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巨大的山崩與滾石、山巔奔騰而下,像要吞沒山谷裡的一切。
天色沉鬱,雲層翻湧,藍與灰互相吞噬。「光與混亂」強烈對比,災難的現場感鋪天蓋地捲來:我幾乎能聽見轟鳴、感到大地顫動及腳下失去依靠的恐懼。《格宋的山崩》(The Fall of an Avalanche in the Grisons)是透納憑藉新聞報導與對雪崩的想像,以巨石崩落及光影對比,建構災難場景。
它沒有留一絲轉圜,像命運的冷酷,突然傾瀉而下。
畫面中的樹木、屋子,甚至人類的痕跡,只是一抹暗色,在這場毀滅的白浪中幾乎消失殆盡。自然界的崇高,以另一種超越美麗與和諧的經驗,讓人類面對自然的巨大與殘酷時,心中同時生起恐懼與震懾。
人類的存在微不足道,力量薄弱得像砂礫。也像一場錯誤的夢,瞬間被醒來的自然推翻。
這不是靜止的畫,而是一場正在發生的崩塌。
你只能站在這裡,看著那股無可抵擋的力量傾瀉下來。
而生命的崩塌,又何僅於此? 畫中的巨石,帶著無可抵擋的力量傾瀉而下,就像七月份的丹娜絲風災,無情地將南台灣同胞的家園摧毀。
我們眼睜睜看著一戶戶房屋屋頂被風掀起、奔洩不止的土石流衝進民眾依賴的家園、南台灣多少同胞無家可歸?又讓多少人回到無水無電的原始生活?連日夜救災的台電人員也誤觸高壓電殉職就義。
我們努力搭建的房屋、日夜守護的心血,在一場暴風雨後,同樣無情地被摧毀。
現代生活裡的更多的「崩塌」是厚重冰層般的生存現實,日夜不休的工作壓力,漂泊的心靈、不睦的家庭關係,一切表面看似穩固,卻總在某個瞬間潰堤傾倒,我們不禁大聲呼喊:為什麼?而天地從未答應…
透納沒有在畫裡留光。
他只是讓我們看著雪崩,無力迴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