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從2015年第一部電影上映以來,《角頭》系列不僅創下亮眼票房紀錄,更累積超過數億台幣佳績,也奠定台灣黑幫電影的新高度,是國片少數能成功打造完整世界觀的IP系列;而今年全新篇章《角頭-鬥陣欸》,再度由原班人馬回歸,導演姜瑞智攜手王識賢、高捷、蔡振南、太保、喜翔、鄭人碩等重量級卡司,再現熟悉的兄弟情義與勢力角力;同時,故事格局也全面擴張,將戰火延伸至南部,讓黃騰浩、張懷秋、崔浩然、黃鐙輝等演員在片中激盪出更多火花。
從《浪流連》到《大橋頭》,《角頭》一次次拓寬了兄弟情義與各方勢力的邊界,而《鬥陣欸》更將戰場推至南北角頭的對峙,把故事推向前所未有的高點;在這樣的格局裡,姜瑞智持續雕塑他心中的「角頭宇宙」,黃騰浩則以「阿標」之名站上核心,迎來屬於自己的關鍵一役。
姜瑞智《鬥陣欸》聚焦故事張力 黃騰浩詮釋「阿標」:曾擔心變花瓶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這次《角頭-鬥陣欸》原本計畫以影集形式推出,最終仍選擇回到大銀幕,延續系列熟悉的張力與規模;同時,黃騰浩飾演的「阿標」在這一集也不再只是過往的陪襯,而是成為推動劇情的重要角色。
對於《角頭-鬥陣欸》從原本規劃的影集形式,最後回到大銀幕的決定,導演姜瑞智這麼說:「那時候在處理劇本的時候,宏哥(監製張威縯)一直有個概念傳達給我們,他不是在做影集,而是做10部或12部的電影,所以對他來說,每一集都是電影,因為《角頭》團隊在做戲的時候,我們就是想給觀眾大銀幕的感受。」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不過當形式從影集轉為電影,受限於長度勢必得調整劇情,但在姜瑞智看來,這並不是所謂的取捨,他說:「我們選擇先把故事的主線講完整,像不只是識賢哥的家庭線,騰浩跟是元介野蠻多對手戲的,所以不是剪掉哪些劇情,而是希望這部電影能讓還沒有接觸過前幾部的觀眾,也能理解《角頭》所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其實可以說是淬鍊精華到電影上面。」但姜瑞智也透露,對於完整的影集版,也仍在規劃未來會上架到串流平台,屆時會有更多細節會完整呈現給觀眾,請大家拭目以待。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在這樣的調整下,本集要角「阿標」的存在感也被大幅提升,而對黃騰浩而言,這不僅意味著戲份的增加,也代表要在眾多資深演員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談起當初拿到劇本時的心情,他說:「我是很開心,因為在《角頭2》的時候,比較是聚焦在仁哥跟劉健的瑜亮情結,還有北館跟健合會的利益衝突上,所以阿標這個角色,在當時是比較冷一點點,不能有太多的情緒、不能有太多表情,很多東西要藏在心裡,所以我那時候壓力也蠻大的,因為壞壞這個角色很跳、劉健氣場很大,還有北館的仁哥,那我要怎麼在這麼多優秀的演員面前表現,又不能偏離角色、偏離劇本、偏離戲劇重點去即興表演,就只能忠於角色、服務角色。」
黃騰浩坦言,在出演《角頭2:王者再起》的時候,一度擔心自己會變成花瓶:「光站在那邊,要想辦法有存在感,對我來說就已經是很辛苦的事情。」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隨著篇幅的增加,黃騰浩也進一步談到角色在《角頭-鬥陣欸》中的變化:「這次《鬥陣欸》因為是系列作品的最前面,我覺得蠻好的是,故事一方面解釋了阿標是怎麼樣從一個毒品商人,慢慢了解到組織的重要性,為了他想要的謀權、甚至是想要的事業版圖,他願意委身在劉健底下做事,是為了劉健的資源、人脈等各方面,來幫助阿標達到他心中的那塊烏托邦,所以這次的篇幅夠多去呈現阿標這部分,我個人是很開心的。」也因此,黃騰浩把這次的演出視為一次難得的角色深化機會。
姜瑞智談「阿標」:比壞壞更瘋 黃騰浩為角色找厚度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談到「阿標」,導演姜瑞智也回憶起自己與黃騰浩的結緣,原來兩人很早就認識了:「我跟騰浩結緣,是在康永哥(蔡康永)的一部電影認識,後來我進到《角頭2》的籌備,那時候一直在看阿標這個角色的人設,就是冷酷的,可是這個角色不是變態,而是可以把感情跟事情分開,那時候我們就提了騰浩,騰浩也來聊過,所以《角頭2》的時候,他就做了很多細節。」
對黃騰浩在表演上的內斂與能量,姜瑞智也看在眼裡:「比方說他拿出斧頭的要準備相殺的時候,他會有一個笑,那個時候的阿標,反而比壞壞更瘋狂。」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黃騰浩在表演裡,為「阿標」加入了冷酷與瘋狂並存的細節,也讓角色的存在更鮮明可見。這些累積的元素,逐漸讓《角頭》系列不只是單一角色的展演,而是一步步拓展出更大的敘事格局。
談到《角頭》系列的發展,姜瑞智也特別提到「阿標」與「角頭宇宙」的關聯:「在宏哥的領導下,《角頭》一直朝著發展成宇宙的目標前進,所以在影集的時候,把阿標這條線加進來,加上製毒相關的元素,宏哥希望是可以把整個宇宙串聯起來,而且我們也都覺得騰浩在《角頭》有更多發揮的空間,是值得在影集中,被完整呈現出來的,所以做劇本的時候,宏哥也是堅持要把這條線弄得更完整。」在導演與團隊的推動下,「阿標」的角色線不僅有著完整鋪展,也讓這次的演出更具份量。
從《角頭2》到《鬥陣欸》,這次黃騰浩的「阿標」不再只是冷冽的存在,而是帶著更深的算計與沉著,他也用更紮實的表演,去勾勒角色內心的變化,對於再次詮釋「阿標」,黃騰浩則說:「在劇本籌備前,有跟導演、宏哥聊了很多,主要是關於劇本跟角色上的一些想法,再互相碰撞這些東西。」他接著說:「我自己這邊的功課,就是我必須要遵照《角頭2》的阿標,再往回推,這個角色一開始是怎麼樣?然後我們劇本設定的結構、故事,要怎麼樣想辦法讓這次的阿標走到《角頭2》阿標,讓角色的合理性再更強一點。」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黃騰浩從演員的角度出發,強調如何透過回推來鞏固角色的合理性,讓觀眾能相信阿標的轉變;但角色的難度並不僅止於此,在導演姜瑞智眼中,「阿標」的挑戰更在於如何拿捏多面向的特質與心思,姜瑞智解釋:「阿標不是一個靠嘴巴說服人的角色,但在片中,他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各方勢力都有沾染一點,但他其實是以自身利益為主,他表面上有時候會妥協、會低頭,但有些時候也絕不會讓。這種多樣性,讓觀眾在最後才會發現,其實他沒有真的在幫哪個勢力,而是始終在為自己做事。」
姜瑞智進一步指出,「阿標」的選擇往往取決於當下局勢:「有時候是劉健,有時候是大橋頭,或是喜爺、妃姐,對他來說都是當下最好的選擇。所以阿標某種程度上,是用頭腦在和這些角頭對抗。」
稱導演工作如牧羊犬 姜瑞智讚黃騰浩:「必須被看見的演員」

(劇照提供:曼尼娛樂)
這樣的角色塑造,背後當然少不了演員本身的能量與態度,談起黃騰浩,姜瑞智語氣裡帶著肯定說道:「我覺得騰浩能量很大,之前合作的時候,讓我覺得難能可貴的是,他不會去計較在這部電影有幾場戲,他還是很認真做好完整的人設,他不會因為說他是要來輔佐下一場的功能,就是來沾個醬油就走,而是很認真地跟我們討論他對人物、角色的理解,跟他做的功課。」這份投入,讓姜瑞智直言,至今回想仍會起雞皮疙瘩,在他眼中,黃騰浩就是那種必須被看見的演員。
導演的讚賞,讓「阿標」之外的黃騰浩被看見;而在黃騰浩眼中,姜瑞智同樣是一位願意與演員並肩創作的導演,黃騰浩說:「導演腦筋動很快!不只想事情,做決策也是非常快速、精準,導演給我的感覺,就是很樂意跟演員一起創作、一起成就這場戲,說真的,這是我入行以來很少會碰到的導演。」

(照片提供:姜瑞智)
對黃騰浩來說,姜瑞智給予演員很大的空間,讓演員能在一定的範圍內,自由發揮:「我們是可以溝通的,因為我們看劇本、看角色,有時候是有時候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那導演是比較接近上帝視角去看全面的發展,有時候我們會說導演這樣好不好,導演就算覺得有點太多,但就會用比較客觀的方式說他的想法,是有空間、有彈性的,他不會去扼殺演員的創作。」對黃騰浩而言,或許也正是這份信任與彈性,讓他能在《鬥陣欸》裡找到讓角色更自由發揮的可能。
對於給演員很大的創作空間,一旁的姜瑞智則以「牧羊犬」來補充導演的角色:「我覺得這都是養分,因為導演的工作很像牧羊犬,要知道大家要往哪裡去,也要注意哪裡有懸崖,避免演員掉下去,所以只要給他們空間,他們自然就會在其中找到方式,把角色組裝起來。」這樣的比喻,也點出了他對導演與演員關係的理解與期待。
在幕後,姜瑞智與主創團隊的堅持,一次次的推動,讓《角頭》延伸出更廣闊的故事版圖;而在片場,導演與演員之間的信任,也成為作品得以不斷深化的關鍵;從角色的冷冽,到如今更深層的算計與沉著,黃騰浩用「阿標」走出屬於自己的舞台,也讓觀眾看見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樣貌。
《角頭-鬥陣欸》因此不僅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個持續生長的宇宙,在其中,每一個角色、每一次表演,都是照亮整個系列不可或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