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看果實的演出,遙想上一次應該是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時候,那應該是超過10年前的事了。驚不驚喜?現在的朋友大概都不知道我是17歲左右加入果實的第一屆老果。
我從小就蠻有自覺自己不是喜歡群眾目光的人,但身為高中生真的不必設限,其實即便成人了也是一樣。什麼都還是能嘗試,試過了如果不喜歡也不過就是肯定了你對自己的了解,毫無損失。
我很感謝那段接觸戲劇的時光,雖然細節忘得幾乎差不多。我想腦子的記憶體有限,八成是因為它是設計來處理對當下生存有幫助的事。但身體的記憶是無限的,它會記得你所經歷的喜怒哀樂,也會在適當的時機再把這份經歷呼喚出來。小果們(以及藏在裡面的幾顆老果)這次帶來的演出,就喚醒了我不少的身體回憶。最觸動我的,是蝴蝶登場的時刻🦋

Credit PAR 表演藝術/張震洲 攝
如果原版《梁祝》裡的蝴蝶象徵兩人生前未盡的遺憾,繼承者們的蝴蝶象徵的應該是「青春」吧?
在這些身體間流動或舞動的青春,看起來稍縱即逝,但其實它永遠踩不死。我想起那副表演的身體總是很尷尬的、青春期的我(如今的肢體表現依舊尷尬)。我能遺忘,卻不能抹滅那段曾經存在的青春,曾存在於我身體的一部分。
隨著蝴蝶振翅,小果們吟唱和舞動,我突然懷念起10年前明知尷尬仍敢秀,厚臉皮的青春。或許多年以後,小果們回頭看這段的表演時會覺得自己生澀(其實不然),但那已是你們在這個年紀的極限和有限時間裡用盡全力的付出 —— 這也是我覺得在每個年紀裡,我也想特別提醒自己的話。
青春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泛指美好的年華。二十幾歲的時候,覺得青春是十幾歲;三十幾歲的時候,覺得青春是二十幾歲。等我到四十歲的時候,或許也會覺得青春是三十歲。
我喜歡將青春視作一隻抓不到,但也踩不死的蝴蝶。它會一直飛翔在人生的洪流裡,隨時提醒著未盡的夢想,都還有可能在下一個青春裡繼續被繼承。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推薦閱讀