否注意了每個細節。(而且老實說,每個人幾乎都展現可疑的一面了,如果再不讓兇手以合理的方式登場,解釋殺機,這故事大概也就無法自圓其說)
「你的未來將有一堆枯骨。當你以一隻手的掌心握著女王時,你的緩慢死亡就恰好開始了。小心那隻鳥,因為牠會背叛你。在那之後,就再也無法回頭了。但女兒是伸張正義的關鍵,找到恰好的那個女兒且讓她親近左右。所有跡象終將指向你的謀殺之謎。」
關於這段預言其實有很多層意思,作者算是很負責任地在解釋,並不是丟了一段看似謎團重重的話語,就讓它的作為開頭功能而僅止於此。
後來法蘭西絲因為生前偏執地想要找到兇手是誰,自身也善用了這段預言作為保存收集重要資料的密碼提示。
書名很酷,而故事本身最後有成功回應了嗎?法蘭西絲累積的資料大概連她也沒想到,對整起案件付出了八成功勞,剩下的就是預言中的「女兒」必須協助她完成。所以她偵破了自己的命案嗎?那就要看「女兒」是如何回應法蘭西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