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位以前在中科的老同事傳訊息給我。
語氣依然熟悉又調皮:
「聽說你換工作去撈錢啦?要留一點機會給我們賺喔~哈哈!」
我回他:
「你不是也存了不少張台積電?你才是快退休的有錢人吧!」
沒想到他話鋒一轉,語氣認真了起來:
「哪有,不然我早就退休了。我還在努力啦,股票也都還沒賣。不過我現在看投資的角度,早就不一樣了,都是以現金流為主,不看股價漲跌,才不會被市場牽著走。」

👨🏫 他分享了一個退休教授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他預官時的學長(只大他一歲),是一位現在已退休的大學教授。這位教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早在 20 年前,他就開始存股,尤其是台積電,最多時累積到了 28 張。
現在的他早已退休,不再追求股價高低,大部分持股已轉成高配息 ETF。
每年光靠台積電股息與 ETF 的配息收入,就足以支應日常生活,不需要靠賣股票也能過得自在,甚至每年還能安排兩次出國旅行。
我同事說:
「多請教這些走在前面、已經成功的投資人,一定會有收穫。」
💭 老實說,我當下有點低落
聽完這段故事,我不禁傳了一張「低落中」的貼圖給他。
我心裡浮出一個念頭:
「我還不能退休啊……」
但他似乎看穿了我的情緒,反倒安慰我:
「你已經算是公務員中比較懂理財的人了。很多人都只靠公保退休金,根本沒什麼投資觀念,也沒想過要規劃現金流。」
然後他又補了一句話,像一記當頭棒喝:
「自己有財商,才有辦法教育下一代。」
⏳ 我問他:「你現在幾歲?」
他說:「55歲。」
我一算,比我大 11 歲。
我心裡閃過一個關鍵想法:
「那我還有機會!」
他接著說:
「說真的,我10年前也還在亂買亂賣,沒有中心思想。後來開始看書、上課、慢慢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才走上穩定的路。」
這段話,讓我想起前幾天讀的一本書裡寫的一句話:
「我們現在所想像的未來,往往是此刻所做的事情,一點一滴累積的結果。」
我忽然明白,原來那些成功的人,不是靠運氣,而是靠早開始、懂得堅持、持續學習。

🧭 我的反思與行動
這段對話結束後,我默默想著:
「其實我不需要羨慕那位教授的28張台積電,因為我現在開始,還有機會複製他的邏輯與思維,只要我提早採取行動。」
以下是我自己整理的幾個提醒自己,也想分享給你:
✅ 不用羨慕早開始的人,但可以學他們的「起點心態」
與其懊悔過去,更重要的是現在要不要開始做對的事。
✅ 投資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段馬拉松
成功的關鍵不是誰賺得快,而是誰能穩穩地、長期地走在正確的路上。
✅ 時間+紀律=改變未來的力量
也許我們無法在明年退休,但只要我們從現在起堅持正確的財商行動,10 年後,我們就有機會變成別人眼中的財務自由範本。
🎯 結語|從今天起,我們都還來得及
這場對話不是什麼投資神招的傳授,也不是什麼爆賺案例的炫耀,
而是一個提醒——財務自由不是瞬間的選擇,而是每天的小行動。
不論你是:
- 曾經被市場修理過的投資人
- 正在累積資產的上班族
- 或是還在起步中的理財新手
我想說:我們都還有機會。

📌 如果你對「現金流思維」、「被動收入」、「ETF配置」有興趣,
我未來會陸續分享我自己的實作與心得,也會整理簡單的資產配置表格與試算工具, 歡迎留言給我,或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正在走這條路的朋友。
一起慢慢走,一起穩穩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